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与苗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分析

2019-02-10吴永花王兴桂刘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苗医中医

吴永花 王兴桂 刘梅

【摘 要】 乳腺增生症是我国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女性心理压越来越大,加之健康观念的普及,体检发现乳腺增生症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中医与苗医在漫长的发展及传承中形成各自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各自诊治疾病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中医与苗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为临床治疗、预防乳腺增生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中医;苗医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3-0001-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iao Medicine

WU Yonghua WANG Xinggui* LIU Mei

1.Graduate Schoo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2.Acupuncture and Bone Injury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enign breast diseases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China. With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creasing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women,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ealth concept,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breast hyperplasia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In the long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iao medicine have formed their own medical theory systems, which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By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iao medicine,this paper will provides clinical reference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Keywords: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iao medicine

乳腺增生癥是指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的一种乳腺疾病,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部分非典型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胀痛,症状与月经周期、情绪波动有密切关联,大多数患者会伴发月经不调[1]。《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2]中将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改变、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硬化性腺病、乳腺囊肿、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硬化症、乳腺增生统一称为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在精神壓力较大、从事脑力工作的女性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通过体检乳腺增生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调查研究,发现引起女性乳腺增生的风险因素较多,大致可概括为相关知识缺乏、不良生活习惯及错误的孕育哺乳观等[3]。有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4],初婚年龄小、离异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增生,绝经后、文化程度低的女性乳腺增生的患病率较未绝经、文化程度高的女性高。另外,月经紊乱、流产次数多、不规律饮食、痛经、初产年龄大、怀孕次数多的女性发生乳腺增生症的几率较大,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女性较不容易发生乳腺增生症[5]。

中医药和苗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不断了解药物的性状,不断积累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两个学科在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和治疗上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中医理论和苗医理论对乳腺增生症生理、病理、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作对比论述,旨在为临床乳腺增生症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及治疗的新思路。

1 中医与苗医对乳腺生理的认识

1.1 中医方面 中医认为,人体由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构成;其中,乳房与经络关系更为密切。《灵枢·经脉》中指出: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可见乳房与肝、胆、脾、胃、肺、心包、冲、任等经脉有关,其中与肝、胃及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乳房与子宫通过冲任二脉相联系,因而冲任二脉的功能变化直接影响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再者,乳房与肾气密切相关,肾气产生天癸,天癸上输乳房,形成乳汁以哺育婴儿,下注子宫,形成月经,使女子具有生殖功能。

1.2 苗医方面 苗医认为[6]15-41人体由搜媚若(能量)、各薄港搜(物质)、马汝务翠(结构)构成。其中各薄港搜包括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光、气、水、土、石;马汝务翠有血、骨、髓、肉、筋、皮、毛。苗医认为人体存在上、下两个交环,上交环在咽喉周围,是人体摄取外界物质的管理中枢,下交环在大肠、小肠的交接处,统摄人体下部的器官,尤其是营养物质的加工和供给;上下交环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苗医将人体划分为脑、身、窟、肾、心、肺、肝、性、肚九架,每个架都包含相应的脏器,并且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乳房在苗医称之为苗族称乳房为比漭,属于性架,受脑架搜媚若及各代单娄(卵巢)等脏器的控制,吸取上下交环提供的相关营养物质,再由制乳若偻加工制造含有充分营养的乳汁,哺育婴儿。

2 中医与苗医对乳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乳腺增生症,属于中医“乳癖”、“乳核”的范畴,乳癖之名首见于华佗的《中藏经》。中医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可概括为六淫、七情、饮食内伤、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等。乳房在生理上与肝、肾及冲任二脉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亦是如此,经过中国古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断丰富乳癖的病因病机,综合总结主要可以认为乳癖的发生主要是肝郁气滞痰凝以及冲任不调两个病机,主要病因是情志抑郁、思虑过度。

《病科心得集》认为:“妇人思想忧郁,损于肝脾……肝气不舒,郁结而成”。《外科正宗》中载“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结,积聚成核”。故情志内伤,肝脾郁结常为乳癖的致病因素;思虑伤脾,脾失健运,体内津液输布失常,积聚而生痰湿;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而郁结,使气血运行不通,加之痰湿积聚于乳房则致乳房内则生乳癖;气郁日久化火,煎灼肝肾阴精,致使冲任失调。《圣济总录》认为“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最早论述了冲任失调而致乳病的病机。《外证医案汇编》也指出“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并认为“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病在肾”,可见乳癖的发生与冲任二脉的关系密切。

2.2 苗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苗医中的“尖屋良迈疾(乳房长结)”与现代医学中的乳腺增生症极为相似[6],其主要症状为月经来潮前后乳房可触及包块,乳房胀痛,月经之前疼痛加重,月经结束疼痛减轻,同时伴有胸闷、嗳气等。其病因可分为虚实两端,主要是气滞血瘀及气血亏虚。

苗医认为,导致人体疾病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毒[6]50-51,从总体上分为内毒和外毒,内毒是指机体内部机能失调,相互制约各种关系失控,导致某一因素偏离常态便称之为毒。情志失调也可称为毒,形成疾病;同时,肝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因而肝主情:肝健则心胸宽广,情绪良好,精神饱满;肝气不疏则气血调控失当,而致气血逆乱,心胸狭窄,情绪失常,精神不振等症。

