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简而繁,至臻至禅
——由现代产品设计看日本侘寂美学
2019-02-11张琼月
张琼月
(四川大学,成都 610065)
在东西方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别具特色文化体系的东方岛国日本,有一项发展几乎贯穿了整个历史,经过时间的洗涤与人们的演变,已不止局限于单一领域,潜移默化间已经渗透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本独有的生活观的美学与哲学——“侘寂”。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诞生出的成果,均有着简约、质朴、禅意、自成一派的日式特点,是文化之林的独特存在。
一、何为“侘寂”
若是尝试用词汇来准确解释“侘寂”的具体含义,怕是谁都做不到。“侘寂”就是“侘寂”,无法被任何一个词语代替。它是一种情感,一种体验,是释迦牟尼拈花摩诃迦叶一笑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领神会;它是一种氛围,一种象征,是看破无常世事后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精神追逐;它是生与死的轮回,残与满的更迭,美与哲的交融;它没有具体意象但可以被意象体现;它是一种价值观、生活观与世界观。
想要体味“侘寂”,最好的办法不是搜寻文字注解,而是代入具体场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日本人爱樱花,但比起枝头的灿烂绽放,他们更偏爱花的飘落,也许还有一阵风,吹起纷纷扬扬的花瓣雨。这种刹那即是永恒,便为“侘寂”。日本人爱饮茶,但不是热闹奢华随性交谈,而是三两而坐于简朴环境中,依礼饮茶,相顾无言。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便为“侘寂”。日本人爱庭院,但日日打理精致生机很常见,倒是有些破败没落,此处青苔彼处朽木的,会不时引人驻足深思。这种“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便为“侘寂”。若是再用别的文学场景来描述,还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等等。可以看出,“侘寂”就是这样一种氛围、意境,凄凉、破败、残缺、孤寂、萧瑟、冷清,但并不为之伤怀菲薄,理解自然,感悟生命后,苦中寻乐,甘于寂寞,怡然自得。此种环境加上对于环境的否定再否定后获得的情感,合起来便是“侘寂”。
之所以“侘寂”情感的发展会经历这样一个双重否定阶段,首先与其国家地理条件有关。日本位于大陆板块交界,自然灾害频繁。这使得人们时常处于危险中,对环境出现了第一重否定。他们于此间去认识世事无常,去思考短暂与永恒,生与死。刹那勘破后,不再追求完美,而是独具慧心,去发现不完美中的美。于是原本负面的感情经过人的主观意识的生发,便开始呈现出积极的一面。对这负面感情的否定,便是第二重否定。否定中生出的随遇而安、甘于清贫、恬淡风雅之类的情怀,正是“侘寂”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意义,才是这一思想会被广泛传播接受的价值原由。
环境使然,加之历史作用,让“侘寂”双重否定的发展阶段着重体现在了一些领域。由发展的时间线看,“侘寂”思想最早大约形成于日本中世时代,分别以“侘”“寂”出现,经多种媒介的传播,逐渐扩大影响力。
“侘”,音“wabi”。最初主要出现在文学领域。在使用“侘”这个汉字表示之前,一直用的是假名来标记。这一日本固有词汇在最初被使用时,表示的是萧索凄凉的离群与疏离,是负面的。但是到了室町时代,由于文化的发展、宗教的影响、战乱动荡的社会常态,人们想要摆脱俗世,获取一份慰藉,其用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同样是离群与疏远,但不再消极以待,而是于此间寻乐。也是在这一时代,受大陆文化的影响,文学作品开始用汉字“侘”来标记这一理念。这也意味着“wabi”这一概念从此有了象形含义,即“侘”这一汉字字形上“人在宅中”的空间感。“侘”借由文学作品体现其消极转积极的变化后,逐渐又成为“茶道”的重要核心理念,形成“侘茶”,依凭这一媒介所传达的乐于贫寒、舍弃奢华、追求禅宗高洁质朴无欲无一物境界的精神,逐渐被当权者推崇,被百姓接受,而有了后面的繁荣发展。“寂”,音“sabi”。与“wabi”相似,室町时代以前以假名标记,此时开始以“寂”标记。最初出现之时,“sabi”与“wabi”的含义几乎完全相同。而以汉字标记以后,“寂”的理念逐渐向时间维度发展,倾向于意指经过时间的洗涤沉淀后表现出的年代感、古旧感,是物的清贫与超然。整个发展转变过程与“侘”类似。
