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原则的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和团体干预探讨

2019-02-11刘志梅宋婧杰黄海量栾斐斐周蓓张硕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三全育人

刘志梅 宋婧杰 黄海量 栾斐斐 周蓓 张硕

摘 要:针对大学新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宿舍人际关系是其需要面对的重要人际关系,习得良好的团体相处经验对适应大学生活、更好走向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故需加强此阶段的团体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和帮助。文章梳理国内外宿舍人际关系相关文献,根据主要影响因素,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探讨切实可行的团体干预方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干预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从创新方向探索心理工作的新方法,提升心理育人质量。2018年,中共中央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秉承“三全育人”的理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虽生理成年,但仍处于“心理断乳期”,其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尚处于学习期,当面对学业、恋爱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时,身心的不够成熟决定了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需要教育、指导和帮助。大学新生大多首次远离熟悉的环境,缺乏社交锻炼,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困惑,此时求助心切,乐于接受教育与指导,如果习得良好的团体相处经验,对之后的大学生活大有裨益。

当前,随着大部分高校实行学分制,原有行政班的概念被打破,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下降,宿舍成为了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且兼具休息、社交、学习等多方面功能的重要场所,王甫勤[1]研究发现,42.5%的学生平均每天在寝室10-15小时;当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不同的宿舍成员间出现矛盾时,如果自尊水平低又没有成熟的应对方式,他们往往难以自省,甚至会以抱团的形式去孤立对方,如果不加以干预,很可能引发恶性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吉林农大郭力维案, 以及复旦大学黄洋被投毒案等案例,使人们更加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宿舍关系正成为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尺。黄海量,刘志梅[2]等人对8篇文献涉及372例研究对象进行Meta分析发现,团体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有良好效果,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水平,提高个体自尊水平,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体干预有受众多、形成归属感、朋辈榜样示范等优势,对学生管理工作亦颇具参考价值。

“三全育人”是“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理念,如果与心理学团体干预相结合从入学早期对大学生进行干预,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冲突事件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习得良好的团体相处经验,对其进入、适应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因其大学生宿舍通常人数较少、社交关系主要集中于社团。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研究;二是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分配方式、心理问题、同伴效应、种族差别等,故参考价值有限。国内高校绝大部分实施统一住宿管理,宿舍人数通常在4~8人,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与相关因素的研究、人际关系的干预研究等。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大学生在应对宿舍人际冲突与矛盾时,由于个体个性的差异,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为使自身平衡所采取的习惯化的认知和行为反应。肖计划和许秀峰[3]将应对方式分为 6 方面,两维度:问题解决、求助为成熟的应对方式;幻想、合理化、自责、退避为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赵丽英[4]研究表明个体消极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得分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采用消极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个体,其人际关系困扰也较为严重。

Baumeister[5]认为,高自尊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对于自身受欢迎程度的评价比低自尊的人较高,对于友谊质量的评价也比低自尊者更高;而低自尊群体更加厌恶社交活动,感受到更多的生活压力事件,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

总结以往研究发现,应对方式与自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被分别讨论,两者是否以不同的路径影响宿舍人际关系、自尊是否承担着中介作用则较少涉及。对于应对方式能否通过影响大学生的自尊从而影响其宿舍人际关系,也有待研究。

从实践工作中发现,大学新生宿舍关系问题频出,求助意愿强烈,而前人缺乏“三全育人”原则指导下的团体干预研究,故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填补空白。

二、调研结果和干预策略

(一)调研结果

(1)大学新生应对方式、自尊和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维度(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专业)具有显著性差异;受社会、文化影响 ,不同地域、性别和家庭是否多子女,以及个人对专业的喜好和选择都会影响应对方式、自尊和宿舍人际关系。

(2)大学新生应对方式、自尊和宿舍人际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的应对方式、自尊水平直接与人际关系相关,成熟的应对方式、高自尊者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3)大学新生应对方式、自尊对宿舍人际关系具有预测作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低自尊,更易引发人际关系困扰,故具可预测。

(4)自尊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和宿舍人际关系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二)干预策略

根据以上综述和调研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三全育人”原则为指导的团体干预方案。“三全育人”原则应用于团体干预将明显提高大学新生认知水平、改善宿舍人际关系。三全育人营造了更为宽泛广阔的育人空间和安全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提高和改变的可能。

团体干预分为8次,每周一次,每次90-120分钟; 每次结束后布置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每日打卡任务,形成“三全育人”局面:全过程:团体成员每日打卡、每周见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对水平;全员:辅导员、舍友、团体成员全员参与,通过全员关注,提升自尊水平;全方位: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本团体干预方案旨在提升自尊水平、传授成熟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将提供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影,使个体能将从团体中所获得的洞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连结,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大量的实践经验也表明,當个体接受团体干预时,其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在个体辅导、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其它场合下所无法想象的。

团体带领者需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经验;对“三全育人”理念理解透彻;长期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熟悉团体干预流程与操作。

参考文献

[1] 王甫勤.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1(1).

[2] 黄海量等.国内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10).

[3] 肖计划,许秀峰. 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4] 赵丽英.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2.

[5] Baumeister,R. F.,Campbell,J. D.,Krueger,J. I.,& Vohs,K. D. Do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ier lifestyles? [J].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3,4(1)1-44.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三全育人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