研究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2019-02-1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467000张晓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467000)张晓兰
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类炎性反应,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时会存在血胰酶升高、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让患者难以承受,影响到其生活质量[1]。临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主要采用奥曲肽药物,但以往研究资料表明,奥曲肽不同用药方式起到的治疗效果不同,本研究特针对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两组即A、B组。A组男性患者例数有28例,女性患者例数有22例,年龄范围为21岁~70岁,年龄中值为(36.8±2.3)岁;B组男性患者例数有30例,女性患者例数有20例,年龄范围为21岁~73岁,年龄中值为(37.2±2.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A组奥曲肽给药方式为:取0.3mg奥曲肽溶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为50μg/h左右,每12小时输液一次,持续用药一周;B组奥曲肽给药方式:将0.3mg的奥曲肽溶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采用微量泵对其进行输注,将速度调节为50μg/h,每12h进行一次。
1.3 观察指标[2]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住院时长、血糖及白细胞恢复所需时长、两组治疗出现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对得到的数据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用%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并用x2检测;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长、血糖以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长 A组患者住院时长、血糖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长分别为(28.5±6.6)天、(6.6±1.8)天、(6.8±2.0)天,B组患者住院时长、血糖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长分别为(22.3±5.9)天、(5.8±1.0)天、(5.5±1.5)天,进行比较,B组以上各项用时明显短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 A组并发症发生占比为24%,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占比12%,B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数量明显多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在正常的情况下,胰腺进行消化酶分解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存在形式为酶原或者是前体的没有活性的酶,如前腔肽酶、前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另一种则是具有活性的酶,如核糖核酸酶、淀粉酶等。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是患者机体内胰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被激活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对该疾病进行治疗通常会采用奥曲肽,奥曲肽对疾病进行治疗主要是对胰腺的微循环进行改善,可以对胰腺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阻止胰酶的活化以及释放,可以有效阻断胰腺组织自身的消化。同时,对于胰岛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胃酸等的分泌也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并且NO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也得到减少,有利于水及电解质的吸收,可以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稳定溶酶体膜的稳定,对患者自身代谢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影响,减少胰管内的压力。
多项研究表明,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用药时不同的用药方式会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而通常给药方式分为微量泵和普通静脉滴注,其中微量泵用药更占优势,其主要是可以避免血管出现堵塞,且输注过程中其速度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准确给药,可以确保迅速、有效地在患者体内产生药效,微量泵用药还设置有报警设备,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得到减少,整体而言,该方法所占优势更高。而普通静脉滴注的优势在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且费用比较低,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更乐于接受,但其用药效果一般,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用时比较长。
本研究对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奥曲肽给药方式,整体而言,微量泵用药效果要比普通的用药静脉滴注效果要好,可以促进药效,患者住院时长缩短,血糖、白细胞等恢复时长加快,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奥曲肽用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