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2019-02-11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528100章洪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腓肠腓肠肌足踝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528100)章洪湖

人体足踝部与肌腱、骨质紧密连接,且具有相对较少的皮肤软组织,出现损伤的可能性极大,且会造成肌腱外露,或是骨质外露,既往植皮方式难以完全覆盖创面,甚至会诱发贴骨瘢痕情况,导致患者肌腱粘连,严重的甚至会弱化患者的足踝功能,增加患者的生理负担[1]。近些年,该病症受到了临床医学的高度关注,有学者表明,在足踝部组织缺损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可以保证患者缺损部位恢复正常血运[2],笔者为了对此进行有效验证,择取我院收治的13例足踝部复合性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效果较好,遂将实验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 0 1 6 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足踝部复合性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其中包括9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19~57岁之间,平均为(39.01±2.34)岁;患者的皮损范围介于9cm×4cm~14cm×7cm之间,病程5~104d,平均为(34.65±2.87)d。所有患者均接受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

1.2 方法 首先,清除患者失活软组织、骨组织,如果患者床上周边存在炎性瘢痕,需要对其进行有效修剪,并对创面周边组织进行分离处理,为植皮缝合创建良好的条件。其次,取患者外踝、跟腱的中点以及外踝、腘窝的中点,通过连接二点充当皮瓣中轴线,取患者外踝部上方5cm区域、皮瓣中轴线的连接处,充当皮瓣旋转点,结合患者的实际创面,设计适宜皮瓣,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皮瓣时,需要保证皮瓣面积>创伤面积,且超出部分不低于20%,如果患者皮下脂肪相对较多,需要适当增加皮瓣面积[3]。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皮瓣面积介于10cm×5cm~16cm×9cm之间,带腓肠肌面积介于1cm×2.5cm~2.5cm×4.5cm之间。再次,参考皮瓣设计线,遵照S型原则切开直至皮瓣近端处停止,取深筋膜腓肠肌外侧、内侧的连接点,寻找腓肠内侧皮神经以及小隐静脉,切断并结扎小隐静脉,取皮瓣一侧切开,基于深筋膜内对皮瓣边缘处的皮下组织、深筋膜进行锐性剥离、缝合处理,取患者小段中上段的腓肠肌,切除不问,对肌瓣进行有效分离,并将肌皮血管结扎处理,从远端开始逐渐解剖,于外踝上5cm处停止,解除止血带,对肌肉、皮瓣的血运功能进行密切观察,若渗血活跃,以温盐水浸润纱布进行覆盖[4]。然后,结合患者创面皮肤软组织的实际缺损面积,保留适宜的蒂部宽度,一般情况下,宽度不低于3cm,取蒂部转移路径的皮肤,对其进行切开处理,逆行转移肌皮瓣,直至患者足踝部受创区域,然后进行缝合,取腓肠内侧皮神经、创面远端皮神经,吻合处理,肌皮瓣完成创面覆盖后,将死腔充填完全,取中厚皮片对供区创面进行植皮处理。最后,取负压引流球实施常规引流处理,持续周期控制在24h即可,将患者患肢太高,并进行常规的抗炎、抗血管痉挛以及抗凝处理,持续周期为1Wed。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修复皮瓣成活情况、皮瓣远端坏死情况、肌皮瓣血运功能以及外形。

2 结果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后统计,13例患者经过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治疗,修复皮瓣均成活,虽然有3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坏死,但经过换药便完全愈合;且13例患者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均具有一定的感觉功能,外形处于正常范畴,未见异样。

3 讨论

人体腓肠内侧神经为胫神经,其运行轨迹包括腓肠肌内侧、外侧,于人体小腿中段连接腓肠外侧皮神经,形成腓肠神经。其中,腓肠外侧神经归为腓总神经,二者连接之后,并行于小隐静脉,于深筋膜穿出,潜行至外踝下方。腘窝中间皮动脉开始时便并行于腓肠神经,于踝部周围呈网状延续,自上而下吻合于腓肠肌动脉、腓肠肌肌皮穿支、神经内血管,从而为区域内肌肤供给营养。腓肠肌内、外侧腱腹之间存在一个交界面,大约3cm,其中腓肠神经血管轴与3条肌皮穿支血管教交汇,腓动脉肌间隔的营养血管与外踝上腓肠神经的恒定吻合,从而保证腓肠神经下端供养充足,而腓肠肌瓣动脉实现正常供血则需要经过以下途径:腓肠肌营养血管、腓肠肌肌支吻合支、浅层腓肠神经筋膜血管轴、远端腓动脉穿支。

若腓肠浅动脉与腓动脉的间隔超过3cm,腓肠神经可见,其从小腿上的皮质营养出发,并行于腓肠浅动脉、神经,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将小支发向神经,但于小腿下端三分之二处才到达皮肤小分支,一般情况下,动脉均会向踝部下降。腓肠浅动脉、腓动脉之间存在恒定吻合的定律,皮瓣回流静脉主要途径包括深筋膜、浅筋膜、并行于蒂部穿支动脉的静脉、小隐静脉以及深筋膜静脉网,因此,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会关联周边多个供血网,并发展为小腿后方供血轴心。

腓肠神经具有恒定的解剖位置,且血运较好,因此临床手术操作简便,加之皮瓣应用相对较为灵活,支持顺行移位、逆行移位。此外,还可以参考具体创伤情况,选择适宜的皮瓣面积,保证治疗有效。蒂位方面,皮瓣同样支持转移,而且修复范围较广,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皮瓣腓肠肌肌瓣血运丰富,因此支持填充死腔,且具有相对较好的抗感染能力,在骨感染临床应用中效果十分可观。而且因皮瓣腓肠肌局部神经支配丧失,肌皮瓣不再臃肿,有利于患者创面组织恢复良好的完整性。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彻底清洁创面,避免遗留炎性瘢痕组织。手术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创面,对蒂部宽度、旋转点进行有效设计,并对蒂部增宽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例如,提升静脉回流、增加皮瓣血供等,且增宽蒂部后,会扩大皮瓣转位幅度,从而影响皮瓣血供,所以在对蒂部宽度进行更改之时,需要结合患者损伤的实际情况。且对腓肠肌肌瓣进行切取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腓肠内、外侧动脉、肌皮穿支血管入皮点给予高度关注,避免偏离范围超过适宜值,导致患者肌肉坏死。缝合固定肌肉、皮瓣边缘时,需要避免皮瓣、神经血管蒂、腓肠肌肌瓣分离,严格遵照患者创面对供区进行切取,对创面、皮瓣进行有效止血,保证引流足够充分,避免皮瓣下出现血肿。完成手术治疗之后,需要以石膏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妥善的固定处理,避免皮瓣出现过大的张力,而张力适宜与否的判定标准需要参考皮瓣之上的皮纹。

综上所述,在足踝部复合性组织缺损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首先要明确腓肠肌、腓肠神经供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以及解剖特点,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严格遵照小隐静脉走向对皮瓣轴向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才能确保手术操作有效,促使患者足踝部创面得到有效修复,且具有良好的血运功能,外形处于正常范畴。

猜你喜欢

腓肠腓肠肌足踝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VAC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效果分析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疲劳作用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