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教学实践与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9-02-11辛宇张翔
辛 宇 张 翔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随着近年来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理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现代康复医学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医学模式放生变化,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医学模式为生理-心理-社会,其康复评估目标为患者或伤残人士的功能障碍,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给予患者、伤残人士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从而对其的功能进行改善和恢复。
现代康复医学的主旨是通过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进程促进,使得其因疾病后遗症引起的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的防治或减轻,从而使得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更好的回归社会生活。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康复医学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临床上对于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提升,给康复护理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康复护理学与临床护理学在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康复护理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其包含较多的基础技能,因而若沿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变得抽象,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工作坊”最早是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提出,其属于一种鼓励参与和创新,对问题解决措施找出的方法,其适用于站在不同立场和族群的人们身上,可有效的促进人们探讨、思考和相互交流,近年来这一理念也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并形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可确保患者贯通领悟理论知识,使得其更好的对相应技能掌握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工作坊”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学教学中,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1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应用
“工作坊”教学理念最初应用于建筑设计学中,其是由德国著名现代建筑设计学者格拉皮乌斯的“工厂学徒制”教育理念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4]。“工作坊”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为学习方法、主题内容、社会环境及活动序列,其属于一种开放式交流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包含团体讨论、案例分析、机体分享、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教师点评等[5]。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利于师生交流的环境和氛围是“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通过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对其的临床思维进行培养,同时可有效的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语言表法能力等进行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在康复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很好的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情况,使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融合展开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使得教学直观生动,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例如在讲解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患者功能锻炼基础理论和流程,从而在临床实际中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进程进行促进,并对出现偏瘫的患者肢体痉挛症状的发生进行改善,教师在进行这一模块教学时,可让学生将理论和患者关节活动、神经支配和相应位置的解剖结构等结合分析,为患者制定出有效针对的康复护理措施,并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病情讲解和护理内容讲解。通过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可有效的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并可有效的将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衔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工作坊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且其合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可很好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相符。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适应可灌输式教学,习惯了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所以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性格夜店、人际交流等情况综合考虑,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工作坊”教学方案。
2 开展角色模拟体验课
角色模拟也称为模型-体验学习圈,是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来了解周围事物。将角色模拟体验课应用于康复护理学专业中,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模拟出来的功能障碍,可很好的使得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本质进行理解,从而对功能障碍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明白患者在出现功能障碍后的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社会参与等情况,从而更好的对患者康复护理需求进行了解。
该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如下:
(1)造成角色障碍:如偏瘫、截瘫、视物模糊、吞咽功能障碍等。
(2)完成规定活动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日常活动项目,包括洗脸、刷牙、进食、梳头、穿衣、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大小便、步行等。为保障体验者安全,体验时安排其他带教老师陪伴、指引和协助。
(3)带教老师引导性提问:体验完毕后,由带教老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所提问题内容包括:“当你出现偏瘫、截瘫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通过模拟体验,你如何帮助患者?”“如何实施康复护理”等,通过这一模拟教学可很好的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其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精神,同时还利于对学生康复评定技能和康复护理训练方案制定技能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得学生人文关怀心理得到增强。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疾病的急性期过后,遗留的康复问题,需要康复护理人去承担,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无疑是为这一社会需求做铺垫。
在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可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需具备的操作技能、康复护理创新意识和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可利于实现中医院校培养复合型康复人才的目标,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贯通中西医康复理论,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通过这一教学改革,希望可很好的提升康复护理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和拓展,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了解患者康复护理需求及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康复医学人才,促进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更好的为临床输送优秀的康复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