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

2019-02-11何小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管壁微创下肢

■ 何小艳

作者单位

阆中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400

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其疾病早期一般多为下肢酸胀,不觉被明显特异性,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静脉血管壁发生损伤,故造成血管隆起及迂曲症状。临床中下肢静脉曲张多发于长时间站立、体力劳动人群,对患者身体健康有所影响。

1 下肢静脉曲张概述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中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表现为下肢血管隆起、迂曲,可见其血管呈现出蚯蚓状,且患者下肢自觉沉重感及酸胀感,部分严重患者可见淤积性皮炎、皮肤脱屑、溃疡等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受到下肢浅静脉第一瓣膜功能下降所致,患者发生血流反流问题,在静脉压力影响下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2 下肢静脉曲张发病原因

2.1 静脉血管所致的下肢静脉曲张

(1)患者下肢静脉血管壁、静脉瓣缺陷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比例较高,此类患者全身支持组织均较为软弱,是遗传类疾病之一,下肢静脉曲张大部分发生在浅表位置,因此静脉血管缺乏支持,一旦发生静脉血管压力增大,极易造成静脉血管扩张问题,导致其静脉瓣功能下降,无法完全闭锁,进一步造成其血管压力增大,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造成患者发生静脉曲张。

(2)部分患者因下肢浅表静脉血管壁及静脉瓣膜受损,在愈合不良所致血管壁及瓣膜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3)老年群体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患者受到年龄的影响,其静脉血管壁退化,临床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比例较高。

2.2 静脉压升高所致的下肢静脉曲张

(1)长时间从事站立、负重工作的人群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患者长时间站立及负重,其下肢静脉血管壁压力升高,故造成其血柱变直,下肢肌肉收缩较少,其静脉血液回流难度较高,当血流量与回流量失衡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2)妊娠期间,随着孕周时间的延长,其子宫逐渐增大,导致下肢静脉血管压力升高。同时部分盆腔内肿瘤或淋巴肿大的患者亦会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3)临床中部分患者受到下肢深静脉血管阻塞的影响,其下肢深静脉血管血容量不足,在人体代偿作用的作用下,发生浅静脉代偿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能性较高。

3 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体征特点较为明显,通过体格检查可予以确诊,患者在站立位时,其下肢浅静脉突出皮肤为静脉曲张。必要时可通过给予患者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可了解患者病情。

4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措施

4.1 物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物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多为弹力袜或加压绷带,通过对患者下肢进行加压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尤其适用于全身性疾病、妊娠期、高龄等特殊患者而言,无法通过有创方式予以治疗,通过物理治疗方式可提高其临床效果。

4.2 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传统手术方式一般多采用高位结扎、病灶剥脱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尤其是发病率较高的大隐静脉发生曲张后,通过高位结扎治疗效果确切,结扎后联合应用大隐静脉剥脱手术,可缓解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但需注意对患者交通支瓣膜功能加以探查,提高其治疗效果。对于部分小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多伴有腘静脉反流症状,需针对其入口予以结扎,于远心端实施剥脱手术。

4.3 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临床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该种手术能够降低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手术恢复后患者外观的美观度较高,近年来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多种微创手术方式均得以显著发展。临床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方式包括:

(1)硬化剂注射治疗方式,通过给予患者病灶血管实施硬化剂注射,可改善患者血管炎性粘连问题,促进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闭塞位置逐渐充盈。硬化剂注射治疗一般适合局限性的静脉曲张患者,其病灶范围一般较小,尤其针对部分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联合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时取患者站立位,在其病灶位置充盈后根据其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注射位,穿刺后取患者平卧位,缓慢将患者患肢抬高后固定其穿刺针,待血液回流后压闭患者病灶位置远心端及近心端,后缓慢注射硬化剂,治疗后可通过加压绷带或弹力袜压迫。

(2)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微创治疗,通过激光纤维将患者病灶位置实施光热刺激,导致患者静脉内壁受损后形成血栓,以闭合患者病灶血管。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微创治疗一般适合轻度及中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一般以曲张血管直径不超过8.0mm为治疗指征。在患者患肢内踝上册进行静脉穿刺后放置鞘管,并针对将其置于大隐静脉与股静脉交汇为止,开始治疗后缓慢后撤,在直至到达穿刺位前端停止激光治疗。

(3)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微创治疗,通过射频方式产生热能,刺激下肢静脉血栓穿着静脉血管壁,从而导致其蛋白纤维凝固,形成血栓。静脉腔内射频闭合与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微创治疗方式类似,其适应范围相同,但该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因射频穿透距离较短,且热能衰退速度较快,故在临床应用期间能够避免对患者造成神经及静脉血管壁的损伤,但体内金属植入的患者需谨慎选择。

5 下肢静脉曲张预防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发病率较高,因此需注意其预防,下肢静脉曲张预防措施包括:

(1)下肢静脉曲张具有遗传性,双亲中有一方存在下肢静脉曲张史的人群,在青少年时期需加强运动,增强个人体质,并注意下肢训练,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比例。

(2)肥胖并非下肢静脉曲张独立风险因素,但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比例较高,因个体体重较大,对其下肢造成了过大的压力,容易造成下肢静脉血管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导致其静脉血管发生扩张,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因此推荐肥胖群体通过科学方式降低体重,进而缓解对下肢的压力,是降低肥胖群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关键措施。

(3)长时间站立及负重工作的人群,需注意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工作,可通过穿戴弹力袜方式,提高下肢血管支持,促进其血液回流,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

(4)孕期女性下肢所受压力较高,在妊娠期间可通过下肢按摩、加强休息等方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烟草之中的毒害物质会增加人体血液粘滞度,血液粘滞度过高极易造成下肢血管内淤积问题,故增加了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风险,因此即使戒烟可降低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

(6)长期坚持运动能够降低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比例,通过训练运动方式可增强人体小腿肌肉肌力,进而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效果。

猜你喜欢

管壁微创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管壁厚度对微挤出成型的影响分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