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伤口护理你知道多少
2019-02-11喻安云
■ 喻安云 李 军
作者单位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615000
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见证了太多骨科病房里疼得喊叫的大人,还有疼得连哭三天三夜的宝宝们,见证了手术室里的电锯声、锤子声,虽然是刺耳是心惊,但它不是对身体的亵渎,而是对生命的敬畏。骨折,这个人人皆知的疾病,却也总令人谈之唏嘘。那么对于骨折后的伤口护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骨折后的护理。
首先我们先讲一下骨折后几个的处理要点。
骨折伤口处理的要点一:止血
对于骨折患者,首先要注意患者出血情况和全身状况,要先进行止血护理之后再进行包扎。止血的方法有创面指压止血法:即是用拇指、手掌紧压出血的部位。指压血管止血法:是指用手指用力压出血部位动脉的近心端。加压包扎止血法:临床中常用消毒敷料或者是比较干净的毛巾、无菌布料填塞入伤口内,然后再用绷带或者是三角巾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法:指的是将止血带绑于出血的近心端,这个方法适用于骨折患者出现四肢较大血管的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用此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前臂、小腿尽量不使用止血带止血,应该分别绑在上臂1/2和大腿2/3的位置。因为前臂与小腿部位骨间隙血液可流过,止血效果不佳。
骨折伤口处理的要点二:加垫
为了使骨折伤口固定稳妥及为了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发生磨损,需要在骨突的位置用棉花和布块等软物垫好,尽量不让夹板等固定材料直接接触皮肤。
骨折伤口处理的要点三:勿动
为了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和血管,在固定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也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的风险。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消毒液冲洗伤口,再用无菌敷料或是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要注意预防因细菌和异物进入伤口内部引发的化脓性感染。
骨折伤口处理的要点四:固定
在固定、捆绑夹板的时候要注意松紧度适中,过于松弛的话会失去其固定的作用,过于紧的话会影响血液循环。可以将手指放入夹板内观察指尖的血流情况,若发现指尖苍白或者是青紫,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导致的,应该重新进行包扎。
骨折伤口处理要点五:搬动
要有正确的搬运方式,固定之后要做适当的搬运,尤其是脊柱骨折的患者,如果搬运不当可能导致瘫痪,甚至死亡。一般的四肢骨折的情况,搬运应该由多人匀力缓缓地抬动病人,切忌不能一人抱头、一人抱脚这样粗放的搬运方式,另外也不能让患者屈身侧卧,防止骨折处移位、摩擦而引起的疼痛或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以及重要的内脏器官。搬运时应采用木板等硬板材料,不能使用布制担架。若患者有疑似脊椎损伤的情况,要将患者头部固定,防止头部或者躯体摆动,同时头下面不要垫枕头等。患者出现脊椎损伤时,有可能出现下肢肢体麻木、感觉缺失的症状,这个时候要轻轻地检查伤员的肢体,询问患者看是否能按照指示运动手指与脚趾,观察是否有感觉,及时判断是否存在脊椎骨折的危险;若确诊为脊椎骨折,最正确的方法是选择等待,等待专业人员来进行救治。
关于骨折伤口护理,很多人存在着一些误区。你是不是也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骨折伤口肿痛用热敷或按摩
骨折伤口部位多会出现疼痛,有明显的压痛和活动疼痛,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水肿引起的。许多患者朋友都会在伤口肿胀的部位热敷或是按摩,认为这样做可以减轻疼痛,活血化淤。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这样做会更加加重骨折肿胀处的疼痛,而不能减轻疼痛,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管神经的损伤,影响伤口恢复效果。
临床经验分享,小编在临床中对于骨折肿胀疼痛的患者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或者是一些手术后的患者,对于72小时之内,都不建议进行热敷与局部按摩的。在这时期属于急性炎症的水肿期,使用热敷或者是按摩不利于机体组织修复,反而会影响下一步的治疗。
正确的方法是:在发现患者出现骨折创伤后应立即制动,不要随便搬动患者,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送到医院,再由临床专业医生进行专业的处置,如固定、冷疗、患肢抬高等。
误区二:石膏固定后不动
目前针对骨折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石膏固定,还有就是通过手术治疗方法。骨折患者的初期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就是石膏固定,这样固定患肢可以进一步促进骨痂的生长发育。很多人都认为石膏固定后患肢就不能运动了,一动可能就会出现骨折加重等情况,其实这样一动不敢动的想法是错误的。石膏固定作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小编提醒患者,若石膏固定后患肢长时间的不运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伤害,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正确的方法是:骨折患者在石膏复位固定好后,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例如,如果患者发生手臂骨折,可以适当进行“握拳—松手—握拳”的康复运动。如果是已经取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以在临床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肢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同时要避免石膏碰水,因为石膏在与水接触后会溶解而致石膏松塌,则失掉其固定作用。现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就是防水透气型的高分子绷带和高分子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有助于骨折部位尽早恢复,防止二次骨折。
