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

2019-02-11贾扬娣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承担扣好大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崇高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可靠接班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阐述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进而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育人;高校;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承担着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积淀中,优秀传统文化被历史大浪淘沙后依旧熠熠生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Nye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中提出的“软实力” (Soft Power)理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是西方概念的复制品,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结晶。传承中华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育人,是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的方式。正确的、积极的、先进的文化帮助当代大学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错误的、消极的、落后的文化就会荼毒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二、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青年学生要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正确引导学生、真正感染学生。

當今社会环境复杂、意识形态繁杂、价值取向混杂,青年学生会存在价值观念认识不清、实践行为无所适从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行为准则。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认知、认同的关键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高校学生学习教育规划,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一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大学期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宝贵时间,也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代大学生应将学问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二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修德,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青年学生将自己的前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联系起来,对祖国忠诚,是大德。维护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是公德。正确处理为人处事,端正个人作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私德。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仁义礼智信”都在“德”中,青年学生能包容、相亲,有作为、知耻,懂敬畏、避让,明是非、黑白,知与行表里如一。三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当今时代各种思潮的冲击,青年学生要擦亮双眼,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明辨是学习、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能明辨的人才不会人云亦云,做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做一个成熟的时代新人。明辨事实,从观察、思考、交流、学习中甄别。明辨规律,勿从意识出发制定绝对的是非标准。明辨人心,不同的生长环境赋予不同个体的良心、私心、义气、怨气。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如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四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凡事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能仅凭一腔热情,要从基础做起,会做小事、勤做实事、甘做苦事,勇做难事、乐做喜事,方能胜做大事。每一次工作都是积累,每一次困难都是磨砺,从点滴做起。

三、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近年来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愈发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欠缺,更深刻体会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我们重新建立起新的文化自信。但文化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需要历经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弘扬中华文化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部分,摒弃落后与时代的部分,才能兴旺发达。中华文化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民族特色: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点。比如民族节日,民族风俗,民族服饰。生命力和继承性:生存至今的文化历久弥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千年,融入一个民族的血液之中。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自我调整,包容万绪的特点。这也是我们文明历久弥新,源源不断的根本所在。中华文化需要发展和继承,实质上要进行文化创新。

每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和传播者。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未来。结合高校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需要可以思考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的教育工作之中,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引导学生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和传播做出积极的贡献。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自觉成文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可以在以下方面,将传统文化引入教育实践:设置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课程;通过课堂教育,开设如书法绘画、传统武术、民族器乐、中华戏曲等公共课程。参观博物馆,民俗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有助于学生感悟传统文化氛围。设置一些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同时不失趣味性。如书法、绘画、剪纸、篆刻、名族器乐及戏曲,都是中华文化的优秀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举办交流会及辩论会,展示各自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及理解。各方就各自的观点进行有益交流,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尤其在于广大的知识青年,而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不会有文化认同及归属感,也就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纽带。在教育工作中,需要勤于思考,通过灵活的更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四、知行合一,建设校园文化

一個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对学校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教育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的建设。硬环境是载体,软环境建设则是内在气质。建设现代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

高校是传播文化、塑造灵魂的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致力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环境氛围。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从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等方面入手。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 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9).

[5] 姜喜任.论习近平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6):139-143.

作者简介:贾扬娣(1992.03- ),女,助教,研究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技术文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