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现状与新发展

2019-02-11郭圣浩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根区盐碱地盐分

郭圣浩

(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

山西省共有盐碱地30万hm2,占平川土地面积的9.9%,是全省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研究优化盐碱土壤改良技术,对于合理利用盐碱地,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力,缓解我省耕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工程改良及农业措施改良。多年来,我省科技部门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盐碱地改良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化学改良易产生土壤次生污染,生物改良见效慢、周期长,工程改良费用高,农业措施改良分散、优化整合进展缓慢等。而覆膜滴灌技术,不但节水效果显著(焦艳平等,2008),还能显著降低盐碱地植物根区土壤盐碱度(Wan Setal.,2013),提高土壤氮磷等养分活性(Wang R etal.,2015),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地生产力。植物根区加气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的损害(BhattaraiSPet al.,2005),降低植株体内Na+的积聚 (Letey et al.,1961),提高盐土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Bhattarai SPetal.,2009)。目前,我省有关盐碱土壤覆膜滴灌技术研究还相对欠缺,灌溉制度仍不完善,覆膜滴灌和植物根区加气技术的综合应用还未正式开展,故应加强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1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现状

盐碱地是在不利的气候、地形、土壤质地、水文等自然条件下,造成易溶性盐类在土壤中重新分配并聚集到表层形成的。当然,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粗放的农业耕作制度,也是土壤产生盐碱化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新疆、宁夏、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及辽河三角洲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盐碱地资源考察、勘测垦殖、改良利用等实践活动,为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杨劲松等,2008)。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改良,主要从改善土壤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培育耐盐植物等方面进行(王佳丽等,2011)。具体改良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化学改良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改良剂,通过土壤生物化学反应,达到降盐降碱目的。化学改良剂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含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其通过钙离子与土壤中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进行反应,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钠离子进行置换,进而降低土壤盐碱度;二是酸性物质。如黑矾、风化煤、糠醛渣等,其氢离子可中和土壤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降低土壤pH值(CuiX et al.,2014);三是保水剂。如PAM等,其通过提高土壤入渗性能,使土壤中的盐分离子得到迅速淋洗(郭建忠,2017)。研究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与有机物混合物(Liu X etal.,2015;王立志等,2011)、硫磺(吴曦等,2007)、脱硫石膏与国产DS改良剂混合物(郑普山等,2013;Wang R etal.,2011),均能显著降低土壤pH和盐碱含量。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脱硫石膏能显著改善植物光合特性,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郭相平等,2016;邹璐,2012);风化煤、糠醛渣等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盐渍能力,能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崔向超等,2014;木合塔尔·吐尔洪等,2008)。

目前,化学改良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一施用化学改良剂对盐碱土改良效果不明显,且只局限在较小的区域内,但针对某些特定盐碱成分的效果较为显著(肖克飚,2013)。另外,化学改良剂用量大、成本高,改良效果难以持久且副作用明显,部分改良剂会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植物体内富集累积,从而导致二次污染(王立志等,2011;邹璐,2012;赵辉,2016),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制约绿色农业发展。

1.2 生物改良技术

生物改良技术是通过建设防护林,筛选、培育、种植耐盐碱植物及绿肥,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郑普山等(2012)在我省大同、朔州等地,多年连续栽培苜蓿,结果发现盐碱地土壤脱盐效果显著。研究发现,种植老芒麦、扁穗冰草、碱茅、红豆草、苜蓿、聚合草等多种耐盐植物,可促进盐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0-20 cm土层平均土壤脱盐率可达31.1%(Liu X etal.;2013;赵芸晨等,2005;李志丹等,2004)。邢尚军等(2003)研究发现,在重度盐碱地上段栽植白刺,植被覆盖率提高后,盐碱土迅速脱盐,造林5 a后0-2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减小。

生物改良能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改良周期较长,见效较慢(QadirM etal.,2007)。

1.3 工程改良技术

工程改良技术是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排灌系统、客土、排水、盐分淋洗等工程实施,直接对盐碱地水分、盐分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良利用。王涛等(2012)进行的暗管改碱工程研究,发现暗管能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随着暗管洗盐排碱的进行,土壤的pH、电导率、总碱度、钠离子吸附比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在地形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矿化度低的地区,采取井灌井排,即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取地下水灌溉洗盐,不仅可降低地下水位,而且可起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采用开沟排水,通过挖沟、垫高、修筑高台田等途径建立排水系统,能降低地下水位,促进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洪水淤灌对盐碱地洗盐,可蓄水于土壤,扩大再生性水资源,土壤盐碱化改良效果显著(郑必昭,1999)。

工程改良技术能使土壤性质短期内发生明显改变,促进植物生长,但存在工程规模大、占用土地多、浪费水资源、投资多、养护工作量较大、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阿吉艾克拜尔等,2013)。

