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管理构建农村中学优质发展的新常态
2019-02-11黄志琴李炳中
黄志琴 李炳中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诸多挑战。通过学校管理的精细化运作,圍绕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文章将重点对此进行相关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教育教学;优质发展
首先,由于受区域调整影响,在职教师数锐减,且目前在职教师年龄段多集中于40岁至50岁之间。教师工作量加重,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行为转变跟不上时代节奏,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二是生源来历较为复杂,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包括数量众多的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生源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他们的家庭背景、风俗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家长观念不同,大多陈旧,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方式方法欠妥,与学校形成合力尚且不足,有时甚至会形成阻力,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老师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基于上述现状,我们坚信“把每一个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增添了抓住机遇,办好高品质教育的勇气,寻找着力点,在狭缝中谋发展,回归本职——做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通过学校管理的精细化运作,围绕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一、因地制宜营造“有效”文化氛围
目前校园的文化氛围,得益于“省级课程基地建设”,原来小班特色如“丰富的班级文化”、“小组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在此基础上:(1)细微处改变,改善学习、工作环境。加强教室、走廊、楼梯等物态学习载体的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的角度优化环境,愉悦师生身心,静下心来做“简单平凡的事”(2)突出赏识与励志教育的融合,注重校风校纪约束作用,如就餐就寝做到“食不言寝不语”教育学生懂规范养习惯。(3)丰富校园生活。举办校园读书会、校园厨神大赛、师生合作包饺子、师生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盈师生的课余生活,让教师安居校园,让学生乐学善学,大力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滋养“有效”。
二、优化管理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工作思路精品化,导向“有效”
因为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行为对象是人,只有每位教职员工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全方位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优势。
根据这个思路,结合教学管理经验,我校改以“一组、一报、一平台、一反馈”的工作思路来健全和监督学生管理平台。“一组”即设置年级工作组;“一报”即每天通过班主任群、学校教师群、年级组群等播报学生从早自习到晚自习期间具体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及时整改等促进学生自律习惯的养成;“一平台”即通过对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为师生创设展示特长的平台;“一反馈”就是设法丰富教学情况反馈形式如班级群,及时得到课堂掌握情况、学生反思(订正)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便于实施精准辅导。
(二)过程管理精细化,争取“有效”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每一项工作做到“三管理,落实到人”。
(1)全员管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目前重点工作是引导、教育家长从不管到参与管理、学习管理、优化管理。
(2)全程管理。重中之重是课堂管理,我校的小班化课堂以“小组活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为主。从时间上看一节课中突出前五分钟、下课前十五分钟:突出课前预习检测,让学生的问题前置、暴露。不放弃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让他们能更多时间跟着老师“走”,保证每位学生不同层次的听课效率。辅之以精准辅导,问题当堂解决,争取课堂“有效”的最大化。一天之中突出早自习、午修、晚辅导的管理,强化二次批改(激励为主),实施过关训练;一周之中突出周一、周末的管理;特别,拉拢家长争取家庭管控;一学期中突出开学、双休日、节假日的管理;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建立学生远程学习平台,以微课和网上答疑等形式进行校外教育延伸服务,精准辅导,巩固保证教学的“有效”。
(3)全面管理。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三)学科研训实效化 保障“有效”
创新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教师备课改进突出体现实用性的特点。以学科为单位,定时间和统一地点,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备课大家讲”讨论交流形成通案;教师个人再次加工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并严格完成落实课后反思,促进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的有效融合。
此外结合教育局或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培养的导向,即时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落实。如近期结合教育局发放的关于有效教学的专业书籍,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后期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先导,逐步推进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常规中去。
要求教师以“目标定向、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坚持“问题启发学生、问题学生研讨、问题学生解决”的教学原则,特别是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益,切实实施有效教学,每节课每位学生都有与本学科相关的任务需要完成,融合集体教学和个别要求,课堂上教师根据反馈结果的即时辅导;自主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如早晚读、午间黑板上必须书写目标(或任务)、结束前检测,教师重点督促辅导特殊学生,进行课间精准辅导,保障整体的教学有效性。
分层布置作业。我们倡导作业分层,鼓励作业多样化,精心选择、针对性训练。特别要求教师跟踪特殊学生群体,实施周末远程答疑,针对性辅导,共性问题重点讲解等。另外周末作业要求的叙述,必须清晰明了,家长一看就懂能检查是否已经完成,巩固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以课程三维目标为准绳,从学生道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评比每月之星、学期之星(包括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体之星等)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做到以发展的眼光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把尺子衡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自信愉快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有效。
三、完善机制提高师生素养 提升“有效”
(一)教師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保证有效的“前提”
(1)备课组两三人成组,学科老师成团,每一个团队都行走在“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之路上,基本包含三条学习路径:一是依靠课程、教学、学科等多领域的专家支持,开展研讨会、培训会;二是秉承“工作即科研”“管理即科研”的理念,做到每一个项目团队就像承担一项研究课题,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行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计划早拟定,跟踪听课,及时、定时碰头讨论。
(2)开展课例教学研究活动,落实课型教学的范式。每学期第一个月,每个教学团队的领衔人、“五级梯队”教师主讲一节示范课,明确本学期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及努力方向,为每位教师开好头,起好步。由青年教师上一节达标课。在达标课和示范课的基础上,学校选出优质课。另外,要求各团队的每位教师要上一节展示课,学校及本教研组本团队教师参与听评,组长及骨干教师要给予辅导,力求提高快、效果好。重点在每种不同的课型上形成规范,包括复习课,调整复习课的备课组成:计划、试卷及统计分析、简易教案,也讲究课前预习检测,问题推进,当堂解决讲究实效,努力把课堂效益推向最大化。
(3)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学校花气力,下工夫,搭舞台,促进青年教师在业务等方面快速成长。如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史道群老师每周来校,对我校两位年轻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现场指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两位老师在把握重难点、驾驭课堂等相关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带动整个英语学科整体提升,提高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薄弱学科建设。针对在历次考试中出现的薄弱学科,学校通过访谈、听课、检查常规等,找出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警示和引导我校其他学科通过常规优化提高学科竞争力。开学初指导各教研组及教学团队解读常州市优秀教研组评价方案,引导各教研组争创市级优秀教研组。
(二)学生素质教育精细化管理,发挥主动性提升“有效”
(1)以学科德育化,德育课程化为路径,也开设“白中讲坛”活动,邀请社会人士如区人民医院“天使在人间”团队、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的讲师等来校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给学生打开另一扇通向社会的窗户,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启迪心智。学校开设“知音社”、“溯源社”等11门社团活动课程,培植学生的悟性灵性、培养孩子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丰盈学生人格。
(2)基于学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首先围绕国家课程目标开发课程内容,要求教师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处理教材各章节、各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体中、在联系中、在比较中学习,努力打开学科边界,让学生在综合地带进行探究,走向学科内综合。其次,在真实情境中,学校要求教师要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项目,以解决问题为驱动,选取和设计主题,开展有效的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形成有意义的联系,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再次,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利用学科活动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消化、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转化和升华。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维,在“做”中验证经验。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带来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