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情境教学法研究
2019-02-11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展开教学的一种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幼儿陶冶在一定的意境中,感悟到音乐中独特的魅力,并在情境差异体验中,真正实现对音乐世界的多元认识。
一、学前教育音乐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开启幼儿音乐启蒙
音乐情境教学是帮助幼儿走进音乐内涵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不同主题的情境,让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动力。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并在其中融入不同的音乐元素,让幼儿获得多样的音乐魅力。在幼儿学习音乐的早期启蒙教育中,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获得别样的生命感受力,感悟到音乐带来的早期情感启蒙。如在学习《海宝宝的歌唱》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图画情境,并将音乐的旋律渐近展示,展现了大海的“酣睡、初醒、喜怒、快乐”,在这些多样的情境中能让幼儿初步懂得大海的情绪变化。在音乐的启蒙过程中,要让幼儿自己感悟到一种音乐中的启蒙力量。教师在对幼儿启发时,应不断激发幼儿自己去感悟和思考。同时用语言情境启发幼儿理解“海宝宝的每天特点”,可以让幼儿懂得自己需要从音乐中积累自己的感悟,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启蒙。[1]
(二)引导幼儿音乐审美
在音乐情境教学中,让幼儿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参与,可以使其获得多样的音乐内涵。随着时间的渐进,幼儿能体验到音乐世界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力量。
在情境教学中,幼儿对多样的音乐有了自己鲜明的直觉,感悟到其自身对音乐的优美、壮美、柔美、阳刚之美等多重美的形态,并可以让其感悟到自身需要不断激发的音乐选择力,让其生命充满新的美感充盈。
在激发幼儿的审美判断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情境,让幼儿感悟到一种独特的音乐判断的美感体验,使幼儿独特的审美判断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注意从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评价中,辐射和感染幼儿使其注意积累和感悟。[2]如在学习《拍手歌》中,就应注意从自己的聆听审美体验中,表达自己“拍手中富有一种正能量”的主题,从而使幼儿自己来感悟到音乐带来的独特审美力量。
(三)激发幼儿练耳学唱
在幼儿的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练唱能力和练耳能力,从而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在让幼儿自己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幼儿能动性地进行音乐基本功的塑造。同时,这更是一个能够让幼儿自己感受到一种自己想要听、想要唱的内心情感的喷薄过程。最终能培养幼儿的视听练习习惯,使其获得诸多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如在学习《小五线谱的世界》的过程中,笔者就创设了表演情境,让不同的孩子扮演音乐和五线谱。在搭配中,注意让幼儿自己来感悟和体验,自己学会“找音准”来练耳视唱。在幼儿的思考和感悟中,使其学会激发自己的视唱能力;在歌唱中,激发其辨音能力和音调体会。幼儿在拍手,练唱的过程中,音乐理解体会会不断增长,自己的情感也在不断积累。[3]
(四)开启幼儿音乐表演
音乐是无声的语言,在幼儿接受一定的知识教育的前提下,进行多样的音乐附带性质的表演情境感染,可以激发其表演热情。在一种崭新的生命绽放中,让幼儿的音乐才情得到激发,并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将自己的心情和感想得到表达,从而在自己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独特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达力。而音乐情景剧的表演,更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主题的评价生成,懂得自己来评价音乐带来的生活感悟,通过体会音乐情景剧中的情节,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如在观赏《非常周末》的音乐剧表演中,笔者就注意让幼儿自己来感悟和思考,在让幼儿自己来感受、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图画情境下,激发其表演欲望及其自身的体验,使其感悟到“周末的悠闲”“周末的自然”。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音乐感悟,能促进自己对生活态度的变化。
