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策略
2019-02-11胡琳琳王学勇
胡琳琳,王学勇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我国政府会议中首次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讲话,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 年1 月20 日印发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提出欲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1]。“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指从传统产业中发展与优化新动能,也意味着在科技发展下创新新动能,二者和谐发展,相辅相成。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建村于民国前,建筑环境以及风貌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未发生较大变化的村落,是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不仅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价值[2]。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过程中,要有效保护传统村落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利用旅游开发推动传统村落经济发展。
泰安市位于我国山东省中部,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尤其是泰安境内的泰山,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本文以泰安市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以保护泰安市传统村落为前提进行旅游开发,对于泰安市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泰安市传统村落概况
如何开发与保护传统村落是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行业中重点研究对象。尤其是随着2013 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提出,政府以及各界专家学者对传统村落更加重视[3],并从各个方面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作出相关研究。
1.1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6 个古村现状分析
泰安市共有6 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4],分别为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二奇楼村、泰安市肥城区孙伯镇五埠村、泰安市肥城区孙伯镇岈山村、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上泉村、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山西街村以及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南堂子村。
二奇楼村始建于明代,目前户籍人口数量为370 人,常住人口数量为300 人,现存传统建筑数量为8 栋,村落特色为全石村落;五埠村始建于明代,目前户籍人口数量为880 人,常住人口数量为899 人,现存传统建筑数量为4 栋,具有徐家大院、山神庙等传统代表性建筑,五埠村以石头部落以及古村巷院作为传统村落特色,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玡山村始建于元代前,目前户籍人口数量为660 人,常住人口数量为452 人,现存传统建筑数量为4 栋,具有德秦昌药铺以及关帝庙等代表性建筑,以红色堡垒作为其传统村落特色;上泉村始建于明代,目前户籍人口数量为211 人,常住人口数量为242 人,现存传统建筑数量为6 栋;山西街村始建于清朝,目前户籍人口数量为542 人,常住人口数量为560 人,现存传统建筑数量为4 栋,具有大汶口遗址以及山西会馆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堂子村始建于清朝,目前户籍人口数量为352 人,常住人口数量为340 人,现存传统建筑数量为4 栋,我国3A 级景区昆仑山景区就位于此地。
2.2 传统村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泰安市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以及综合分析,可知泰安市传统村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2.1 现代与传统的碰撞 传统村落之所以吸引游客,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建筑文化,因此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时,需保留其建筑文化历史性以及传统文化性。在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保留村内建筑,使游客感受历史文化氛围,满足观赏需求[5]。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时,通常在传统村落外安置村落居民,新建大量安置传统村落居民的住宅,而新建住宅通常属于现代风格,与传统村落内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导致传统村落村内与村外建筑风貌差异较大。传统村落面临如此巨大的现代化冲击会直接造成村落空心化、道路硬化以及村落建筑步入现代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2.2 旅游资源的过开发 传统村落存在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现象,游客客流量过大,人们随手乱扔垃圾,导致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它会严重破坏传统村落中历史文化遗产,导致几百甚至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无法修补而渐渐丧失。在旅游开发时不应只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利益,忽视泰安市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2.2.3 旅游形式单调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心浮躁的社会发展中,传统村落的历史特色可吸引大批量游客前来观光吸收文化底蕴。而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泰安市传统村落中民间工艺以及历史文化元素渐渐被人们忽视,泰安市传统村落中的彩陶以及放河灯等传统文化技术随着传承人的逐渐减少而渐渐被人们遗忘。古村落中体验性活动过少,导致大批量游客失去旅游兴趣,旅游开发应重视旅游形式丰富多样,适当加入游客体验传统文化项目,利用我国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传统文化吸引更多游客。
