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新“霸权”

2019-02-11阿子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陈晓卿食肆店家

阿子

大概是莫名的因缘际会,《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我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补上课,倒是《风味人间》开了头。一开篇简直有BBC质感,看到了制作单位燃烧的经费。虽然已经不在某全国垄断性的媒体,但是在网络媒体上的影响力也还是很大。

前段时间与一位在大学里开食物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朋友闲聊,他引导自己的学生们思考,会不会有一种饮食潮流上的意见“霸权”,比如陈晓卿的“舌尖”系列,会不会变成一种新的指导意见。说实话,我觉得他可能有点杞人忧天,“舌尖”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力量。虽然各种食肆里确实可能会出现各种打其旗号的产品,几乎每个商场都有可能有某个连锁店拥有上过“舌尖”的食物,但感觉离“霸权”似乎还是有点距离的。不过他们拍过的食物原产地,会不会出现出镜食物风头过健,影响其他食物的情况,可能还是会有的。

商业的力量总是很诡异“,舌尖”系列让很多地方性的美食走向了全国,但是最终的所谓“成功”案例好像都是大资本连锁食店入场,将小作坊里的产品标准化、流水线化,然后全国人民得以满足经由视觉触发的食欲。对于有些靠小规模生产保证质量的食肆来说,这样也不知道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夏天的时候,有朋友供职的杂志做全国早餐专题,帮她联络了老家的美食爱好者老同学做地陪扫街,可能很多有生意头脑的店家,立刻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大展宏图。结果他们在好几个人气火爆的店都吃了闭门羹,吃东西拍照可以,采访免谈,忙不过来。不知道该觉得遗憾店主没有营销脑筋,还是应该庆幸这家店没有虚红起来,还一如既往地踏实做生意。

像这种只顾眼前忙不忙的店主可能会越来越少,更多的店家都意识到了流量的重要性。吃本来是很即时性的瞬间行为,只有通过视觉或者再加上听觉,才能将食物的感觉传达给没有吃过的人,把他们的食欲也好,好奇心也好,统统勾起来。除了“舌尖”和陈晓卿旗下其他作品,很多短视频网站其实也有很强的导流量作用。曾经看过有些城市专门把成为“网红”定做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某音之城”的西安之类的城市,似乎已经由此尝到了不少甜头。不过,跟不上时代的老人家,大概没法理解,一个店为啥总有很多小姑娘去了并不吃饭,而是各种角度比姿势自拍“打卡”。不知道这算不算某种意义上的“霸权”。

启蒙时代之后的哲学家们,经常都会研究人的各种感觉,视觉总是在各种感官之上。现在看来,视觉的这种统治地位,在几百年之后,似乎还更加牢固了。“色香味”这些传统的食物的评价标准,现在似乎“色”占更大的上風。如果真有饮食上的霸权的话,这种视觉优先,可能是最大的“霸权”吧。

猜你喜欢

陈晓卿食肆店家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秀才写招牌
吃货的权力
陈晓卿的“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