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临床案例分析
2019-02-11王娟
王 娟
(白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吉林 白城 137000)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作用,临床常用于紧急避孕、抗早孕、药物流产、月经不调、异位妊娠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1]。轻度恶心、呕吐、眩晕、乏力、下腹痛、皮疹,联合应用前列腺素后可有腹痛,呕吐、腹泻和潮红和发麻现象为药品说明书所载不良反应,头痛、恶心、乳房胀痛、低热等多无需处理可自愈。为此,笔者分析米非司酮不良反应的原因和临床案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阴道出血
1.1 原因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发生阴道出血异常的原因包括:①流产不全、绒毛和蜕膜残留,为主要原因;②内分泌紊乱影响子宫内膜修复,导致阴道长期不规则出血;③存在生殖道炎症时,加之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上行可致子宫内膜炎,造成阴道长期出血;④宫外孕者联合用药终止早孕,可致严重大出血甚或休克。
1.2 临床案例
龙爱云等[2]观察116例停经49 d以内服用药物流产的早孕者,26例阴道长期出血者中不全流产后出现18例,完全流产后出现8例,说明不全流产是药流后阴道长期出血主要原因,与药物干扰体内孕激素、药流后子宫内膜炎有关。邬元红[3]研究表明,大部分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由绒毛或蜕膜组织残留引起,清宫术适用于绒毛排出后阴道流血14 d以上、超声探及宫腔内不均质光团或血β-hCG水平较高者。
2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2.1 原因分析
利用米非司酮对抗孕激素增强抗孕酮活性的原理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但长期用药后形成无对抗性雌激素环境,其中长期暴露的子宫内膜可大量增生,内膜组织病理形态,细胞异常增殖;期间若内膜间质、腺体和血管不同步发育,不稳定溶酶体膜可释放水解酶,造成不规则性内膜剥脱。
2.2 临床案例
杨桦等[4]报道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15月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1例,认为长期用药后无对抗雌激素和局部高雄激素效应进一步加重使在位或异位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异位子宫内膜分泌雌激素促进病灶生长。刘莓[5]报道1例常规剂量服用米非司酮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囊腺性增生。服用米非司酮后亦可导致子宫内膜变薄。
所以应提倡小剂量短疗程应用米非司酮,必要时重复治疗。为预防和降低长期服用米非司酮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甚或癌变的发生,应进行严密随访,定期做超声等辅助检查,必要时行刮宫术以早期诊断。
3 肝功异常和变态反应
3.1 肝功异常
王菲菲等[6]和邓艳辉等[7]分别报道1例单纯服用米非司酮及其联用甲氨蝶呤致肝功能异常,入院前检查肝功均正常,异常可能与长期用药后大部分经肝脏代谢从胆道排出,半衰期较长蓄积体内,加重肝脏负担,进而损伤肝细胞有关。所以在用药尤其长时间用药前应仔细询问用药者是否有肝病及家族史,期间密切监测肝功,保证用药安全。
3.2 变态反应
刘秀娥等[8]报道因妊娠5周首次单独口服米非司酮行非手术流产致变态反应1例,第2次用药30 min后出现变态反应症状,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5 d后痊愈。杨东艳等[9]报道1例既往有皮肤化痕症者首次口服米非司酮50 mg终止早孕致30 min后出现过敏反应。所以,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禁忌证和适应证。
4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大出血2例,胚胎畸形3例;应用米非司酮紧急避孕的发生率为9.38%,其中腹痛1例,过敏反应2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性疾病的发生率为8.77%,其中腹痛和过敏反应各2例,大出血1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0.00%,其中腹痛2例,过敏反应1例,四组发生率均处较低且差异不显著[10]。不良反应与子宫过度收缩、过敏史未详细询问、子宫收缩功能差和胎盘坏死受损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