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9-02-12邹丹沈薇吴敏范
邹丹,沈薇,吴敏范
(1.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4;2.生理学教研室)
随着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务工作者正面临终生学习以获得先进知识和技能的挑战。终生学习需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明辨、解决问题的本领,准确掌握和使用基本概念及原理,严格并批判性地收集和评估所获得的学习资料[1]。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基础脱离临床,学生在医学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及与日后临床工作的关联,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的目的仅仅是应付考试或取得满意的分数。如何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生学习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成为当今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以器官系统为导向的整合课程,将各学科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横向联系的知识体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2],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医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整合课程的设置及开展
1.1 课程组成、授课方式及考核办法 我校从2015年开始,在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1~6班开展了基础医学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试点教学。该课程包括呼吸系统的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6门课程,共计46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12学时)。将来自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有组织地连贯地按照逻辑关系横向整合在一起,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辅以PBL的病例讨论,其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在临床案例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整合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学讲义、学习指南及PBL案例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编写,并对PBL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课程的考核采取全过程评价方式,100分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有关理论内容的形成性考核(占25%)及实验课成绩(占75%)两部分。通过2014级、2015级2届学生的试点,我们发现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课程如果局限于器官和系统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呼吸系统疾病对其他器官系统产生影响的相关知识,因此对2016级学生的呼吸系统整合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分离出来,在开展整合课程之前,首先学习这2门课程。
1.2 整合课程采用PBL教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PBL是与整合课程配套的必备学习方法,通过真实病例来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增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碎片化的知识内容组织起来,构建成丰富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应用的转化〔3〕。PBL情境设置具备四个关键特征,激发学习动机、连接先前知识、组织知识内容、唤起新的学习。在PBL中,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与特定的学习主题相关的主动学习,将新信息融入到他们的先前知识中,并进一步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们在展示自己学习经验的同时,重视团队中其他学生的观点,有助于知识框架的构建及团队合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学习模式,超越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简单而被动的知识获取及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与传统授课组学生成绩相比较,PBL组学生高分比例明显升高,低分比例明显降低。PBL学生在理论基础和临床思维方面的卓越表现,可以归因于更高的认知水平以及在PBL过程中对病例相关知识更深刻的理解[4]。
但随着PBL的开展,部分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主要原因是:(1)问题来源于教师设计,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训练,学习兴趣下降。(2)资料的收集仅限网络知识的简单罗列,缺乏深层次加工,条理欠缺,逻辑性不强,造成讲者无味、听者无趣的局面。
1.3 完善PBL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引起学生倦怠情绪的原因,我们在PBL教学中进行了必要调整。(1)将原来教师设计问题改为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引领归纳,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PBL教学。PBL在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5],而思维导图把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变成有高度组织性的图与高度概括化的关键词、代码、符号,将深层次的思考过程可视化[6],显示学生的整体思维结构。学生把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图解说明各知识点之间高度的连贯性、连通性[7],显示整个知识结构的组成及扩展[8],便于理清思路、清晰要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临床推理、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可接受的工具来监控PBL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概念关系进行动态评价[9]。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结构及细节的观察,可以确认学生在推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
因此,在每次PBL讨论课开始之前,秘书同学都需把课前汇总好的思维导图内容画在黑板上,通过课上讨论进行补充及修改。在每一个案例结束之后提交思维导图,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参考学生的讨论而完善。
2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学习效果
对2015级临床专业参加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部分学生(9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86%的学生认为可将基础医学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融会贯通;77%的学生认为应用PBL病例,可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结合,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71%的学生认为在PBL中应用思维导图,可提高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8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89%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7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6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沟通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
3 目前实施呼吸系统课程整合的局限性
(1)整合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实施整合课程的学习,必须同时推行整合评价,整合思路需审慎地融入考试过程。基于整合课程的PBL教学,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中应注重PBL本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试题中应挖掘学生更高的认知能力,包括考核学生分析、整合、临床应用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测试题目已不能满足整合课程的目标需要。
(2)在PBL中利用思维导图来揭示知识结构有多种益处,但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时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创建完善的高度集成的思维导图有一定难度。应适当削减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3)PBL教师跨学科的知识面有待拓宽。在PBL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但教师引领作用不容忽视,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作出反应并调整,教师的知识储备需要不断提高。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多门学科的授课内容,并做到有机结合。因此,不断加强PBL指导教师的交流和培训至关重要。
医学教育强调基础科学与临床知识之间的衔接。实施课程整合可使各学科孤立的知识趋于连贯性、联系性,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10]。基于整合课程的PBL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疾病的视角和有效的问题空间,通过对主题范围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探究及整合,可完善知识结构,加深对整合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加强临床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真正体现基础和临床有效结合的现代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