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CTA 与MRA 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2-11安红俭李勇毅
安红俭 李勇毅
(1.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医院,陕西 宝鸡722400;2.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7104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男46例,年龄范围为26-64岁,平均年龄为(52.3±7.2)岁。纳入及排除标准[6]:均 行颅脑CTA 及MRA 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颅脑DSA 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年龄65岁以下;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等完整;均为单发动脉瘤;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幽闭恐惧症者;排除碘造影剂过敏者;排除动静脉畸形者;排除颅内感染者;排除恶性肿瘤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排除不配合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脑动脉MRA 和CTA 诊断,具体方法为:(1)脑动脉CTA 检查。即采用SOMATOM Perspective 64排128层螺旋CT 机进行检查;采用Stellant D 双筒双通道高压注射器。检查前对患者行常规碘过敏试验,造影剂为40~50mL碘海醇,行团注,流速为4.5~5mL/s,之后将30mL 0.9%氯化钠溶液注入。扫描从造影剂达峰时开始,自颈动脉分叉处至颅顶为扫描范围。相关参数设置:螺距0.375、层间距1mm、层厚1mm、电流250mA、电压120 kV。结束扫描后,向IT 工作平台Syngo.via传输容积数据,采用多平面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测量动脉瘤体经线,并观察其形态特征和部位。(2)脑动脉MRA 检查。即采用西门子1.5T MAGNETOM ESSENZA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数据采集采用3D-TOF技术完成,自枕骨大孔下缘至颅顶为扫描范围,检查前做好常规准备,扫描时其前后联合连线需与扫描线平行,且完成检查后,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于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观察,同时测量其最大经线值。观察指标为观察两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瘤不同部位检出情况以及瘤体经线测量结果,并比较二者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部位动脉瘤的CTA 与MRA 检出情况对比 与MRA 检查相比,本组120例患者经CTA 检查对载瘤动脉、动脉瘤体、瘤颈及其相互关系显示效果更好,且可有效显示4-5级脑动脉分支。见表1。
表1 不同部位动脉瘤的CTA 与MRA 检出情况对比[n(%)]
2.2 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对比 在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方面,本组120例患者CTA 检查分别为93.8%、90.0%、95.0%较MRA 检 查82.5%、80.0%、83.33%均明显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对比(%)
2.3 动脉瘤径线的CTA 与MRA 测量结果对比 在动脉瘤最大径测量结果上,本组120例患者DSA、CTA、MRA 等测量值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动脉瘤径线的CTA 与MRA 测量结果对比(±s)
表3 动脉瘤径线的CTA 与MRA 测量结果对比(±s)
注:DSA 与CTA 对比,T1=0.0660,P1=0.947;DSA 与MRA 对 比,T2=0.1680,P2=0.867;DSA 与MRA 对比,T3=0.0966,P3=0.926。
检查方法 n 动脉瘤最大径/mm DSA 30 9.75±2.91 CTA 30 9.58±2.77 MRA 30 9.35±2.56
3 讨 论
在临床上,动脉内膜发育不良、感染、结缔组织病、动脉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均为脑动脉瘤常见发病原因,且以动脉壁弥漫性或局限性扩张为主要表现[7]。该病症时最常见的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且主要并发症为形成动脉血栓或动脉瘤破裂出血[8]。由于后处理技术、MR、CT 设备等的发展,MRA 和CTA 检查获得广泛应用推广,其可对各级脑动脉分支予以清晰显示,且获得的图像具有更高的清晰度[9-11]。采用MRA 进行检查时,其无需造影剂注射,无电离辐射,无组织创伤,即可获取脑动脉图像,可通过相位对比法、时间飞跃法进行成像,后者在血管走行复杂、血流速度快的脑动脉成像中优势显著,且成像更加细腻[12-13]。而采用CTA 进行检查时,患者颅脑动脉可经碘造影剂充盈后达到较高密度,且其使用的设备可获得脑动脉三维图像,且可对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等系统予以整体显示,且可对动脉病变从任何角度旋转实现定性、定量、定位分析。其优势在于检查费用低、图像对比好、组织创伤小、成像速度快等[14-15]。本研究中,本组120 例患者经诊断,与MRA 检查相比,经CTA 检查对载瘤动脉、动脉瘤体、瘤颈及其相互关系显示效果更好,且可有效显示4-5级脑动脉分支。在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方面,CTA 检查分别为93.8%、90.0%、95.0%较MRA 检查82.5%、80.0%、83.33%均明显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动脉瘤最大径测量结果上,DSA、CTA、MRA 等测量值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脑动脉CTA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脑动脉CTA、MRA诊断后,其形态学特征均可获得良好显示,而前者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更高,因此更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