1.4 农业措施改良技术

农业措施改良技术是在不同立地、植被条件下,采取整地、深耕晒垄、中耕除草、地表覆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减轻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危害,属现代科学的农业耕作制度。研究表明,通过筛选耐盐的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优势菌株,制成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于盐碱地玉米栽培,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比施用化学改良剂增加50%(高亮等,2011);施用酸性有机肥、微生物复混肥,能促进盐碱地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起到改良土壤作用(严慧峻等,2008);秸秆及薄膜地表覆盖,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向表层聚集,从而减轻土壤表层盐渍化(付国占等,2005;赵永敢等,2013;王曼华等,2017;范富等,2015)。金辉等(2017)在怀仁县,采用全膜双垄沟模式调控根区水盐分布,结果发现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农业改良技术不受地形限制,且费用小、见效快,适宜大面积推广。与化学、生物、工程等改良措施综合使用,具有更加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目前,农业措施改良方法多样,需要进一步优化集合其他改良技术,才能充分挖掘盐碱地潜力,为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 覆膜滴灌技术和植物根区加气技术

2.1 覆膜滴灌技术

覆膜滴灌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节约农业用水的首选技术。滴灌通过毛管将水以滴状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部区域,根部土壤垂直受水面积小、侧向侵润面积大,灌溉水进入土壤后能使盐分溶解,并向滴头四周迁移(Tanwar BS,2003)。覆膜种植具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向表层运移等优点(王全九等,2001)。覆膜滴灌技术将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兼具两者优点,可明显改变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而促进作物生长。王全九等(2000)通过试验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了不同覆膜滴灌条件下盐碱地土壤水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覆膜滴灌对表层土壤具有洗盐作用,在根区土壤0-40 cm(根系主要分布区)内形成淡化脱盐区;特别是地下滴灌,能显著提高土壤耕作层的脱盐率(孙三民等,2015)。但如果滴灌方式、灌水量、灌水频率设置不当,则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必须根据不同气候、土壤类型确定滴灌参数(王振华,2014)。目前,有关我省盐碱地农业灌溉相关参数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标(O′Donnell AG et al.,2001),其通过分泌土壤酶(Magnuson TSetal.,1992),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在土壤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中起驱动作用(Tabatabai MA etal.,2002;王岳坤等,2005)。盐碱地土壤的盐分胁迫,严重制约了微生物活性(张瑜斌等,2008),是造成盐碱地土壤肥力低的重要原因。滴灌作为一种流量较小的局部灌溉,会使作物根区的土壤干湿交替,从而增强养分活化(BorkenW etal.,2009),促进土壤耕作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Liu Jetal.,2014)。另外,覆膜滴灌还能显著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董彦红等2016),促进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交互形成根菌共生体(RydlováJetal.,2016),并能有效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获取和吸收(Malamy JE,2005)。据研究推断,覆膜滴灌除了具有明显的洗盐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促进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形成根菌共生体,进而提高盐碱地土壤盐分吸收,降低耕作层土壤盐分。

2.2 植物根区加气技术

植物根区加气技术,是采用加气装置连接地下滴灌系统,把掺气水输送到作物根区进行灌溉,通过调控土壤气体环境,改善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这种灌溉,又称为地下氧灌(Subsurface Oxygation)、掺气地下滴灌(Aeration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或注气灌溉(Airjection Irrigation)(BhattaraiSPetal.,2005)。20世纪40年代末,Melsted SW等人(1949)已经开展了作物根区加气试验。近年来,又发展创新了灌后通气、水气同步灌溉、掺气灌溉、化学加氧灌溉等多种土壤气体调控技术(Heuberger H etal.,2001;LiY et al.,2016),并进行了不同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应用研究。目前,相关加气技术的农业生产推广已有报道(Friedman SPand Naftaliev B,2012)。研究表明,根区加气能显著提高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Pendergast Letal.,2013),活化土壤养分(NiuWQ et al.,2012),显著促进番茄、黄瓜、棉花、大豆等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BhattaraiSP etal.,2004,2006,2008;Li Y etal.,2016);根区加气能减轻盐碱土壤对植物叶肉细胞和根系表皮细胞的损害(Bhattarai SP,2005),降低植株体内Na+积聚(Letey,1961),提高盐土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BhattaraiSP,2009)。

3 结语

研究覆膜加气滴灌对盐碱土壤植物根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明加气滴灌对盐碱胁迫下植物生长的补偿效应,提出适宜我省当地气候、立地条件、作物类型的科学滴灌参数和加气模式,对完善我省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根区盐碱地盐分
热风管道加温下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场的CFD模拟
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分析
滴灌条件下盐渍土盐分淡化区形成过程中离子运移特征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LED补光和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摄影欣赏
树盘施肥区域大小对 15N吸收利用及桃幼树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