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海德:扎根中国的“最美奋斗者”

2019-02-11刘志新

共产党员·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海德麻风病

刘志新

今年9月25日,在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发布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名单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马海德。多年来,他始终以主人翁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的健康服务,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卫生事业,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中国结缘

马海德原名海德姆,美籍黎巴嫩人。1933年夏,他在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为研究东方热带病,决定到中国行医。在上海行医期间,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同身受,常对贫困病人降价或免费诊治,引起了上海进步人士的关注。在上海,海德姆与宋庆龄相识,并结识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等人,通过她们了解到中国有一片代表光明的“红色区域”,顿生向往之心。同时,他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研究中国革命,协助中共地下党工作。他的诊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他还在中美刊物上发表文章,介绍中国工农红军,揭露国民党当局的腐败。

1936年春,宋庆龄告诉海德姆,中共中央同意美国记者斯诺前去陕北采访,并希望有一名医生同行。海德姆马上收拾行装,于6月初同斯诺一起踏上了西行之路,辗转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随后,周恩来为斯诺和海德姆制订了详细的访问计划。海德姆一边投入紧张的诊疗工作,一边进行调查研究。在认真考察了大大小小的红军医院和门诊部之后,海德姆撰写了一份《苏区医疗卫生工作考察报告》呈递给毛泽东。

经过在苏区的考察,海德姆被中共领导人的乐观精神所感动。他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身上清晰地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同时他觉得苏区落后的医疗状况太需要他了,他应该为这里做些事情。1936年10月,斯诺圆满完成采访后,准备离开苏区,而海德姆决定留下来投身中国革命。随后,他加入红军,成为红军卫生部顾问。

投身革命队伍后,海德姆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海德”,决心把自己根植于中国土地上。1937年2月,马海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随部队到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工作,筹建了医疗所、医院等一系列医疗网点。他还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医务人员。在他的努力下,边区医疗网络逐步建立起来。1940年3月3日,30岁的马海德和21岁的周苏菲登记结婚。

在延安,马海德不仅为领导同志治病,也为普通百姓送医送药。仅在1944至1947年,他就诊治伤病员4万余人次。马海德不仅治病救人,还经常向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报告陕甘宁边区的情况,通过该同盟向海外呼吁,争取国际援助。边区因此获得了许多急需的医疗器材和藥品。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奖励。

作出震惊世界的成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马海德在参加开国大典后,立即申请加入中国籍。随后,周恩来亲自在他的中国籍证明书上签了字,马海德成为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几天后,毛泽东又将马海德一家请到中南海设宴招待,说:“祝贺你呀!你过去只是中国女婿,现在你入了中国籍,就是中国人了!”

此后,马海德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建和开拓之中,协助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同时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皮肤病性病研究所顾问和副所长、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从此,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灭性病和麻风病的战斗上。

在确定治疗梅毒方案时,马海德建议使用方法简便、节省人力物力的青霉素10日疗法。这种办法在国外曾经使用,但在国内还没有远期疗效的观察资料。为此,从1954年起,马海德每年都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带领科研小组到边远的农牧区,复查1950年和1951年医疗队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远期疗效。马海德和大家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化。他住过蒙古包、破庙,睡过临时旅店的土炕,也曾和4个人合盖一条粗布破被过夜。

在普查性病时,有群众对抽血化验接受不了,马海德便亲自示范,让医务人员在自己身上抽血,以此来取得群众的配合。他非常重视基层防治机构的工作质量,常常在基层举办诊治学习班,并亲自授课、作示范。

有些边远地区水质不好,不能保证血清化验结果准确可靠。马海德就自己动手,教大家因陋就简,制作简易的沙滤缸,以保证化验用水的质量和各种化验数据的可靠性。

经过四五年的努力,马海德终于从理论和科学数据上证实,青霉素治疗梅毒效果良好。此后,这种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64年,在马海德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基本消灭了性病,这一成就震惊世界。

投身麻风病防治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有52万人正遭受着“麻风恶魔”的折磨。可在当时,愿意投身麻风病治疗的医疗工作者却极少。马海德在江苏省海安县和广东省潮安县主持建立了麻风病综合防治研究基地,进行了长期的现场防治研究。他率领麻风病防治队到各地普查普治,广泛宣传麻风病可以防治等相关科学知识。他言传身教,进入麻风区时不作任何防护,还与病人亲切握手,甚至把足底溃疡病人的脚放在自己腿上检查。病人请他喝水、吃水果,他从不拒绝。

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马海德于1981年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并得到卫生部的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积极开展中外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在他的努力下,1985年,中国第一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在治疗原则上,马海德坚持开拓麻风病防治的新路子,强调防治麻风病应由住院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由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化学药物联合治疗,由单纯的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并重,由专业队伍孤军作战转变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作战。1980年,马海德从国外引进强杀菌联合药疗新技术,使麻风病人一周内即可脱离传染期,平均2年即可治愈。但所需药品价格较高,阻碍了该技术在全国的推广使用。为此,马海德抱病出访,争取到了十几个国家相关基金会的援助,终于在全国推广了强杀菌联合药疗,大大加速了消灭麻风病的进程。马海德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使全国的麻风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许多地区达到了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指标。

大批麻风病人痊愈后,为了培养麻风病康复治疗力量,马海德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了多期麻风病康复学习班。他争取到国外的大量资助,在全国成立康复分中心。他还以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的名义,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开展麻风畸残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的研究工作。

1978年,马海德身患癌症,之后的8年间先后接受了8次手术,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工作,在去世前的一个月,他依然念念不忘麻风病的防治工作。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含笑走完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1988年,他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2009年9月,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他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猜你喜欢

海德麻风病
“风”停了,“暖心”行动在路上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独一无二的海德
独一无二的海德
请这边走!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木偶人海德
一个饮料瓶的蛋糕
后起之秀 力争上游
消除麻风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