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晕轮效应对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2-1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李茹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计划性食管癌依从性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0)李茹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2例食管癌患者(2016年7月~2018年9月),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42~73岁,平均(59.02±5.14)岁。对照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41~74岁,平均(58.47±5.09)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及PICC置管化疗注意事项讲解;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出物、红肿,贴膜是否服帖、松动;叮嘱患者切勿过度活动穿刺手臂;洗漱、淋浴过程,注意保持置管部位干燥,及时更换贴膜等。上述基础上,观察组以晕轮效应为指导开展相关护理工作:①创造机会:积极为患者创造交流机会,同期入院者尽量安排入住同一病房,引导其主动介绍自我,尽快熟悉彼此,寻找共同话题,为形成互助小组创造条件。②建立联系:积极召开病房交流会,尊重患者,自愿参加,引导患者推选乐于助人、性格外向者担任组长,并由护士登记组员联系方式,建立网络平台,定期发布疾病相关知识及PICC置管化疗护理相关文章,建立互助提醒机制。③开展活动:定期开展食管癌康复研讨会,邀请康复效果良好、依从性好的PICC置管化疗患者,分享康复心得,鼓励其他患者,发挥正面激励作用;引导参与者积极发言,交流经验及相关并发症防治体会,对争议性问题,医护人员及时指导、纠正,鼓励并表扬正确观点,充分发挥榜样力量。④定期随访:出院前发放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护理手册,院外电话随访,必要时上门随访,针对随访中问题,积极制定解决方案。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PICC置管化疗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满分100分,<70分为不满意,70~89分为满意,>90分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非计划性拔管率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2例,拔管率为3.92%(2/51),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8例,拔管率为15.69%(8/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P=0.046)。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2.55%(P<0.05)。

3 讨论

晕轮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其认为人的认知及判断极易受个体或局部影响,并可扩散至整体,造成显著影响,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指导[1]。分析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可能在于,该技术置管时间长,而患者缺乏相应自护意识与能力,积极性不高,依从性相对较差,且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亦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致使被迫拔管[2]。因此,在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护理过程中,以晕轮效应为指导,合理利用患者正面心理效果,有望提高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晕轮效应内涵,为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积极创造沟通、交流机会,使患者间、护患间建立有效联系机制,并积极开展食管癌康复研讨会,以康复良好、依从性好的患者为正能量代表,鼓励其他患者,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并强化随访干预,进而促进患者整体向积极方向前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晕轮效应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治疗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晕轮效应以积极、正面者为向导,以部分影响整体,使患者治疗信心显著增强,治疗依从性及护理能力提高,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故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该护理模式更利于得到患者认可。

综上,晕轮效应可有效降低食管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且护理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计划性食管癌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