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与改善措施对睡眠质量影响分析

2019-02-11白梦龙陈晓婷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

白梦龙 陈晓婷

(1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厦门,361000; 2 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保建科,厦门,361000)

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是重要的医疗物资,为了提升医院对该类药物的管理质量,2004年我国国家食品药监局以及卫生部共同推出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暂行)》,敦促各医疗结构积极提升对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控力度,确保临床合理使用。杜绝非法途径应用。对于各大医院应当积极响应法律法规规定,基于医院自身实际制发现其中潜在问题并不断探索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提升措施,切实提高本院对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管控力度。此外科学有效的药物使用对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加速患者康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各医疗机构对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一类物品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相关国家政策以及内部宣传不到位等情况普遍存在。一些政策性的文件传达往往止于相关药剂人员,而院内的其他医护人员则对国家有关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最前沿法律法规了解甚少。

1.1 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际目前大多数药剂部门在接收到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时批次清点审核不仔细,导致最终统计药品与账物对不上;此外由于人事调动等原因分管医院麻醉药品人员调动过于频繁,致使一些工作要点以及操作规章等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对于一些医院只是对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进行专柜枷锁,而在空安瓿回收方面则管理相对疏忽,也未有加锁保管,致使一些空安瓿流失,相关数据无法核对;最后对于药房工作人员在一些问题处方上也只是听之任之,因此遗留巨大的可操作空间,从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机遇大量获取重要医疗物资,非法使用。

1.2 临床科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关医护人员在开具处方时未认真对待,处方字迹过于潦草,某些甚至难以辨别确认。此外在处方改动时也没有清晰的落款签名。一些医疗结构甚至存在处于实习期的医疗人员或者正处于进修的医疗人员冒充其他医疗人员签字私自开具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处方。包括医院急救科室等其他部门往往会在急救柜等处预先备用一些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但实际由于急救情况较少导致对于相关药物的使用频次较低,一些药物由于长期未使用以及失效或者变质。肿瘤患者以及手术患者对于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的需求往往较高,在使用期间经常会出现实际医疗人员单次用量和药房所提供的药品最低剂量要求不一致。举例而言,盐酸哌替啶的实际规格为100 mg,而实际医疗人员开具的处方要求为50 mg,假设当前多为病患需要使用该药剂进行辅助治疗,此时遵照医嘱配备药品极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药品一分为二情况,最终导致麻醉药物节余等情况。待相关药品使用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将空安瓿递交回相关部门,但实际经常由于字迹模糊无法辨别等情况使得相关药品批号以及名称对不上。实际药品在管理期间由于管理上的疏忽等可能使得药品被打碎、丢失以及失效等情况,一些医护人员则可能私自以患者名义开具相关处方从而弥补损失,除此之外一些医护人员可能还会通过额外增加处方用量以及多开几张处方单的方式增加患者带药量等等。一系列问题均是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顿治理。

2 应对措施探讨

如前文所述,一系列不合规操作极大影响了当下医院对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管控质量,实际医院服务质量也难以有效提升。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规避,切实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1 建立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管理体制的完善与落实是各项工作开展与执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当下医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拟定院内管理规章。针对院内应当以第一类精神药物以及麻醉药物的相关管理作为医疗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针对管理情况建立周期考核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院内各个科室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更正。

2.2 严格落实处方签名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处方管理效力,快速辨别各医生签名的真伪,以各个科室为单位将每位医疗人员签名制作成专项表格。表格中就医生姓名、职称以及签名样式等进行详细标注,从而有助于现场及时查找比对,避免冒充签字等情况出现。此外对于医疗人员漏签或者不按照处方规范开具处方行为,也需要引起医疗人员以及医院的重视。对于操作不规范的处方应当坚决要求重新开具处方,对于更改药物处方等行为务必要求医疗人员补充签名。

2.3 科学布置急救药柜药品品类 实际由于不同医院情况不同,急救药品柜中药物使用频次也不相同。一些科室急救药柜可能一段时间就会被用完需要及时补充,而一些科室则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使用药物,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药物的长期滞留导致药品的变质或者过期。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药品以及其他特殊药物积压损耗等情况,医院应当对不同科室急救药柜中的药品品类以及数量配备机制进行一定的调整。传统形式上大都由医院进行统一安排,因此每个科室的药品品类与数量基本相同。而基于不同科室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安排一些急救药品与数量势必更为科学,此外各个科室可以内部安排专门人员对各个药物进行专项管理,避免药品过期等情况存在。

2.4 建立考核机制 委派药剂科主管人员对整个药房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考核,对于药房的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专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而对于未有授权的药师则不得参与管理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此外医院各个岗位的流动性较高,但结余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的岗位特殊性,因此相关部门领导应当注重对该岗位的流动性控制,避免频繁的流动导致管理力度下降。

2.5 完善空安瓿回收机制 空安瓿的回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体系,避免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以及数据匹配不上等情况出现。对于护理人员以及重症患者在领取或者购买注射药物时,务必预先将之前所用完毕的空安瓿交回药房,药房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对空安瓿的名称、批次、数量以及规格等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与比对,待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回收进行保管。对于库存的空安瓿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整理销毁,整个销毁过程需要部门主管以及医院领导等在场监督,对于销毁时间以及数量、批号等信息进行详细确认并签字。

2.6 提高审核力度 对于药房药师在遵照处方配置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时不但需要对处方上等内容进行仔细比对,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相关医嘱记录进行比对检查,对于医嘱处方中未有提及的内容则药房可以拒绝配药。门诊药房管理人员在对处方进行检查时,还应当对患者的麻醉药品专用卡内容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诊断证明书、患者身份信息以及户口所在地等资料进行保存,如若相关资料不齐全同样可以拒绝配药,从而避免重复开药以及不合规开药等情况出现。

2.7 加强培训提升医疗规范 大多数医疗人员对于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均有一定的规范操作意识,而一些不合规操作往往基于医护人员疏忽或者新进员工身上经常出现。因此医院应当尤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可以定期开展会议以及培训交流的方式对一个周期内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治经验进行交流,对于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着重指出从而警醒医护人员,避免问题再次发生。举例而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量新型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被研发出来,由于消息的闭塞性一些药物特性以及医疗方式也只有院内少数人员知道,缺乏必要普及平台。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往往会伴有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患者康复效果以及睡眠质量等远达不到理想效果,而地塞米松药品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并且有效控制炎性反应递质的进一步释放,改善神经细胞膜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通透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大大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培训以及会议方式将该讯息传达至相关医护人员,从而在后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尽可能的使用该品种药物取代传统治疗方式,实际医疗水平以及患者康复效果均有所提升,对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

3 小结

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是医院开展治疗经常用到的医疗物资,对于减轻患者痛处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但由于该类药物的特殊性,一些不法分子常常会借助各种机会获取该类药物从而用于非法途径。因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用于规避此类情况发生。对于医疗结构应当清楚意识到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对现代医疗的重要性,其次需要时刻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据相关规定提高对院内的药品管理力度,避免由于管理上的疏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当下医院在麻醉药品以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以及提高监督审核力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当下较为有效的管理措施。未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周边配套设备以及药品的管理也应当逐步提高,从而为病患提供可靠、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间处方
精神药品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区别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2012~2014年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处方
2011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2009-2012年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及管理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