(五)帮助幼儿积累音乐知识
幼儿在懵懂的童年,并不知道乐理是什么,但是伴随着成长,幼儿对音乐知识的积累在不断增长,也开始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如音阶和节奏等。在多样的音乐知识的积累过程中,能帮助幼儿感受到一种隐形的音乐知识不仅美化了音乐,也使其开始懂得在音乐中的潜藏音乐之“母”。[4]同时,能使其懂得自己需要不断去主动探究各种音乐知识的奥秘。如在学习《每天五线谱》时,通过一定的视频情境,播放五线谱的不同组合,可以激发幼儿自己观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积累,能启发幼儿开始质疑和思考,从而想要自己来探索音乐的奥秘,并能感悟到音乐知识与语言知识、图画知识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最终萌生理解音乐知识的好奇心。
二、学前教育音乐情境教学的路径
情境教学,以激发情智,开启境界为主导,能让幼儿感悟到音乐和生活是水乳交融的。同时,在音乐的情境世界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审美世界体验,其最终通过一定的路径来进行表现。
(一)表演情境
1.单人表演
幼儿喜欢模仿,单人表演可以让生活中充满纯真的乐趣。在幼儿单人表演中,可以让其对音乐的内涵获得更多的理解,从而能够更逼真地表达音乐世界中多样的人物个性和情节的流变,并在表演中表达音乐主题和音乐的启迪和感悟。
2.合作表演
在幼儿的合作表演中,通过多样的表演合作,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懂得合作带来的音乐系列作品的主题探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幼儿开始积累表演气场。在音乐的合作表演中,能更好地让幼儿自己和同伴一起找寻到音乐中的对比主题或对比旋律,或相似主题及相似情感表达,并从中学会通过相互合作表演来诠释音乐的内涵,更可以让生活中激发出新的音乐力量。
(二)视频情境
1.连续视频
现在的媒体资源带来了多样的视频情境,视频情境丰富了音乐教学的直观体验过程,让幼儿获得更渴望走入音乐的现场感受。借助视频情境,可以让幼儿走进音乐的画面生成,获得生动的音画同步感。在教室内播放连续的视频情境,能使幼儿感悟到自己可以随乐激情,并在视频观看中懂得自己可以增加音乐画面的捕捉能力。[5]间接帮助幼儿学会自己观看音乐视频,这不单单为了其心境习得,更是为了感悟到音乐中的画面之美。
2.定格视频
将音乐的视频进行定格,可以培养幼儿自己体验将音乐片段和音乐表达联合的思考能力。让幼儿通过一些经典的定格片段,来模仿音乐人物的心理境界,学会“听乐辨声”。并在音乐的视频定格中,了解到自己需要不断强化的部分及各种音乐流派的区别。
(三)语言情境
1.独白语言
教师富有生活意境的语言,可以让幼儿感悟到语言情境的逼真自然,从中启迪幼儿领悟到音乐中多样的内涵。在教师富有生活意境的语言引导中,可以让幼儿感悟到音乐世界其实就充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教师在讲授《音乐与劳动者》的话题时,激发幼儿自己去找寻生活中的很多角落里劳动者的身影,从而感悟到劳动者的音乐力量。[6]
2.对话语言
教师和幼儿之间创设一定的对话语境,能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音乐教育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现的生活意境。在相互的对话中找寻对音乐的差异性理解。在对音乐的观点表达中,尝试进行一定的音乐再品味,这将能更好从生活中激发出音乐的审美和感悟。在对音乐的相互对话中,可以让幼儿自己去体验不同音乐中的乐器组合以及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问题情境
1.启发性的提问
生活需要问题,教师带来的问题让幼儿获得启迪。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可以实现让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从对问题的理解中获得新的思考,能更好地让其懂得音乐中的故事。同时,在音乐的提问情境中,要帮助幼儿学会自己体验到问题带来的音乐知识的内化效应。如在学习《江南丝竹》过程中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区别不同的器乐的差异。
2.探究性的提问
在让幼儿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营造一定的探究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自己主动探究的能力,并形成自己探究的习惯。在如针对每个节日固定的音乐主题设计中,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己探究“节日音乐的代表作”,最终带来自己的音乐主题和内容呈现的差异变化。
