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推广策略分析
2019-02-11莫仁相
莫仁相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广西 547100)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这种机械化手段在使用时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例如插秧机的使用与机械插秧用秧苗的培育,还需要有严格的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够获得水稻种植技术有效性的增强,实现水稻生产的总量增收、高产稳产,且机械化技术能够减轻水稻种植的劳动强度,是一种理论上的优产技术手段。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种植户对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运用失去信心,难以全面推广运用。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运用与要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建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增产与增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是作为农业生产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技术手段上,需要得到更多的认识。
1.1 育秧技术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对于秧田、秧盘、育秧、秧田管理都有严格的标准与流程。通过秧田的选择,挑选背风向阳,便于管理与运输的地块进行育秧。在育秧前需要做好秧盘准备,一般在每亩土中设置30个秧盘,秧盘以长58 cm、宽28 cm、高2.5 cm为标准,并在秧盘中加入营养土。后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种子,进行育种。在育种后还需做好秧田的管理工作,浇水与施肥是管理的重点,以少施勤施为原则,避免烧苗,在管理过程中把握揭膜的时间,在秧苗生长高度达到15 cm左右、秧龄达到1个月左右时可进行移栽。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于育秧的要求严格,是为了能够培育适应于机械化技术的秧苗,提高机械化种植的有效性,扩大种植产量。
1.2 移栽与大田管理
在秧苗移栽前需要进行整田,对于大田的排水效果与土地情况进行维护,一般在大田中施以肥料,待大田混泥完成沉入大田后保持田水深1~2 cm,用机械进行浅插秧,提高秧苗的生长力度。机械化插秧有其标准的插秧规格,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将机械化插秧的株距刻度调整至适宜的刻度。在插秧技术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大田管理,在移栽后的一周左右时间后,施以肥料,促进秧苗生长,管理中需保证浅水,水量不可过高,至移栽一个半月后,可再为田地补充一次肥料。至其达到灌溉期后注意做好干湿交替的管理,养根保叶防早熟,促进生长质量的提高。
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现状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理论上确实能够获得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但在实际的大面积种植中,仍旧面临着一些推广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不完善
我国的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对于大面积水稻种植的要求高,长期以来,机械化种植技术确实在各地得到了示范与试点,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育秧中心与育秧点的建设存在一些缺陷,其分布不均匀或育秧规模小等都会造成机械化技术推广难的问题,加之机械化种植投入的成本较大,种植户对于经济效益的考量多,因而难以放心的进行大量投入。育秧中心是对周边已经使用机械化插秧的种植户提供秧苗的主要场所,但考虑到周边种植户多,分布广泛,育秧中心的产量和育秧能力与现状便体现出严重的不平衡趋势,且部分偏远地区在精细化育秧技术上还未得到完善,其培育出的秧苗很大一部分都难以达到机械插秧的要求。这是由于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不完善导致育秧经济效益较低的原因,也直接限制了育秧的规模化发展与机械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2.2 传统种植方式的约束
一些长期种植水稻的地区,对于种植技术有独特的研究与要求,对于传统的种植与增收方式较为重视,而对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许多水稻种植地区早期推广的水稻直播、抛秧等简便的栽培技术在操作上较为简单,且操作成本很低,并能够达到较高的产量,这便使得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技术更加难以被种植户接受。由于机械化育插秧在投入与技术要求上较高,且实际效果并不突出,因而在地区的推广中总是受到限制。
2.3 技术壁垒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技术,这就使得一些对新产品与新技术难以理解的种植户产生不适应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在技术手段与技术要求上与种植户产生的技术壁垒是推广难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体现在农机部门抛开农艺基础一味引进不适用的农机,也体现在农技部门忽略农机配套设备发展局限与农艺技术推广上。这种发展的方式导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3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策略
3.1 加大宣传
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中,加强农民的认识与重视是关键所在。而如何加强农民的认识,在此认为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强化培训达到农民的信任。实际上,不少种植户都希望现代化技术能够作用到种植中来,但技术的使用与试验却又难以得到具体的效果。针对这些现象,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策略中,需要通过多开设专家互动会、演示会、现场会、培训会等方式,不断传播专业知识,加强宣传力度,消除农民思想疑虑,并提高农民对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认识,促进农民的使用,达到推广目的。
3.2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农业机械与农业艺术的融合是获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与技术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的农机部门与农技部门在水稻的新技术上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重视。农技部门对于农业技术的培训会等较为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可以邀请农机部门人员共同参与技术培训会与研讨会,并一起对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田进行管理与检查,从技术手段与机械手段多个方面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通过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能够有效突破技术壁垒,达到机械种植目的。
3.3 加大政府投入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基础设施与技术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政府加大重视,提高对于农业技术的投入。通过政府对于农业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农民能够得到更多专业化的指导,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对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
4 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对于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在水稻种植技术上各类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如何打破技术壁垒,获得种植户的信赖是技术推广的关键。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推广上还需要采取加大宣传;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以此达到推广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