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珂教授从脾胃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2019-02-11聂志刚万常俊吴运瑶胡珂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阴火口疮口腔溃疡

聂志刚 万常俊 吴运瑶 胡珂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口糜”,是反复发生在口腔浅表性黏膜的溃疡,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红肿、中央凹陷、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伴有灼热疼痛感,具有周期性、迁延性和自愈性等特点,一般1周左右可自行愈合,极少数有恶变的可能[1]。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及致病原理尚不明确,西医多以对症处理为主,以缓解疼痛、促进疮面愈合和延长间歇期为治疗目的,尚缺少独特的治疗手段。因其频繁发作,缠绵不愈,发作时疮面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食欲、说话和情绪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胡珂教授为江西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擅于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论治,对于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独到,疗效颇佳。本文将胡珂教授诊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进行了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胡珂教授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

对于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观点不一。《素问》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指出口疮多以火、热为邪。而清代沈金鳌曰:“凡口疮者,皆病之标也,治当推求其本焉”,“总之人之口破,皆由于火,而火必有虚实之分”,进一步指出火、热邪亦有虚实之分。《诸病源候论·口舌候》谓:“脏腑热盛,热乘脾气冲于口舌,故口舌生疮也”。提示口疮由脾胃积热,循经上炎发于口。《圣济总录·口疮》云:“口疮者……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说明脾胃虚弱是该病重要的病因病机。胡珂教授认为口腔虽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变部位,但脾经上夹咽连舌本,散舌下,脾气通于口,故其多由脾胃病变而发。多由饮食不调,贪食生冷、厚味、辛辣燥烈之品,损伤脾土,致使脾胃中虚,中土失运,湿浊内生,郁久则成湿浊蕴热之势;若湿热胶结,久困中州,灼伤胃阴,日久不愈,以致于湿热未尽而阴液暗耗;或素体胃阴不足,脾失健运,致脾胃失和,津液输布不利,停为水湿,胃为阳土,从阳化热,湿热乃成,蕴而上蒸,灼伤口腔脉络;或因劳倦内伤,思虑过多,导致脾胃虚馁,升降无权,清阳无力上升反而下陷,阴火上炎而熏于口则发为溃疡。故胡珂教授认为,该病需首辨虚实,然脾胃虚弱是其发病之病因病机关键所在。故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当从脾胃论治,以脾虚为本,火、湿、热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在健脾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辅以清热化湿,或滋阴降火,或益气升阳,共奏标本兼治之效。

2 脾胃论治,审病求因

2.1 脾胃虚弱,湿热困脾 脾胃居于中焦,斡旋气机之处。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运化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充养机体。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同时脾、胃经游行于口腔,故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社会之人,为生计繁忙奔波、生活节律失衡、偏嗜肥甘厚味之品,伤及脾胃,以致脾胃亏虚,中焦运化不及,湿浊内生,久则湿郁化热,湿热乃成,湿热之邪循经而上,腐蚀肌膜而产生口腔局部溃疡糜烂;湿热内结,虚实夹杂,病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对此,胡师常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此类中焦亏虚,湿热蕴脾患者,《金匮要略》中,该方用于治疗“狐惑病”,胡师以该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甚佳。方中重用生甘草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降逆以泄热和胃;法半夏、干姜辛温以通中焦之郁遏,调畅气机,则上下条达;同时合黄芩、黄连以平调寒热;佐以党参、大枣甘温益气健脾;同时胡师常于方中加入黄芪15~30 g以补中益气,托毒生肌。诸药相辅相成,共奏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阴阳并调之效,从而调理脾胃,杜病之源。胡师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大凡复发性口腔溃疡,出现脾胃虚弱,湿热中阻,寒热错杂,升降失和者,使用该方往往疗效甚佳。

典型病例:陈某,男,28岁,2017年8月10日初诊,反复口腔溃疡5年余就诊。患者近5年来易发口腔溃疡,可自愈,但极易反复发作,以舌尖、舌根和下唇为主,溃疡点绿豆大小,周围红肿,疼痛明显,咽壁红肿,腹胀;进食油腻之物明显;口干、黏腻;大便稀溏,1~2次/d,小便可;舌质偏红胖,苔黄腻,脉弦。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证属脾胃虚弱,湿热蕴蒸。治以清热化湿,益气健脾为法。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组方:甘草12 g,法半夏10 g,干姜6 g,黄连 6 g,黄芩 6 g,党参 10 g,薏苡仁 30 g,黄芪15 g,大枣4个。服药7剂后,诉疡面有愈合迹象,疼痛减轻,遂守方加减续治1个月而愈。随访3个月诉口疮未发。

