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心的创作
——绘本《一起比比看》中的人文关怀

2019-02-11唐彦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翻页绘本创作

唐彦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南京 210013)

《一起比比看》(《KURABEKKO SHIMASHO》)①2014年在日本出版发行,2018年中文版问世,是一本适合亲子阅读的绘本。画家松田奈那子是东京五大美术学院之一的多摩美术大学美术研究科博士,2009年她在日本第73回新制作展中获得了创作新人奖。翻阅此书能捕捉到一些她创作中的关键词:稚气、轻松,概括的形体、卓越的表现力。回归到读者的视角,一位博士创作人用如此简单的造型足以表现出她的才华了么?明明可以把形体刻画得更逼真,质感处理得更明确,为什么不可以再深入一些呢?如若有这样的疑惑,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绘本的创作目的。

一、绘本的创作目的

书本承载信息,认知类绘本更堪比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若套用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悲喜词性②的判断标准,绘本无疑饱含了喜剧色彩——世间奥妙用书本呈现,人文关怀皆在图文叙事之间。

创作人所承担的绘本创作,与纯粹的架上绘画创作、纯艺术创作略有区别。绘本的创作颇似量体裁衣,针对明确的受众即读者,完成图文交织的文本叙述,而后转化成商品(即书)被销售、被阅读。好似读者认知度颇高的《比得兔》,作品脱胎于作者碧雅翠丝·波特写给她的家庭教师的五岁儿子的信件,能达成与受众(孩子)的沟通,让大小读者有效接收到创作人要传达的信息,显然是绘本创作人必须考量的。所以在绘本创作中撇开意图表达,刻意张扬炫技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

二、《一起比比看》中的量体裁衣

这本《一起比比看》无论从造型呈现、表现手法,到页面中的元素设置、开本尺寸皆有逻辑,可谓全心全意服务于亲子阅读的大小读者。姑且解构该作,从四个方面来看看创作人有多贴心:

(一)概括的造型

若把造型区分为写实和变形两大方阵,该作无疑是通过艺术加工将动物角色变形处理,最终以辨识度极高的图形化语言来呈现。创作人没有还原出照片影像般逼真的物象,而是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放大了角色特征,用最简约、最概括的轮廓外形,给出读者明确的信息指向。所以,大小读者们还是能精准地辨认出这是蛇,那是大象,长颈鹿和火烈鸟脖子都长,但外轮廓大相径庭。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③,简单的说,即是儿童的思维活动依赖于具体事物的表象及表象间的相互联系。创作人取舍有道,概括的造型恰适应低年龄段孩子认知世界的特点。

(二)明确的色彩

认识世界仅有轮廓是不够的,颜色也是很重要的信息。走在美术馆中,还未亲近画作细节,却能在百步之外就感受到色彩的存在。阿恩海姆把对绘画作品中的大体色彩和方向的把控表述为一种“视觉暗示”④,即是在印象派以后色彩变成了外化心灵的手段,真正成为表达意图的一种语言。

然而,在认知类绘本创作中对颜色的把控是谨慎的,最终目的服务于小读者,辅助他们认知,这时候色彩的使用近似于分析、概括、再现、还原。明确的色彩提示出所对应的物体的物理特征,该作中橙色的飞鸟、绿色的虫、黄色的猎豹、粉色的火烈鸟、黄色的鱼、白色的海豚、黑色的鲸鱼……创作人在色彩使用上避免了晦涩暧昧的色相,诸如赭石、熟褐、墨绿、群青等,筛选出在孩子的视野范畴中频繁出现的单纯色相,无疑适合低年龄小读者举一反三。

(三)合理的逻辑

阅读需要有一个顺序。绘本也不例外,随翻页画面依次呈现缓缓展开事件的陈述,绝非创作人心血来潮的随意拼接。每本书中所建立的逻辑性各不相同,有些是依据文本陈述的先后顺序设置画面布局(故事类绘本),推进叙事;有些又是依靠形(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与色(色相变化、冷暖变化、纯度变化)、甚至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进行画面衔接(某些认知类图画书),还有用文字接龙游戏串联起来的趣味读本。

