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观察与护理
2019-02-11宋丹
宋 丹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指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周期长是仅次于乳腺癌的难治性乳房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切口手术联合可调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切口联合可调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2岁,病变位于左侧乳房9例,右侧13例,伴乳头内陷2例;白细胞增高5例;接受细菌培养19例,发现细菌感染1例;全麻2例,局麻20例;患者均为女性。
1.2 方法 术后可调负压引流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维持有效负压吸引,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①术后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检查薄膜、引流管接头连接处是否严密,有无漏气,调节负压在80-120mm Hg之间。②负压观察 接通负压后如敷料塌陷、皱缩,半透薄膜下无气体积聚,提示贴膜封闭处无漏气。如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立刻通知医生,配合进行止血、补液等处理。③创面及引流液的观察 调负压吸引装置,观察创面渗血、渗液的颜色和量,由此判断是否需要换药和有无感染,一般5-7天清创换药一次。④医用粘贴薄膜的护理 整个创面由专用医用薄膜封闭,检查薄膜有无破损、漏气。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医用粘贴薄膜,避免接触热源,避免被锐利物品划破。⑤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折叠、扭曲、受压、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做好记录。引流不畅可用20m 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10~20 m L冲洗管道,或抽取1%的乙醇冲洗,以清除引流管内壁附着物。
2 结果
2.1 22例小切口联合负压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更换可调式负压敷料1~6次,平均4次,更换负压装置的次数及人数分别为为1~2次2人,3~4次13人,5~6次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9%、59%、32%。
2.2 22例患者中,创面一期愈合19例,3例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经加强引流及换药后创面愈合,一期愈合率为86.36%。
2.3 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理想控制,创面缩小,有肉芽组织生长,暴露的腺体及脂肪组织均保持新鲜。22例患者中无一例术后感染的发生。
2.4 22例患者中无组织被吸住或受压导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2.5 全组病例随访6—24个月,20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及愈合后瘢痕相对满意,术后无复发。2例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术后1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1年,复发率为9.09%。
2.6 小切口手术联合负压治疗前抑郁人数为14人,治疗后抑郁人数为3人,治疗前后抑郁人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小切口手术前后抑郁人数比较
4 讨论
可调负压引流能够通过维持引流动力高负压状态及引流区封闭状态,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大大降低伤口感染率[1]。半透性薄膜具有单向透过的特性,因此并不影响膜下皮肤汗腺和毛孔的正常透气功能,在使用期间也无需换药,有效地避免了因伤口长期暴露可能引起的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2]。本研究中22例患者5-7天换药一次,相对于传统治疗的每2~3天换药一次,大大减少了换药的次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3]。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治疗进程、家属满意认可度息息相关。疼痛的减轻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认可度,改善护患关系。
可调负压引流能有效促进创周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加速内皮细胞增生,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传统方式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为3~5个月。本组22例患者病程为28~55天,住院天数较传统治疗者缩短,提高了病房周转率。
内置引流管改良为外置吸盘后,其负压能均匀的分布于被引流区域,有效的防止了传统负压引流时可能发生的组织被吸住或受压导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5 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复发,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存在不足。小切口手术联合可调节负压引流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换药的次数,其中大部分病人只需换药3~4次,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了伤口愈合,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抑郁情况,大大减轻的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保证了良好的乳腺外观,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