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文献评价与meta分析
2019-02-11高艳华
高艳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女性比较常见的病症[1]。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导致本病的发生,既往本病称慢性盆腔炎。本病也被称为盆腔脓肿,本病以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症状[2-3]。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以西药为常用药物,但在治疗中单纯使用西药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的文献中采用中药灌肠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本次选取60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情况请看如下的详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中国期刊网的数据库文献60篇进行综合分析,患者检查结果证实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0篇文献。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患者年龄平均值为(39.5±1.2)岁,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6岁-56岁之间,患者年龄平均值为(41.5±1.2)岁,对照组、实验组的年龄等资料无差异P>0.05。
1.1.1 调查排除标准为:(1)非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相关的文献;(2)文献中两组采用其他治疗方式,例如针灸、理疗等;(3)综述类文章;(4)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1.2 调查纳入标准为:(1)均为关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文献;(2)实验组采用中药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的文献;(3)文献中体现治疗有效率;(4)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1.2 搜索方法
在中国文献数据库搜索关键词进行查找文献,关键词可以为中药灌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选取的文献中必须包含两组,均患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并且实验组采用中药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文献必须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参加调查分析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数据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意义存在,当P>0.05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参加调查的6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中药灌肠的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的有54篇,中药灌肠治疗方法与西药治疗无数据对比意义的有3篇,西药治疗方法高于中药灌肠方法的文献有3篇,总有效率达到90.0%,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女性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4]。本病发病因素和女性使用宫腔节育器以及个人卫生有直接的关系[5]。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西药,但单纯使用本药物进行治疗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查找相关文献,中药灌肠的效果比西药治疗的效果要理想。本次选取中国数据库的文献60篇进行研究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本次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药灌肠治疗与西药治疗进行比较,选取已经发表的关于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随机和半随机临床研究,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的一组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要高,临床效果显著,可见中药灌肠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相比于单一的采用西药治疗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关注中药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验证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多医学证据。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治疗方式可应用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