误区三:骨折早期多喝骨头汤好得快
对于骨折后的饮食,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骨折后要多喝骨头汤,有些人认为这是以形补形,骨头汤可以缩短患者骨愈合的时间。然而,很多临床有经验的医生以及大量实验经过实践检验发现:骨折病人大量喝骨头汤,不仅不会促进骨折愈合,还会推迟骨愈合的时间。专家认为,若骨折后大量喝骨头汤,会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进一步导致骨质内有机质比例失调,反而会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
正确的饮食方法是:要多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泄的食物,注意香蕉煮熟后再食用的效果更好,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因为骨折早期患者活动较少,常常会出现便秘问题,卧床病人更为多见。此外卧床的病人由于长期缺乏运动或饮水少,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所以对于骨折患者来说要多饮水以利排尿。同时也要摄入足量维生素,含维生素的饮食,有利于创伤愈合和康复。除上述食物外,患者还可摄入一些高纤维素、高热量、优质蛋白,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如富含胶原的猪皮、猪蹄类食物。
误区四:骨折病人需要长期卧床
俗语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是人们对骨折最直接的认识,骨折后需要注意休息,很多人都觉得骨折严重影响活动,应该要一直卧床休息100天,这也是人们对骨折问题最大的误区。“骨折或手术后是需要相对制动的,但不等于是要长期卧床不能动。”骨科医生认为,尤其是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往往因体弱更少进行运动,再加之免疫力低,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可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如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等内脏系统疾病,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疾病,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都是常见的并发症。另外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压疮、肌肉萎缩症、免疫力下降、出现骨质疏松症、甚至可能患者会出现抑郁情绪,从而影响进一步的恢复。在以上所有的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应是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患者长期卧床、运动量少紧密相关。下肢静脉血栓可以导致肺动脉血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其致死率也高。临床上对于严重骨折的患者在手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或早期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对骨折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骨折手术后,应遵从临床骨科医生或康复医生的专业意见,在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运动和治疗。
正确的方法是:骨折早期可以适当增加患肢的休息,骨科医生不建议大幅度活动,但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例如如果是肘关节骨折患者,早期可以简单的活动手部,类似手指屈伸,腕部转动。随着时间的延长,再慢慢增大患肢活动,到了后期可进行适度的负重练习,有利于患肢恢复。骨折休养并非意味着一味地卧床休息,患肢如果长时间不活动,周围的关节、肌肉等可能出现废用性表现,例如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因而在骨折护理上,患肢的康复训练亦不可忽视。接下来,我们多说一点康复运动知识。
现代医学认为,康复运动是帮助患者及早恢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康复训练通过对肌肉的主动收缩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以及全身血液的循环与新陈代谢,肌肉收缩可以释放出的生物电可以有助于机体钙离子的沉积,能够进一步促进骨愈合以及防止机体内的骨脱钙。康复训练还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功能,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与患者免疫力,能够改善患者抑郁低落等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与困难。骨科常用的康复训练方还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炎症的消退与吸收,刺激神经肌肉的兴奋,防止肌肉萎缩。康复训练专家认为,在骨折后应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这样对于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骨科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运动训练、理疗技术、专业用具使用等。其中康复训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增强、关节松动、平衡与本体觉、关节稳定性、感觉运动的协调性、呼吸运动、淋巴按摩、医疗体操等。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读之后可以对骨折后伤口护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可以正对待骨折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