2.2.4 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 泰安市政府在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业过程中宣传力度较低,导致无法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以及游客,长此以往不利于泰安市传统村落的发展。泰安市传统村落中大部分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完善,传统村落中历史悠久,居民整体经济水平偏低。而保护传统村落以及开发旅游业均需要大量资金维系,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具有一定难度,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各项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的落实以及实施。
2.2.5 缺乏宏观调控 目前泰安市旅游管理部门较为重视传统村落中各文物的保护,而在宏观调控方面,忽视了传统村落整体空间格局以及各街、巷的保护。在相关部门管理方面,不仅应考虑单方面“点”的管理,还应注重“线”与“面”的宏观调控。泰安市传统村落中古井、院落以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环境要素也应引起重视。在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行业需要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完整性,各传统村落均由大量建筑组成,具有整体性,在开发过程中不应破坏传统村落整体风貌。整体风貌不单单是指传统村落中建筑,传统村落中的街道、院墙以及树木等均为构成传统村落的元素。目前泰安市传统村落的旅游行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具有宏观调控的保护规划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有效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传统村落保护措施,规范化引导未来旅游业发展。
2.2.6 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国家针对历史文物保护虽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以及法规体系并不健全,尤其是我国传统村落数量较多,情形各不相同,因此无法通过统一政策法规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保护传统村落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形。国家针对已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具有完善的法规政策,但泰安市大部分传统村落建筑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无法获取政府提供的各项基金以及法律保护。国家应针对传统村落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现有传统村落保护机制,科学合理的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
2 泰安市传统村落与旅游相结合开发思路
随着泰安市政府对传统村落推广做出的一系列政策,传统村落以其丰富的古典文化氛围吸引大量游客目光。人们渴望“感受自然,回归传统”,传统村落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以保护传统村落为基础,通过从旅游+传统村落开发性保护、旅游+传统村落创新产业、旅游+传统村落文化以及旅游+传统村落生态文明四个方向出发,对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
2.1 旅游+传统村落开发性保护
传统村落随时间发展而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村落规模以及布局随着时间发展而渐渐有所变化,村落中现存所有元素均是在时间流逝下而存活,它的整体空间环境随长期演化而相对稳定[6]。传统村落的存在验证了世间万物的神奇,其强烈的历史氛围是人们在保护传统村落中需要尊重的。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时,应保护传统村落历史的真实性,尽量不破坏原有历史建筑,对于原有历史建筑应积极进行维护以及整修。
2.2 旅游+传统村落创新产业
在开发村落旅游过程中,将旅游与传统村落相结合,通过创新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带动泰安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泰安市传统村落以发展特色种植以及特色养殖为创新,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建立具有泰安特色的农业生态园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泰安市具有剪纸、布艺等传统特色工艺,可将传统工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展新产业,通过大量制作工艺品促进泰安市传统村落旅游业发展[7]。
2.3 旅游+传统村落文化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境内,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泰安市传统村落中不仅具有儒家文化,还具有泰山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各种文化要素。传统旅游方式以景区为旅游资源,而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开发泰安市旅游资源将旅游与传统村落文化相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其自身具备的传统村落文化开发旅游,带动传统村落以及泰安市的整体经济进步,延续泰安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2.4 旅游+传统村落生态文明
为维护泰安市传统村落生态文明,在以保护传统村落基础上开发旅游时,应广泛考虑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各学科理论知识,对传统村落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旅游开发者应重视如何在发展旅游业同时保护传统村落并进行优化,对于开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政策。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村落生态文明,设置分区保护以及改造基础设施保护建筑风貌等重要问题。
3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策略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只有合理安排“开发”与“保护”二者间关系,才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利用传统村落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时,为维护传统村落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传统村落概念规划。
3.1 维护传统村落原真性
