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评价

2019-02-10王小芸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9期
关键词:影响评价

王小芸

【摘要】目的 对运动康复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研讨,以此来证实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而言,运动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慢性心衰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讨组,各25例。常规组进行普通的医学看护,研讨组则在普通的医学看护上,增加对患者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两组从患者的病情康复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比对。结果 经过10个月的跟踪观察,常规组病情恢复较好的人数为10例,研讨组为22例,常规组人数远远低于研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8%,研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常规组为28%,研讨组为68%,常规组护理体验严重高于研讨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良好的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心脏机能、改善心脏收缩扩张功能,减少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并发症的产生,对于减轻病情加重,提高护理体验,提升患者康复率以及改善我院运动康复护理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治疗的全面推行与实施。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老年慢性心衰;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通过对我院5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工作,对产生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得出如下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慢性心衰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讨组,各25例,分别进行普通的医学护理与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工作,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纳入标准:年龄区间均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常规组中男15例,女15例;研讨组男16例,女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进行正常的医院护理及看护工作,保证患者正常休息、饮食以及药物的按时按量服用,进行心理疏导、问题解答、保证病房环境卫生整洁以及心电监护工作。

1.2.2 研讨组

研讨组则是在常规的医院护理下,即保证患者正常休息、饮食以及药物的按时按量服用,进行心理疏导、问题解答、保证病房环境卫生整洁以及心电监护工作之外,增加对老年患者的运动康复护理治疗干预。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心室正常收缩运行无法正常实施,要对老年心衰患者进行食量的运动康复训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晨跑训练,每天早晨七点到八点进行晨跑,跑步距离不易太长,运动幅度不易太大。由于早晨空气比较清新,空气中杂质较少,每日坚持晨跑可以有效的帮助肺部有氧呼吸,促进血液流通,对于改善心脏肌理调节,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提高心脏供血量,具有较多益处。二是爬楼梯训练,每日用餐过后进行适当的爬楼梯训练,攀爬时间已经运动幅度要根据患者的心脏负荷状况而定,每日两次,注意坚持。三是健康操训练,在医院的康复训练中,一般都会制定较为科学、完善的健康操锻炼。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并且要每日坚持,健康操训练可以很好的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增强心脏负荷量以及血液流动,改善心室环境。其次,在老年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医护人员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患者进行体征变化实时监护,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医院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打分制,通过患者的病情康复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评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衰病情康复效果比较

通过实时监测与观察,可以得到结果,老年患者心衰病情康复效果较好的人数分别为:常规组10例,研讨组22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常规组48%,研讨组为88%,研讨组患者护理体验远胜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老年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常规组28%与研讨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老年慢性心衰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在人体中长期发展会加大人体心脏负荷,导致各个器官受损,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65周岁以下的老年人身上,在医学上属于一种常见的老年病[1]。主要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或者先天遗传因素,造成心室功能丧失,供血力度不足,心脏舒张能力下降,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呼吸困难、头晕胸闷以及其他器官损害引起的并发症。当前,我国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其病发率也在不断提高,老年慢性心衰疾病已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2]。老年慢性心衰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晚期症状,属于一种心脏机能丧失以及心血管受创较为严重的疾病,作为当今医学届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具有危害性强、难以根治、发病率高以及致命性的特点。并且,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常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严重者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猝死,危及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运动康复康复训练作为我国老年慢性心衰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应用性强、恢复效果明显、无药物副作用伤害以及操作性简单、便捷的特点,在我国慢性心衰康复治疗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康复康复训练可以很好的进行有氧护理、增强身体机能运行,进而促进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恢复,加快血流流动。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提升心室收缩与扩张功能,缓解心脏供血不足,避免其他器官受损,对于减少乏力、气短、失眠、肢体水肿、咳血、夜尿频繁等心衰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3]。因此,科学、合理的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于预防慢性心衰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延长患者寿命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院5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运动康复护理,经过10个月的跟踪观察,常规组病情恢复较好的例数为10例,研讨组为22例。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常规组例数远远低于研讨组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8%,研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常规组为28%,研讨组为68%,常规组护理体验严重高于研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表明: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康复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我国医学护理领域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我国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明娥,霍红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1(3):221-225.

[2] 李雪玉,王建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49(10):1257-1259.

[3] 叶常英,杨丽娟,马 力.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7):8-10.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影响评价
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综述
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
残膜污染防治与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
“营改增”对国企税收的影响评价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探析
浅谈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卫生陶瓷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