(五)游戏情境
1.角色游戏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多样的故事中,将丰富的音乐知识融入到幼儿多样的游戏中,如角色游戏,游戏故事书等,可以帮助幼儿感悟到游戏世界中多样的音乐伴随作用。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可以更好地引领幼儿获得音乐带来的童心复苏。[7]
2.建构游戏
在幼儿教育中,有很多的建构游戏,如纸杯的叠放,雪花片的制作。在进行这些游戏的过程中,适当融入一定的匹配性音乐,如《新学堂歌》等,在播放时,能帮助幼儿体验到音乐中的文化情境感带来的游戏恒心及毅力的考验,最终融入到游戏的过程中去,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悟到自己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参与意识,并给其带来游戏的快乐体验,从而实现其在游戏中学会品味和思考音乐的作用。
(六)生活情境
1.生活真实再现
许多的儿童音乐作品也是一个音乐故事。在品味这个音乐故事时,也是一个实现生活故事再现的过程。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幼儿感悟到生活中的点滴故事都可以化为音乐的素材,书写出迷人的乐谱。教师通过再现真实的生活画卷,并通过展现不同的生活画卷来讴歌现实生活,能提示幼儿在生活中将音乐画面和对应的生活情境进行总结。
2.生活趣味再现
在幼儿的生活积累中,总有一些富有趣味的事情,让其品味,如有趣的生日排队,有趣的郊外野游等,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种浓重的生活趣味化体验。这其中,更是音乐氛围的栖息地。在走进这些趣味故事的时候,教师注意适当的音乐情境伴随,更能让幼儿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挖掘音乐的伴随和贯穿。[8]他们会发现,原来插曲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带来美感。如在演出中,幼儿听到的《圆舞曲》就增添了演出的快乐。看绘本《小肥猫的奇遇》时,听到《流浪歌》就增加了许多乐趣。
三、学前教育音乐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趣味表演吸引,激发幼儿音乐向往
1.表演向往音乐人物
有的情境富有生活中的乐趣,在对音乐情境的创设中传达出音乐的欢乐感,可以让幼儿更好感受到音乐中的乐趣。这样的音乐主题往往比较欢快,能让幼儿很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世界中的快乐和自由,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一种浓烈的音乐快乐。同时,在音乐的情境中,还有着丰富的人物踪迹,如动物、人物和卡通等。在情境创设中,可以使幼儿每次都很期待情境中能享受到这种快乐的感觉,比如模仿音乐中富有正能量的人物。而在具体的设置中,可以让幼儿通过趣味童话和音乐的联姻,或者趣味音乐会情境创设,来让幼儿感悟到音乐人物给自己带来的审美感受,进而更好表现自己的音乐情绪。
2.向往音乐生活
在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现实生活都是充满了真善美。所以在激发幼儿学会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注意感悟音乐中的美感,体验其中的虚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情境体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边播放音乐,并适当用语言情境来创设。在期待和向往中,感受到音乐生活中的美感。
(二)动画音乐引人,带动幼儿音乐模仿
1.模仿音乐动作
动人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模仿能力,让幼儿感悟到音乐中的形象之美。在独特的视频情境中,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自己去模仿其中的音乐动作之美。多样的审美感悟,能带给幼儿音乐动作的模仿欲望。如在学习《金孔雀的舞蹈》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引导幼儿进行“金孔雀”的动作模仿,让其在动作的传承中,感悟到一种音乐动作的优美和流畅。
2.模仿音乐情感
幼儿对音乐情境具有模仿的心理。通过一定的情境感染,幼儿能感悟到其中的情感优美。在音乐的情感的表达中,幼儿在相似情境中的感悟和体验,能体会到一种音乐情感的细腻绵长。在让幼儿自己来模仿音乐情感的过程中,进行相似性的情感品味,能更好促进其情感的积累。如在学习《小天使的微笑》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自己来感悟和思考,学会体验音乐中“小天使”的爱心和同情心,通过不断模仿感受到音乐情感中不同角色的魅力。