由“侘”与“寂”的发展过程及结果可知,这二词并无太大区别,所想传达的都是一份寂寥、不完满,但恬淡、平静、质朴、不落俗世之感,且此感皆由人发出。它们的区别在于感情的承载体与维度不同。“寂”的承载体是物,是后人观之有感生发出的,起因是承载体经历的时间,属时间维度。而“侘”的承载体是人,是人在某一空间中所历所见之感,属空间维度。并且,“侘”经历时间的洗涤以后,总会发展到“寂”。也许还有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跨国跨文化传播的原因,后来便将两个字合并为“侘寂”。
二、日本现代产品设计与“侘寂”美
“侘寂”这一观念,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领域,便会有不同的细分。出现在产品设计,或是说日本的工匠领域,则细化为“yo-nobi”。具体来说,“yo”即“用”,“bi”即“美”,配合起来,便表明了“侘寂”理念在日本工匠造物方面的核心:探索“用”与“美”,即“功能”与“美感”之间的平衡。这里提到的“美感”,自然是“侘寂”的美。
(一)柳宗理
柳宗理是日本最早一代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也是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开山者。与其父柳宗悦不同,柳宗理不局限于民艺,而是在那个年代充分受到了包豪斯设计理念的熏陶,将西方现代主义融入日式美学,将大工业生产结合民艺,以自身实践探索“yo-no-bi”,形成独特的日式风格和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也影响了后来很多的工业设计师。
柳宗理的代表作之一,是在1957年米兰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的蝴蝶凳。整体采用两片完全相同的弯曲木板对称而放,连接处以螺丝和铜棒固定,以形似蝶翼而得名。通身线条流畅婉约,随性但不随意,造型简约单纯,但绝不呆板单调,选材贴近自然,考量符合人机,即使放到今天,也依旧是一款不会过时的设计。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在保证功能的同时,深刻地体现了“侘寂”美。以战后经济的重建为背景,这款设计全面考虑了与人、与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以一种安宁、简约、亲和、稳妥、轻盈、包容但不千篇一律的姿态出现,像是一个港湾,给予国民以心灵的关怀与慰藉。他的其他设计,也无不如此,不与周遭雷同,简洁质朴,禅学式的无一物,但又蕴含繁多深刻的理念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侘寂”之美在柳宗理的作品中,主要体现在民艺与现代工业的结合上。柳宗理的设计理念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好的设计不仅要符合现代技术与功能要求,还要符合日本美学和伦理学,有日本的特色。传统民艺饱受“yo-no-bi”理念的影响,深受“侘寂”美学的浸润,这也使得将传统民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柳宗理的作品,不似理性主义影响下生产出的产品那般冷漠,而是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也具有十分优秀独特的美学价值,既是商品,也是可以把玩观赏的艺术品。
(二)无印良品
日本现代产品设计中有一个风靡全球的品牌,其下的产品没有纷繁的装饰和多彩的用色,一切回归至朴至简,普通到似乎难以让人有深刻印象,但却反而因其别具一格的气质和对人心回归本真的潜意识需求的满足而被大众接受,这一品牌即是MUJI,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品牌下的产品并非呈树状系列,而是呈网状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几近全方位地贴近人们的生活。从零食,生活用品,到家电,从文具,衣物,到护肤品,种类繁多,但气质却类似,不仅十分切合品牌广告词“爱,无需美化”,而且深刻体现品牌的设计理念。
日本工业设计从柳宗理的战后重建时代发展至21世纪的现代,时代背景的转变下,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进步,人们整体的审美和心理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现今的社会生活庞大的压力,让人们比以前物资匮乏想要改善生活的时候更渴望宁静,渴望超脱于俗世,获取一份心灵的慰藉。这样的感情需求与数百年前室町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于是造物者们便答复了这样的渴望,以贴近自然、回归本真、清淡雅致、朴素禅意的设计相回应。