泰安市各传统村落均具有自身特色,在开发泰安市传统村落旅游过程中,需要保持传统村落格局完整性以及原真性,以集中传统建筑,协调整体风貌为原则设置保护范围,对村落应依据不同功能划分各个区域,重视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性,同时应考虑所划分区域是否可操作,传统村落可依据核心保护、建设控制以及环境协调为基准进行分区。在开发旅游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核心保护区域不得改变的原则,建设控制区域以及环境协调区域可在不破坏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以及修改。维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避免传统村落被城镇化。以保护传统村落为基础,在科学合理范围内进行开发,在不破坏原始风貌保护历史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泰安区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
3.2 规范化管理
在开发旅游业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村落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结合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建筑风貌,对泰安市不同的传统村落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1)对于已登记以及已公布在我国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应重视保护;(2)对于旅游开发区内与泰安市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一致的优质建筑应给予保留;(3)对于旅游开发区内与泰安市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协调的建筑,在不改变建筑外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应重视不应破坏其原始风貌,最大化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恢复传统村落原始布局;(4)对于旅游开发区内与泰安市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在材质以及装饰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为避免与整体传统村落风貌冲突过大,建筑装饰在改造过程中应尽量简单;(5)对于旅游开发区内与泰安市传统村落建筑风貌极不协调且质量极差的建筑,可对其进行拆除,以维持传统村落的整体协调性[8]。
良好的旅游环境可高效推动塑造泰安市传统村落文化的品牌效应,针对旅游开发区内不同情况建筑采取不同措施,增加旅游开发的灵活性,避免旅游开发的程序化。
3.3 传承历史文化
在保护泰安市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将传统村落内具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转化至整体泰安市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结合,利用泰安市传统村落中泰山剪纸、泰山织编画、宁阳木偶戏等传统文化吸引大批量游客到来,依据泰安市传统村落具有的优势进行合理规划旅游经济发展以及定位,促进泰安市传统村落与整体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泰安市传统村落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具有的文化性以及历史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完整的传统村落风貌中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在开发泰安市传统村落旅游业过程中结合泰安市所有传统村落的自身资源,将泰安市区与传统村落资源相结合,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开发旅游业以及和谐、传承传统文化,避免旅游开发过于现代化,通过开发泰安市传统村落旅游业促进整体区域经济发展。
3.4 提高传统村落居民生活质量
传统村落由于存在时间过长,各种生活设施较为落后,因此需要对传统村落文化以及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协调[9,10]。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时,应重视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以及生活设施,完善传统村落排水系统,实时排出传统村落污水。优化村民生活设施,改善传统村落内居民生活条件,以不改变建筑外貌基础上对房屋进行有效改造,改善居民生活以及居住环境。
3.5 政府有效规划
我国政府目前规划的传统村落保护政策,通常以独立传统村落为主进行编制,针对历史文化丰富、整体风貌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保护较为容易;针对历史文化资源有限,整体风貌保存较为落后且经济水平较差的传统村落,保护较为困难[11]。泰安市现存6 个传统村落,发展不一,对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行旅游业开发时,泰安市政府应针对各传统村落的具体特点制定适合该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利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将传统村落与文明遐迩的泰山相结合,彼此依托,形成整体区域保护体系。不仅可发挥泰安市传统村落的文化优势,还促进泰安市传统村落的旅游业发展。以政府规划作为旅游开发主导,开发过程以良好有序步骤进行,避免旅游开发盲目化。
3.6 平衡传统村落环境承载力
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开发泰安市传统村落旅游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历史氛围,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延续。对于游客容量,应制定严格政策,可依据道路法以保护传统村落为基础计算日均游客数量,传统村落应与政府旅游部门紧密合作,通过互联网设置旅游等级系统,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平衡传统村落环境承载力。
4 结论
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业应在相关法规以及政策的监督与指导,以保护传统村落为基础进行合理开发,使传统村落朝着积极的形态发展。本文以泰安市传统村落为例,阐述了泰安市传统村落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现状问题给出了泰安市传统村落与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思路。依据开发思路给出了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泰安市具体的可行开发策略,规范化管理泰安市的传统村落,在政府的有效规划下,平衡其环境承载力,传承传统文化等。研究成果将指导泰安市传统村落这一民族宝贵遗产中蕴藏的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基础,对繁荣泰安市农村经济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