(三)语言引导激趣,引导幼儿音乐探究
1.探究音乐的内在语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产生一定的探究力。在教师的语言氛围中,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探究能力。教师通过语言渲染中及多样的语言激趣,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音乐“内在语”。这就要求对音乐的探究能力要达到不断逐层深入的效应。在音乐的感悟和表达中,应不断让幼儿感悟到音乐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在学习《茉莉花》时,就可以通过江南丝竹,让学生来感悟和思考一种浓重的音乐内在语即“花是一个地区的象征”。在情境的感悟中,激发幼儿独特的审美情感魅力。
2.探究音乐的怡情效应
在教师语言的合理激励下,可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情境的怡情效应,从而对音乐的表达作用获得更好的审美效应,从根本上激发幼儿自己学会思考音乐带来的自然情感的多样化。在音乐中,需要融入教师的语言叮咛,如“你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内心世界发生根本的变化,从本质上改变幼儿内心对音乐产生的心理投射。如在学习《美丽的清晨》的小曲子时,教师应注意让幼儿自己来品味歌曲中独特的艺术世界,感悟歌曲中浓厚的生活情趣,及其中浓烈的感情氛围,并最终幼儿带来一种独特的联想氛围。
(四)多重配乐生境,激发幼儿音乐联想
1.联想音乐中的多重美
有的情境富有美感,从中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浓浓审美意趣。音乐情境可以让音乐中的美得到直观展示。这些情境的创设,能让幼儿从中获得音乐之美的认识,有的是音乐的意境美,有的是音乐的历史美,还有的是音乐的旋律美。在诸多的元素中,需要让幼儿自己去辨析不同的音乐所具有的美感形式。如有的音乐表达的美感比较崇高,就要让其从中感悟到崇高美,还有的音乐审美形态是优美婉转,则应让其感悟到其中的优美的形态,通过多重美的感受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美感的多元。
2.联想音乐中的画外音
音乐可以激发人类的情感,对于幼儿教育也是如此的,所以在幼儿联想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自己去感悟音乐中独特的画面感。在音乐的审美世界里,注意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中的独特情感之弦,最终带来一种艺术力量的共鸣,感受到音乐画面的流动生成。并在流动中品味音乐的自然和自主,感受其带来的音乐审美世界的高雅。如学习《海的女儿》时,在聆听音乐声中的自然之美的时候,教师应注意让幼儿来想象画面之外的世界,从而对音乐中的画外音符,产生自己的真切认识,并最终让幼儿感悟到一种独特的审美力量和审美情感的交织体验。
(五)游戏参与懂乐,获得幼儿音乐理解
1.品音乐之善
有的音乐情境中充满浓烈的情感之善,在“上善若水”的主题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内核。在这种情感世界里,充满了浓烈的教育意义。这种音乐情境的创设,让幼儿体验到音乐主题中的人情之善、心灵之善和品德之善,在这些善的文化体验中,更是融合了丰富的生命情感。这对于幼儿更好体验生命的意义,感悟情感的价值,具有杰出的教育意义。这种善的体验,融合了独特的艺术感悟力,更能激发幼儿自己获得这种善的感恩启迪。如在学习《花儿朵朵向阳开》这首歌曲的时候,让幼儿自己来感悟和品味其中包含的感恩与善良,使其学会自己从歌曲中品味,在歌曲中畅想,并感受音乐的多重审美艺术魅力。幼儿在教师的语言鼓励下,能由现实中花朵的艺术魅力联想到生活中的老师父母之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审美趣味。
2.感音乐之柔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一定的音乐情境教学,可以让幼儿感悟到音乐的无穷魅力,通过情境的多重感染力,让幼儿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并且,通过一定的情境,在解读音乐的真善美的同时,也能让幼儿陶醉其中,获得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多样的音乐世界中,独特的柔美,自然是覆盖其中,对于激发幼儿对其中的情感产生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从而推动其精神世界获得别样的魅力有极大的帮助。感悟音乐之柔的过程,更是体验音乐家艺术魅力的过程。最终能带来一种独特的艺术情感魅力的交织,更好地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六)陶醉情境之纯,体验音乐节奏
