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9-02-11王帆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孝文化爱国情怀高校教育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关键点,培养好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还关系到祖国的繁荣与富强。然而我们当代高校毕业生,作为子女在孝道方面表象的却差强人意,缺少感恩之心,不会与父母相处,不懂得尊重,缺少精神陪伴。作为国家的子女,爱国情怀缺失,缺乏社会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重知识理论轻人文素养。因此,在高校开展好孝文化建设不仅是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还是实行“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校教育;孝文化;爱国情怀

孝德源起于原始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孝虽然起源于孝敬父母,但是在历史的发展当中,孝不仅仅是狭隘孝敬父母,也延伸到了爱国情怀。正如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曾做过这樣的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法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学子,是否遵守孝道,是否收到了良好的孝文化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孝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孝文化建设于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个人修养

曾国藩曾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个孝字”,当今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阵营,开展好“人文教育”和“知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同等重要。当今社会充斥着个人利益极度膨胀,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不良风气。部分学生也存在贪利自私、言语粗俗、懒惰、不懂礼貌等生活陋习。而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好孝文化建有助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奉献,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个人素质、完善个人修养,实现好高校“立德树人”目的。

(二)加强孝文化建设于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些思想同“孝”的涵义是一致的,有的就是“孝”的放大,就是孝文化所倡导的境界。由此可知,孝文化同和谐社会不仅在内容上有一致性,而且孝文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特征的描述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加强孝文化建设于有助于推进我国建成小康社会

高校学生是我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开展好高校的孝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宋代的岳飞就是一个把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代表,在《宋史·岳飞》传中写道:“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这彰显了岳飞对母亲的孝,而作为国家的子民,岳飞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在当代,感动中国获奖者黄大年也是一个代表,虽然身处异乡,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故国家乡的父母。作为祖国的儿子黄大年,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儿子对祖国的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二、当今我国高校学生的现实表现情况

当今社会高校学子作为践行孝文化的主体,表现的差强人意,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作为拥有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将发展受限,也很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父母相处方面

《论语》中将孝德内涵解释为:第一,“无违”谓之孝,第二,善解父母谓之孝;第三,对父母奉养且恭敬谓之孝;第四,对父母和颜悦色谓之孝。现在高校学子这一代往往独生子女比例较高,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也胜过以往,总是有求必应,但是作为子女,却不懂感恩,不会与父母相处。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子女很少记得父母的生日,回到家以后,基本不会帮忙做家务;对待父母也缺乏尊敬,稍有不顺心,不满意便会对父母大声呵斥;对父母的谆谆教诲总是不屑一顾,言语搪塞。陪伴是孝顺父母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如今作为子女回到家之后往往与父母交流较少,抱着一个手机可以整晚不说话,在学校平时几乎从不跟家长联系,只有缺钱的时候才会主动联系父母;乌鸦尚有反哺之情,羔羊尚懂跪乳之恩,但是我们高校学生作为子女却难以称职。

(二)在爱国情怀方面

作为祖国的儿女,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作为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与义务,但是当今高校学生往往缺少了爱国情怀,在学校总是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屑一顾,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思想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反动思想,发表反动言论;缺乏社会使命和历史担当,在学校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进入社会后把自己的个人的得失看得很重,缺乏牺牲奉献精神,排斥到偏远地区从事艰苦的工作。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会这一宏伟目标。

三、当前我国高校在孝文化方面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孝文化教育方面也是凤毛麟角,难以真正实现把“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完美结合,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一)高校教育重理论知识轻孝文化教育

作为衡量高校质量的标准之一就是就业率,为了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孝文化教育轻视。这就导致了当前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知识过硬,情商不足的现象。现在社会高校毕业生对父母不孝顺、动粗,甚至是杀父、弑母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正是我们高校作为培养学生最后一道关卡没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义务,没有进行良好的孝文化教育的体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盲目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何很大的盲目性,没有树立自身的特色,就算是具有特色也往往缺乏孝文化主题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总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开展的文化建设主题也往往是一个换一个,持续周期短。

(三)师生忽视文化教育

在学校教育层面,学校专业知识任课教师数量多,但是在人文教育师资配比上存在严重不足,人文教育这一责任往往把完全转嫁给辅导员。作为高校应当要树立起全校育人的的观念,专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职责局限于教授专业知识方面,要参与到学校的“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上来。作为高校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孝文化教育方面也存在不屑一顾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在学校学好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就算是完成了高校学习的目标。

四、开展高校孝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孝道的现实表现情况不容乐观,開展好孝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如何开展好高校的孝文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编织成一张网,兜住学生的做人底线,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发展培育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加强对孝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高校应当转变以往以升学率树形象的发展观念,要积极在高校进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毕竟现在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走向歧途,甚至是犯罪会产生更为恶劣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文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好人文教育、孝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要在高校全体教职工中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要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起敬老爱亲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苟利国家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

(二)加强校园孝文化建设

校园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学生成长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一个孝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要在高校内通过校园展示屏、广播站等宣传媒体,以校刊校报、宣传栏等作为宣传媒介等宣传敬老爱亲等相关文化以及“虽九死其未悔”的爱国情怀。利用好社团学、学生会举办孝老敬亲和爱国致死思想教育的相关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在学生中评选敬老孝亲的学生代表进行表彰,使其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只有在高校校园内让孝文化蔚然成风,才能在高校学子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老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作为学生都会有模仿性,教育千遍不如践行一遍。在高校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用自己敬老孝亲、热爱祖国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假期作业来督促学生学会与父母相处,懂得感恩之心;带领学生参观一些革命纪念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通过与学生们交流的平台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分享一些孝亲故事和爱国文章,来吸引学生关注孝道文化和爱国思想的培养。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而中国孝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孝”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标准,只有把我们优秀的“孝文化”融入到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才能让高校学生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卢明霞,王立仁.试论孝德教育的起源和产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87.

[2] 韩高领.析《论语》中的“孝”[J].重庆交通大学报:社科版,2009(04):88.

作者简介:王帆(1992.06- ),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融合互促。

猜你喜欢

孝文化爱国情怀高校教育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