气滞血瘀乳房长结者因肝气不舒,气血调控失常,气滞于内,血行受阻,久之气滞血瘀,乳房中血脉瘀阻,乳房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体内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等。血脉失调乳房长结者气血亏虚,气血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气血亏虚,乳房组织失去滋养,从而凝聚成块,堵塞于内,故见乳房胀痛。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医与苗医都把情绪失调,肝郁气滞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在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两者也存在许多共同点。

3 中医与苗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3.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针对乳癖肝郁气滞痰凝、冲任失调的病机,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瘀以及调理冲任为治则。肝郁痰凝证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可根据女性月经周期变化,经前予经前乳胀方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经后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健脾补肾[8]。或者予柴芍乳癖合剂[9]等;冲任失调证可见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多见于中年妇女,治宜选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等[1],以补益气血冲任。另外可选用外治法,如针刺[10]、艾灸[11]、穴位埋线[12]、耳穴埋豆[13]、浮针[14]、中药外敷[15]等治疗。针灸最常用的穴位有膻中、足三里、乳根、太冲、三阴交、肝俞、屋翳、肩井、合谷、天宗[16],根据不同的病机配穴,如肝郁气滞,配肝俞、内关、痰浊凝结配中脘、丰隆;冲任失调配关元、肝俞、肾俞[17]。此外,还可选用中成药,如乳核散结片[18]、内消瘰疬丸[19]等。

3.2 苗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苗医目前对乳腺增生主要采取内治法,根据苗医学治病的原则,应弱漏要补,邪重用攻,气要通、血要散等原则,针对尖屋良迈疾两个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6]。气滞血瘀者,采用通气散结法中的通滞散结法与散瘀法中的化滞散血法结合,治以维灿(疏肝)、替笨(理气)、佯丢象(化瘀);常用柴胡、橘核、仰松芭(香附)、瓜蒌、枳壳、达柯芍(赤芍)、珍给巴(积壳)等。血脉失调者,主要是气血亏虚,属于虚证,应用补体法中的补气法和补血法,治宜素象赊洛(活血通经)、纱挡蒙(止痛),常用豆顿(杜仲)、嘎罢磋姜(菟丝子)、凯欧(黄精)、珍豆葛播(枸杞)等药物滋补肝肾。

4 预防调护

4.1 中医方面 中医注重预防疾病,提倡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未患病的女性,要增强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活中养性调神,适当宣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已患病的女性,要既病防变,保持心情舒畅,及时诊治,定期进行复查,以防发生其他变化。

4.2 苗医方面 苗医认为,预防疾病应从注意能量的培护、满足物质生成的需要,改善生活条件三方面来进行,具体到乳腺增生症上,注重培护气血、注意调控情绪、适当锻炼身体。

5 小结

中医和苗医经过历代医家的传承、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通过对比认识,两者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认识极其相似,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面各具特色,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与现代医学共同构成当今的医学体系。通过一系列的研究项目,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诊疗较为完善,而苗医由于受到地域等限制,此类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对于乳腺增生症苗医的认识、诊治还需提高。苗医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具有较大的潜力等待挖掘,民族医学日益受到重视,加强苗族医学的探索,寻求苗医特色治疗方法可充分发挥苗医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发扬传统民族医学,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黎园屏,王松鹤.实用临床乳腺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

[2]马薇,金泉秀,吴云飞,等.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59-762.

[3]李玲.女性乳腺增生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8):131-132.

[4]于慧会,朱博,关磊,等.城市健康体检人群乳腺增生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4):439-442.

[5]李斌,廖秋月,王兆芬,等.中国女性乳腺增生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5):443-446.

[6]杜江,张敬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15-41.

[7]陆科闵,陆彝中.苗药方剂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238-242.

[8]折娅欢,张小花,武权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6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2):118-119.

[9]史振滏,刘国莉,路艺.柴芍乳癖合剂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4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5):105-106.

[10]宋少军,韩秀华,宋昕,等.开胸顺气针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0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2):57-58.

[11]郑振兰.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195-196.

[12]李敏萍,熊飛升,柴杰,等.穴位埋线结合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32(5):116-119.

[13]朱云云,卢四霞.耳穴埋豆治疗89例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75.

[14]张丽华,刘悦.浮针治疗乳腺增生症乳房疼痛3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8(10):46-48.

[15]刘建设,连爱玲,刘娜,等.乳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J].中医杂志,2013,54(21):1867-1868.

[16]刘佳子.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7]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3-115.

[18]宋晖,殷初阳,傅少梅.乳核散结片与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3):331-332,334.

[19]杨明英.内消瘰疬丸治疗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7-58.

[20]王斐,余之刚.再议“乳腺增生(症)”的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8,38(11):1232-1235.

(收稿日期:2019-09-17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贵州省苗医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黔苗医药K字[2017]017);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YFYYJSCX2018-08号)。

作者简介:吴永花(1993-),女,水族,博士,研究方向为苗医药外治法。E-mail:1125277422@qq.com

通信作者:王兴桂(1966-),女,苗族,本科,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苗医药外治法。E-mail:2417781127@qq.com

猜你喜欢

苗医中医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