1.节奏的快慢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要注意融入一定的纯真意味。除了将现实中真实的纯真意境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童话或者相关的手段,如让幼儿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或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提醒幼儿注意领会情境中的纯洁的世界,以及其中融入的编曲者真挚的目的,同时要求其感悟这种情境的艺术魅力。
2.节奏的调节
在幼儿感悟音乐的节奏中,适当融入音乐的自我调整,可以帮助幼儿感悟到音乐中的节奏充满一定的调解力。在幼儿对音乐节奏快慢的理解基础上,可以通过变化幼儿的审美感悟能力,帮助幼儿自己去体验一种节奏的变化和新颖,最终给其带来对节奏的感悟力。自己在练习和视唱的时候,可以增强感悟和理解能力。在教师创设自然的画面情境中,通过画面的切换,会形成一种情境的切换,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节奏调节的感受能力。如有的节奏快,有的节奏慢,能使其对节奏形成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陈述加上钢琴伴奏,使语言在表述的过程中,呈现出多样的节奏感受力的变化。
(七)感悟情境之真,体验音乐主题
1.大主题的启迪
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幼儿在其中收获真实的意境魅力。这样的情境,需要融入一定的真实画面,如让幼儿来讲述音乐所陈述的故事,让幼儿来表达音乐中的主题,让幼儿来用语言陈述自己真实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注意用到真实的挂图或者ppt来帮助幼儿理解这种情境的实际内涵,进而启迪幼儿感悟到音乐的真实和纯洁。在音乐主题中,对于整体作品的把握,可以让幼儿自己来看整个歌曲的题目,最终带来对乐曲主题的整体把握,并形成对乐曲的真实把握。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生活主题,更可以形成对音乐作品主题的细致把握。如在学习《我把献花送给党》这首歌曲的时候,注意让幼儿来体验一个大的主题“党”,再在相应的情境中,使幼儿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主题氛围的渲染。帮助幼儿感悟到自己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感悟作品中的生活内涵。
2.小主题的思考
在每个音乐作品中,还含有一定的小主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音乐主旨丰富性感受,提高其音乐理解和发现能力,使其最终能对作品的感悟性思考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中,需要融入相关的情境设计,才能激发幼儿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需要不断引导帮助幼儿自己来感悟和思考,懂得其在学习中需要丰富对主题的理解。当教师在情境创设时,更需要融入自己的情境设计,注意一定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会品歌词,品语言,懂得在歌词的学习中,激发自己的音乐审美,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小主题的设计中,需要一种灵感的介入。教师可以从表述自己的聆听感受和练唱感受,来激发自己的审美感悟。如让幼儿自己来试着背诵歌词,自己来练习描述歌词,能更好地让自己在生活中增添独特的音乐感悟能力,最终带来一种情致化的表达。如《小马与风车》中,讲述了小马为了给森林中的小动物带来光明,通过一定的努力,进行发电的经过,讲述了小马的贡献。在练唱的过程中,引导激发幼儿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对小主题“小马”“小风车”的单独表述,来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最终带来一定的主题探究,感悟到生活艺术的美感,形成独特的视觉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小主题的感悟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最终带来一种灵动的艺术感受能力。[9]
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在音乐的审美和感悟中,培养幼儿多样的音乐感悟能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并自己探究音乐主题,理解音乐故事,感悟音乐中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揭秘音乐中的奥妙,习得自己的音乐涵养,最终形成音乐的审美和感受能力,并获得音乐修养的提升以及审美感受能力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