好的设计是让人无法感觉到刻意雕琢的痕迹,似浑然天成一般。无印良品旗下的产品,造型流畅简约毫无堆叠臃肿之感,气质没有也不需要装饰,由本质及设计理念、祈愿散发出一股返璞归真、优雅闲适之感。表面似乎十分贫乏,但其内在灵魂经由“侘寂”美学的滋养,丰饶且饱满。“大智若愚”常用来形容才智出众但敛去所有锋芒的人。这样的产品,又何尝不是大智若愚呢。朴素的外表与富裕的内心,由内及外皆是“侘寂”。
三、世界现代产品设计与“侘寂”美
日本人充分发挥他们善于学习的特点,吸收着所有外来文化中好的部分,将之与自身文化融合,衍生出新的。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曾与当时西方先进思想亲密接触。受到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侘寂”美影响下的日式现代产品设计也与世界现代产品设计碰撞交流着。“侘寂”自身,也在慢慢变化着。
世界现代产品设计,最主要是受包豪斯体系的影响,然后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特点有不同的后续发展,其设计理念有诸如“形式追随功能”“少即是多”等,也可以叫做功能主义,极简主义,理性主义等。对于功能和简约的追求,与日本产品设计是类似的,不同之处在于两种理念影响下产品的内涵和精神。功能主义下的产品,大都为了满足机械化生产凸显功能并达到“简”的目的,而将装饰尽可能地减少。也许更现代超前一点,但少出了理性也少出了冷漠。发展到后来,甚至有了为“简”而“简”的倾向,反而将对功能需求的考量放在了“简”之后。而“侘寂”美摒弃奢华,推崇朴素的“简”,却是建立在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上的。从本质上关怀人的内心,满足情感需求,同时追求恬淡、不落俗尘的“简”,才形成了亲和且温情的,质朴且怀旧的,身历时间又仿佛跳脱出时间的日式简约设计。
在世界现代主义为主的体系中,除了日本,还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即斯堪的纳维亚。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虽也受包豪斯的影响,但在阿尔瓦·阿尔托的“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没有向极简约、极理性发展,而是与日本“侘寂”情怀类似,温和优雅、关注内心,富有人情味。同时二者在设计上均对传统手工艺投入了莫大关注。两者的设计有诸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区别,因“侘寂”美学虽是关注人文的,但又不只是人文主义的,“侘寂”美里融入的日本人对于自然、生命,对世事无常之理的思考,是日本地缘政治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所独有的。
四、结语
“侘寂”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了比之当初更丰富的意义,比如思考自然,反思现代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后,将对环境保护的考量融入其中;比如体验现代,在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材料的同时,将对时代最新产物的使用纳入自身体系。它依旧是原本的模样,是思考生命易逝世事无常后更加专注于当下,变刹那为永恒的感悟;是渴望释放身心返璞归真,超脱于俗世,倾听内心注视灵魂的对宁静的追逐;是不慕奢华不喜繁琐,但求最单纯的世界与自己,此身之外无一物的对孤独的享受。它只是在此之上多穿了几件更现代化、更符合当今现状的外衣,只是在与世界的交流碰撞中,发挥超强的学习能力,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不沉溺过去,抬头看,向前走。全球化的影响使传统开始慢慢缺失,世界趋向一致,可“侘寂”并没有消失,它穿上新的外衣以后,以新的姿态出现,比如无印良品,比如与丹麦合作的Gateway Japan品牌。外衣让它足以面对世界,本质让它足以吸引世界。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侘寂”美学,或是说哲学,诸多领域以外也经由设计体现着它的独树一帜。它传达的随遇而安的生命感悟,仿佛在诉说着不论是怎样的境遇怎样的苦难,以平常之心面对,以欣赏之眼看待,心态变了,所视世界也变了。它好像记录着所经历的故事,时间为它雕琢装点,沉淀出的便是永恒。它由朴质无华的外在包裹着丰饶的内心,和对生命,对禅的追逐。同样拥有源远流长文化的我们,也许能从“侘寂”之中,找到我们文化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