该作中,创作人巧妙地将物种的生活环境融合进画面进行呈现,阅读后即可发现扉页中的飞鸟对应了生存空间——天空;青虫、蛇、大象、狮子、绵羊、斑马、猎豹则对应陆地的生存环境;爬行动物鳄鱼和海陆空皆适应的火烈鸟作为衔接,而后进入海洋中鱼、海豚、鲸鱼的刻画。从而,视角从上至下的逻辑顺序就越发清晰了,画面中蓝色表示水域,从蓝色在页面中的比例关系便可佐证。

(四)暖人的设计

撇开画面元素的布局设置,这里说的设计是特指创作人完成纸本创作后,美术编辑或设计师所作的后期设计行为,它们也成为读者获得阅读体验的一部分,包含了开本的设置、翻页的方式、印刷材料与纸本形态,甚至纸张的克重、厚度等印刷前必须考量好的一系列工作。“五感的设计”⑤是原研哉的设计思考,装帧设计师吕敬人先生将这样的说法放置在书籍设计的语境中,意在表明无论阅读本身或装帧设计皆是调用视、听、触、嗅、味多重感官的行为。

不妨从这些角度来体验一下该作中的设计。书本拿在手中,比常见的16开幅面图画书略小,形态迷你恰与孩子的面孔尺寸相仿,无疑对孩子是有亲和力的,也更适应小手翻阅;硬精装封面铿锵有力不易折损,经得起反复阅读,圆角的设计能防止孩子在翻页时不小心扎伤细嫩的皮肤;内文中纵向翻折、横向翻折的拉页是巧思也是创作人设置的翻页惊喜,提供给小读者高矮、大小的直观感受;爸爸妈妈的发声阅读更强化了小读者的辨识能力。与孩子共同参与纸本绘本的阅读要比面对冷冰冰的电子屏幕浪漫得多。

三、纸面背后的人文关怀

阅读本身就包含了孩子动手翻页、眼睛看、耳朵听的多重行为。用视觉判断形与色,实现对绘本的理解。当然绘本中页面串联的逻辑隐于纸背,需要理性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而这一系列行为恰体现出幼儿思维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通过动作辅助思考的动作思维阶段(0~3岁),通过外形强化认知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6岁),利用综合分析得出理性判断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6~11岁)⑥。创作人通过简约夸张的平面表现,规避了小读者对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认知缺乏,在比较中体味大小、长短、快慢、高矮、冷暖、前后、上下左右的关系,在阅读中增强分析思维和预见能力。这皆是作为一本认知类绘本的担当,贴心!

若再作延展,把阅读当做孩子最初世界观形成的手段。这本书中并无真正的主角,任何一位动物角色的出现皆是为了引出下一个角色,而在诸多角色的比较中,让我们察觉到每个个体的独特之处,他们相互联系又各领风骚,俨然还原出社会环境下个体与群体的依存关系。从一个多元的世界中找寻到自我价值取向,孩子未必会懂,但在亲自阅读的过程中埋下这一层脉络,也寄托着大人们对下一代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注释:

①〔日〕石津千寻,松田奈那子.一起比比看[M].宗文玉,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书名英文实为日文假名的罗马注音,来自于版权页信息。直译可译成Let’s look for it together。

②〔日〕太宰治.人间失格[M].于婧,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3:99.我们开始了喜剧名词和悲剧名词的字谜游戏。这是我发明的一种游戏。我认为名词有阴性名词、阳性名词、中性名词之分,同样也应该有喜剧名词和悲剧名词的区别。

③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④〔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⑤〔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⑥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翻页绘本创作
树一直在旅行(外一首)
绘本
绘本
绘本
打字机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让“翻页”成为艺术
自动翻页乐谱架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