2.2 胃阴不足,湿热蕴结 由于时代变化,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奔波,劳心伤神等致使阴津暗损,再加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过食肥甘,辛辣炙煿之品,更损胃阴。脾胃阴阳相互协调为用,脾体阴而用阳,胃体阳而用阴。脾用阳,方能为胃行其津液;胃用阴,才能不断为脾输送物质。如今胃阴不足,则不能腐熟,进而导致胃失和降,久而久之累及脾脏,终致脾胃失运,气机升降失调,湿浊内留,清浊之气不循常道,无以升降,壅滞中土,蕴为湿热,循经上炎而生溃疡,阴液暗耗、湿热熏蒸、虚实夹杂,使本病缠绵难愈,治疗颇感棘手。治疗当以养阴益胃,清热利湿,调畅气机为主。而甘露饮恰好养阴与利湿同用,在治法上看似矛盾的双方,却在本方中有效的将对立方有机地融合起来。方中二地、二冬、石斛益胃生津;黄芩、茵陈清热利湿;合枳壳、枇杷叶宣清化湿;甘草导师多采生用,清上炎之火,解毒愈疮生肌;同时对于口疮日久患者,喜加琥珀6 g冲服以活血通络,敛疮生肌。全方共奏养阴清热、宣清化湿之功,临床用于治疗阴虚湿热型复发性口疮,效果甚佳。

典型案例:胡某,男,31岁,2017年9月20日初诊,因反复口腔溃疡3年余就诊。患者近3年来反复口腔溃疡,身体消瘦,从事设计工作,劳思伤神,平素喜食肥甘厚味之品;刻下口腔溃疡多发,大小不一,以舌尖、口唇为主,疮面呈椭圆形,覆有白色假膜,时感疼痛;口干,饮不解渴,口臭;盗汗,夜寐欠佳,多梦易醒;纳可,每2~3天大便1次,质干;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滑偏细。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证属胃阴不足,湿热蕴脾。治以养阴益胃,清热化湿为法。拟用甘露饮加减,组方:生地黄12 g,熟地黄 12 g,麦冬 15 g,石斛 10 g,茵陈 10 g,黄芩 10 g,枳壳10 g,枇杷叶10 g,栀子10 g,甘草10 g。服药7剂后诉口腔溃疡减轻,溃疡点减少;前方加琥珀6 g(冲服),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调治2个月而愈。

2.3 脾虚气陷,阴火上乘 《寿世保元》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饮食不节,内伤劳倦,或失治误治,服用苦寒之药,伤及脾胃,日久不愈,脾胃虚弱,升降失宜,清阳无力上举而下陷,阴火上炎于清窍,壅滞化热,熏蒸于上则口舌生疮。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劳倦内伤,脾胃元气虚衰;升降失宜,阳气不升,谷气下流,郁遏化热,湿热相合,阴火内生,僭越于上。这种“火”并非实火,而是源于脾胃亏虚,即东垣谓之阴火[2]。治疗此类阴火上炎之复发性口腔溃疡,当以益气升阳,健脾固本为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其味甘微温,益气补中,升阳举陷,使下流的清阳之气回归坤土之位,而离位上冲之相火归位于下焦,又可托毒生肌,加快疮面愈合;白术、党参益气健脾为臣,脾虚日久,营血亏损;当归养血和营,合人参、黄芪以益气生血;少量升麻、柴胡以升提下陷之清气;小剂量知母、黄柏清阴火以治其标,量大恐其苦寒败胃;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脾胃得健,元气充实以制阴火,上炎之火随之归位,口疮得除。对于中气下陷,虚火上炎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甚佳。

典型案例:陈某,男,36岁,2018年6月13日初诊,因反复口腔溃疡多年就诊。患者多年来因反复口腔溃疡多方求治,观既往病历多用中药清热解毒,西药消炎、调节免疫力之剂,效果不佳,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常于劳累及睡眠不佳后复发或加重。刻下舌边及口唇多处溃疡点,如绿豆大小,疮面淡白,周围颜色淡红而隐隐作痛;精神倦怠,神疲气短,头晕乏力,纳少寐差,眠浅易醒;大便偏干,量少不畅;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细少力。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上乘。治宜补中升阳,清降阴火,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方:黄芪 30 g,党参 15 g,白术 10 g,当归 10 g,柴胡 6 g,升麻 6 g,黄柏 3 g,知母 3 g,琥珀 6 g(冲服),甘草10 g。服药10剂后诉精神状况较前改善,口腔溃疡点减少,证明辨治思路正确;在此基础上加减调治2个月而愈。

3 讨论

胡师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和方式的改变,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发病原因虽有多种,但概之多因饮食失调、思虑过度、劳倦内伤等原因损伤脾胃,中焦转枢不力,上下气机不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虚实错杂,但临床上观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多以脾虚为本,兼顾他邪,随证治之。

猜你喜欢

阴火口疮口腔溃疡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浅析“阴火”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
口腔溃疡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