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范天环与罗汉果的“战争”
2019-02-11景碧锋
罗汉果作为桂林的地方特产,长期以来广受关注。在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60多岁的范天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致力于罗汉果的种植,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孜孜不倦,努力种出最好的罗汉果,在罗汉果种植、烘烤、品牌构建等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范天环牢记“种罗汉果,品质一定要好,好果永远都不愁卖”的嘱托
深秋时节,从永福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龙江河,一路往北,来到了被称为“中国罗汉果之乡”的龙江乡。
一路上,龙江河两岸山坡上被藤蔓覆盖的地方,种植的都是罗汉果,一眼望不到头。到了龙江乡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一筐筐青中带黄的罗汉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甘甜的香味儿,当地人说这是烘烤罗汉果散发出来的独特味道。
作为原产地,龙江乡的罗汉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加工工艺,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广泛影响力。说到龙江的罗汉果,有一个人是让人不得不提的,他叫范天环,土生土长的龙江乡龙山村人。他把种植罗汉果、加工罗汉果、销售罗汉果当成毕生的事业,执着地做到最好。
范天环展示自己烘烤的罗汉果成品。
1955年,范天环出生在龙江乡龙山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从小跟着堂爷爷种植罗汉果,种出的罗汉果又大又好,广受乡里赞誉。因为罗汉果种得好,1975年,20岁的范天环被抽调到龙江乡政府专职收购罗汉果。当时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很多农产品收购单价多在几分几毛钱,然而当时的罗汉果由于产量稀少,是个稀罕物,被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每个售价达到1.7美元。这个售价即便是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天价。
上世纪80年代初,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2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范天环就琢磨着做点什么,让生活更富足。困惑许久的范天环把眼光放到了罗汉果上,想着能不能让小小罗汉果成为致富的“金蛋蛋”。
范天环有心种植罗汉果,堂爷爷把当年种植、销售罗汉果等方面的经验对他倾囊相授。最后,堂爷爷特别叮嘱范天环“种罗汉果,品质一定要好,好果永远都不愁卖。”范天环把堂爷爷的嘱托牢牢地记在心中。
就这样,范天环利用自家的耕地种起了罗汉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了1993年,范天环不仅把自家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罗汉果,甚至还承包了土地来种植,他家成了第一家完全不种稻子的龙江人。
因为收购罗汉果挑剔,更不允许村民喷洒农药灭虫,范天环被村民骂成“范天坏”
看到范天环这么痴迷地种罗汉果,又能赚钱,乡亲们纷纷跟着他种起了罗汉果。
1993年,范天环成立了公司,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专门收购村民种植的罗汉果。范天环收购罗汉果不仅要选大小,对果子质量也格外挑剔。收果子的时候慢慢选,左看右看。村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罗汉果,挑到范天环这里以后,很大一部分都会被他退回去。为了这事,村民们对范天环意见非常大,都开始叫他“范天坏”。很多人当面骂他,背地里就更不在乎了,几乎全村人都在骂。
村民都不理解范天环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坏名声”也越传越响。后来,一场突发的变故让范天环的名声变得更差了。
2005年,范天环突然发现自家地里出现了很多虫子,这些虫子吃坏了很多罗汉果。
很多村民的果园也是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控制的话,损失将会很惨重。村民认为,罗汉果长了虫子,就要尽快地打农药灭虫。而范天环的所作所为却让他们非常气愤:他天天守在村民的罗汉果园里,不让人打农药。
