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血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要性的认识及治疗思考
2019-02-11路小燕刘颖李笑雒云祥
路小燕 刘颖 李笑 雒云祥
高磷血症是指血磷酸盐含量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于磷代谢紊乱的一种,为磷酸盐摄入增多、排出减少或再分配方面的失调。高磷血症早期通常无特异临床症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道难题[1]。目前有研究表明,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平均血磷水平达62 mg/L,明显高于发达国家[2]。
1 高磷血症的发病机制
1.1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是高磷血症最常见原因。肾小球滤过率在≤0.5 mL/s,肾脏排出磷逐渐减少,血磷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形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2 骨中的磷释放增加 某些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甲状旁腺激素溶骨作用增强,骨中的磷释放增加,可导致血磷升高;也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原发性、继发性和假性)的患者,尿排磷减少导致血磷升高。
1.3 进入细胞外液的磷增多 使用含磷缓泻剂或灌肠剂、维生素D中毒时,磷进入细胞外液增多。此外,磷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也可导致细胞外液中的磷增多,常见于急性酸中毒、骨骼破坏、高热、恶性肿瘤(化疗)等。
2 高磷血症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如果高磷血症持续过久,钙的内环境稳定可发生变化,钙磷结合易产生异位钙化,抑制肠钙吸收,使血钙降低,进而继发低钙血症,出现一系列低钙症状(如皮肤瘙痒、手足搐搦、钙化造成的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等)[3]。
3 高磷血症的临床诊断
3.1 血电解质检查 血清磷升高>52.3 mg/L即可诊断为高磷血症,可伴有血钙降低或血清pH降低。
3.2 肾功能检查 ① 若肾功能正常,血磷大多在正常范围之内,即使稍有异常,也容易找到产生的原因;② 若肾功能异常,即为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高磷血症。
3.3 影像学检查 骨骼X线检查,可有骨质疏松、骨钙化表现。
4 高磷血症预防和治疗的进展
4.1 预防
4.1.1 饮食 肾脏对磷的清除能力下降是体内磷潴留最主要的因素,不同饮食结构对磷摄入量的影响也非常大。磷的吸收与蛋白质的摄入密切相关,血磷>55 mg/L的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明显高于血磷<55 mg/L的患者。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the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推荐透析人群蛋白摄入量按体重计算,为1.2 g/kg。并提议规律血透患者蛋白摄入量应为1.2~1.4 g·kg-1·d-1。但1.2~1.4 g·kg-1·d-1的蛋白摄入量意味着每天1 450~1 600 mg的磷摄入量,而指南则要求每天磷的摄入量不超过800 mg(仅相当于 0.6 g·kg-1·d-1的蛋白摄入量)[4]。对于透析患者来说两者矛盾,既需要蛋白等营养成分,又不能使血磷超标,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证营养,服用降磷药物。
4.1.2 透析方式 由于磷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 000,而透析液中无磷,血液中的磷可以通过半透膜向透析液侧扩散[5];透析可以降低血磷的浓度,但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每次血液透析仅4 h,一周3次,清除血磷的作用是有限的,临床可以联合血液灌流或者血液滤过清除多余的磷,利用灌流器的吸附作用能更有效地清除血磷[6-7]。血液滤过借助滤过膜两侧溶质的浓度差,通过对流的作用清除内毒素等大分子物质(如磷)[8]。
4.2 治疗
4.2.1 一般治疗 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应遵循“3D”原则,即限制磷摄入、充分透析和使用磷结合剂。
4.2.2 药物治疗 ① 含钙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主要不良反应为高钙血症,透析患者高钙血症的治疗难度远大于低钙血症。② 含铝磷结合剂(如氢氧化铝),含铝的磷结合剂现已淘汰,仅用于其他方法无法控制的高磷血症,疗程宜短(疗程4周,最多不超过12周)。氢氧化铝常可引起便秘,有时可使血浆铝含量升高,导致铝中毒,目前临床几乎不再使用。③ 非铝非钙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司维拉姆、烟酸、考来替兰),碳酸镧咀嚼随饭服用效果较好[9]。
5 小结
肾脏是调节人体血磷平衡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下降时肾脏对磷的排泄降低,导致血磷水平升高,进一步抑制近曲小管产生骨化三醇,引起低钙血症和骨代谢异常[10]。
血磷升高可促使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加重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促进血管钙化,最终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血磷水平超过或低于正常值范围,都会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全因死亡的风险,可见血磷升高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代谢失衡的重要因素,需要临床积极管理和应对。对于CKD 3~5期特别是血液透析的患者,建议将血清磷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2C);对于CKD 5D期患者,建议尽量将升高的血磷水平降低,使之接近正常范围(2C);对于CKD 3~5期患者,建议将血清钙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2D)[11]。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不同的研究均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即血磷水平升高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但缺少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的结果,仅仅得出是可能相关而不是因果关系的结论,且对于某些患者而言,血磷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更低,会造成更多的经济负担以及副作用,因此提倡个体化治疗。
高磷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服用降磷药物、调整透析方案等。大多数透析患者仅通过控制饮食是无法使血磷达标的,还需使用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案,使用磷结合剂。理想的磷结合剂应具备以下特点:磷结合效力高、能快速降磷、被人体吸收率低、无毒、服用方便且价格便宜。目前,镧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食物中的稀有金属元素,正常人每日可经食物摄入微量镧。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使碳酸镧中正三价的镧离子与碳酸根解离,与食物中负三价的磷酸根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镧化合物。不溶性的磷酸镧经肠道排出体外,减少人体对食物中磷的吸收,发挥其降磷的作用。临床上碳酸镧的磷结合力最强,降磷作用最好,碳酸镧长期治疗(≥6年),患者无肝酶或胆红素相关变化,对肝脏无毒性,不穿过完整的血脑屏障,不会造成认知损伤。
有研究显示,当肾小球滤过率从60 mL·min-1·1.73 m-2下降至20 mL·min-1·1.73 m-2时,高磷血症由1%增加至30%[12]。透析患者的血磷升高会使甲状旁腺分泌大量的甲状旁腺激素,继而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代谢障碍、钙磷乘积变化和肾性骨病等。因此,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使其在正常范围内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13]。临床上应充分认识血磷的危害,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磷水平,以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