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辽妥在小儿疑难性头皮针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2-1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董楠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董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48例伴有疑难性静脉穿刺的患儿分为两组,各74例。观察组男30例、女44例;年龄6月~4岁,平均(2.3±0.89)岁。对照组男36例、女38例;年龄6月~4岁,平均(2.4±0.78)岁。依据头皮静脉血管评级工具对两组患儿血管进行评级[1],观察组Ⅱ级3例(4.05%)、Ⅲ级55例(74.32%)、Ⅳ级16例(21.62%);对照组Ⅱ级5例(6.76%)、Ⅲ级56例(75.68%)、Ⅳ级13例(17.57%)。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儿头皮静脉均为首次静脉穿刺无头皮静脉头皮针穿刺史;患儿头皮针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病、血肿、溃疡等其他异常症状;患儿无精神异常问题;患儿家属对本次静脉穿刺治疗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头皮静脉有穿刺史;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部位伴有皮肤病、血肿、溃疡等异常症状;患儿有精神异常现象;患儿家属对本次穿刺治疗不知情或不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头皮针穿刺方法,首先患儿保持固定,协助患儿家属进行患儿头部合理稳定,患儿保持仰卧姿势且头枕软垫减少头部晃动;其次血管正确选择,穿刺医生选择患儿头部血管走向清晰,且处于浅表淡蓝色,按压无充血无移动的血管;第三,穿刺点确定及消毒,确定穿刺血管并于血管两端确定穿刺点,左手绷紧额部皮肤暴露血管,以穿刺点为中心对其半径5cm范围内进行75%酒精消毒,然后进行缓慢静脉穿刺并常规固定打开输液器。观察组患儿均在穿刺输液操作基础上,在血管和穿刺点选择前涂抹喜辽妥,涂抹后由护理人员或患儿家属对待穿刺血管进行轻轻按摩,待预穿刺血管充盈且肉眼可见后,做局部消毒穿刺。所有患儿接受头皮针静脉穿刺期间,均接受穿刺次数、穿刺耗时统计,患儿头皮针静脉穿刺后均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并计算患儿家属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各组患儿例数×100%。
1.3 评价指标 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渗出发生率;穿刺耗时(从患儿接受固定到穿刺成功所消耗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测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渗出发生率及穿刺平均耗时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对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渗出发生率及穿刺平均耗时比较可知,观察组患儿在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方面(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77.03%)(P=0.048),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渗出率(6.76%)及平均穿刺耗时(11.84±3.6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17.43±9.17)min(P<0.05)。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小儿疑难性头皮静脉穿刺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儿家属对患儿疑难性头皮静脉穿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3.24%)显著高于对照组(82.43%)(P<0.05)。
3 讨论
目前国内有大量关于静脉穿刺失败性静脉炎诱发医患矛盾的报道,而产生这些矛盾的最根本因素在于患儿疑难性静脉穿刺问题[2]。本研究结合喜辽妥的作用原理以及国内有关喜辽妥辅助提高小儿浅表静脉穿刺成功的报道,选择本院2018年1月~12期间收治的148例伴有疑难性静脉穿刺的患儿实施随机分组,通过与传统的疑难静脉头皮针穿刺效果相比,使用喜辽妥联合传统头皮针疑难静脉穿刺技术,可显著提升患儿的头皮针疑难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P<0.05),显著降低穿刺渗出率以及穿刺耗时(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传统的穿刺技巧基础上使用喜辽妥,可显著提升小儿疑难性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