范天环的理由是:如果老是打农药杀虫的话,罗汉果会有农药残留,出口不行,卖也卖不掉,自己也不敢吃。可如果不及时施治,村民们辛辛苦苦种的罗汉果很快就要被虫子全部吃掉。范天环心里也很着急。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地里干活。那天他带了一盒牛奶,喝完之后就随手将盒子丢在了地上。等到第二天来到地里,范天环发现那个牛奶盒子上竟然黏满了虫子。范天环受到了启发,他意识到这种虫子肯定喜欢有腥味、有甜味的东西。
在范天环的带领下,龙江乡的乡亲们靠种罗汉果日子越过越好。
龙江乡街道上的罗汉果收购市场。
范天环一下子来了灵感。经过反复试验,他找到了一个杀虫的好方法。他将矿泉水瓶子剪出一个洞,往里面加入掺了农药的蜂蜜,把矿泉水瓶挂在果棚里,这样可以吸附虫子并把虫子杀死。这个办法只需要二三十元钱蜂蜜加十多元的农药就够了,成本很低,不需要人工,也不往植株上喷农药,不用担心自己会中毒,这样的产品出来安全质量有保障。
凭着这个发现,范天环基本没花什么钱,就把自己果园的一场虫灾给解决了。随后他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村民。虫病治好了,大伙儿开始觉得“范天坏”似乎并不那么坏。
倾家荡产,负债50万攻下罗汉果低温烘烤技术,范天环的罗汉果创下了响当当的品牌
2006年11月的一天,范天环在跟当地罗汉果研究所的一位专家闲聊。聊到罗汉果的烘烤问题,专家讲了一个“风”字,建议用风来处理生果。这让范天环非常兴奋,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挣大钱的好机会。
当时市面上出售的罗汉果,大多是八九十摄氏度高温下烘烤出来的,果子焦黑,营养流失比较多。范天环意识到,自己如果能批量生产出低于65摄氏度烘干的罗汉果,让罗汉果的品相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一定能占据更大的市场。
回到家里他就老是在想,风要怎么用好。他就用电吹风来做实验。他的家里人对此却是非常担心。
范天环新建了烤房,却控制不好温度,烤不出好果子。他把烤房不断拆了建,建了又拆。很快,范天环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50多万元的债务,那段时间是范天环最难熬的日子。
有一股犟劲的范天环,从来就不服输。范天环卖掉了山上还没成林的杉树,把卖树的四十几万元又全都“砸”进了烤房。这一次,他干脆住进了烤房里。请不起工人,他就自己上山砍柴烧火。住在烤房的那段时间,范天环常常一动不动地盯着墙上的温度计,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他总结出了温度变化的规律。
2008年9月,范天环终于成功烤出了第一批品质较好的干果。
范天环烤出来的罗汉果颜色黄一些,果核保存完好。泡出来的罗汉果茶颜色跟啤酒一样,喝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仅外观漂亮,口感也非常好。这样的罗汉果一经面世就大受市场欢迎。
看着范天环这么快就挣了大钱,很多村民也跟风建起了烤房,自己收购罗汉果,然后烘干销售。一年时间,当地就出现了二十几间烤房。
2009年底,随着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大,罗汉果的价格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个小果两毛钱都卖不出去。那时大家都把罗汉果叫做“落难果”。行情很差,很多人的罗汉果都砸在了手里。可范天环却说他的机会来了,他的果子不但不降价,反而要涨价。
半个月后,就在很多销售商还在为降价都卖不出去的罗汉果发愁时,范天环的高价罗汉果却越卖越好。
范天环之所以在所有人都降价的时候涨价,是因为他明白,通过这种方式,一定能吸引很多人关注。其他村民虽然跟风建了烤房,但用的还是过去烘烤的老技术,果子的品质跟自己的完全没法比。范天环认为,只要让消费者注意到自己的优质果子,他的果就一定能卖出去。
从那时起,范天环的罗汉果销售量年年增长。2012年,他的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村里人也渐渐理解了他的那些做法。
从2016年开始,连续几年,罗汉果大面积滞销,很多地方罗汉果果农受损情况严重。范天环带领龙山村的乡亲们,锲而不舍地探索着罗汉果种植加工的更佳方式。因为不懈的努力,范天环的罗汉果品牌“林中仙”不仅成功守住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拉西亚等国外市场。“品过林中仙,才懂罗汉果”成为了响当当的品牌口号。
范天环带领龙山村70多户农民组成的永福县林中仙罗汉果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到上千万元,并且多年来都在以20%以上的幅度持续增长。
现在,再也没人叫他“范天坏”了。(景碧锋)
本栏目联办单位广西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