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孕引发的伦理与法律冲突之思考

2019-02-10王楚

法制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代孕伦理法律

摘 要:代孕作为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代孕让许多不能生育的夫妻看到了希望,但是也伴随着伦理和法律的许多冲突的出现。代孕作为一种无生育能力的夫妻实现其生育权和代孕母亲行使其身体权的有效方式,因此我国应建立开放的伦理框架,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相关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开放并规范代孕行为。本文从代孕引发的伦理和法律方面出发,阐述了代孕合理性的伦理依据和代孕合法性的法律基础,从而提出有条件开放代孕技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代孕;伦理;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2-0107-02

作者简介:王楚(1976-),男,湖北秭归人,肇庆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主任,法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法,民商法。

随着生殖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代孕技术的出现,使得受孕与生育儿女的方式得到革命性的改革。普遍被学者们接受的观点是:代孕是指单方或双方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无法孕育胎儿的一对合法夫妻,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借助代孕母亲的身体来孕育生育子女的过程。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对“禁止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的价值和意义,代孕也是如此,既然社会对代孕有需求,依赖现今发达的生殖技术又能实现代孕,它就应当具有现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代孕引发的伦理冲突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不能生育的夫妻仍然有一个希望拥有自己的小孩的强烈愿望。从人道主义的原则来说,他们的这种愿望要求合情合理,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理解。

(一)代孕母亲使家庭关系复杂化

代孕母亲是指妇女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不能怀孕,需要借助她人的子宫使受精卵着床并发育成胎儿的一种技术,又称为代理母亲。从当代的角度去思考,代孕技术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由代孕产生的孩子的归属问题,又给我们带来了难题。通过代孕生育的孩子会出现有多个父母,完全父母既是遗传父母也是养育父母,孕育母亲是指提供子宫进行精子着床的母亲。对于孩子的归属问题,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学者都比较主张以法律作为准则,来确定孩子的归属。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代孕家庭的稳定和睦,同时也有利于代孕技术的发展。

(二)代孕会使子宫工具化的伦理辩驳

代孕的伦理争议还渗透着女性意识和怎样看待女性身体的一些哲学思维,一些女性主义者和宗教认为代孕其实是一种出租女性子宫的行为,将女性的子宫作为一种工具来繁殖后代,这样就显得是贬低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不尊重女性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这样一种出租子宫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实际上儿童是不能进行买卖的,这是各国法律都所禁止的。因此,对于这种出租子宫的代孕行为,我们的主流社会是不支持的,同时也视为非法的。但是从医学上来讲,子宫是一个具有生殖功能的器官,代孕是一种造福他人的善举,在伦理上是说得过去的。

(三)对婴儿商业化的辩驳

当前,有的人认为代孕母亲有买卖婴儿的嫌疑,但是,实际上代孕与买卖儿童是存在非常大的区别的。买卖儿童是双方交易后,买方会拥有对儿童的任意处置权,但是代孕则不一样,代孕母亲生下的婴儿是具有法律权利的,而代孕契约只是让代孕母亲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权,从而把这个权利和义务交给他人,孩子还是一个主体受到法律的保护。利他代孕是一种在代孕过程中不会收取任何金钱和物质的代孕;合理补偿代孕则是委托夫妻要支付给代孕母亲一定的报酬,这里所说的报酬是指代孕母亲在怀孕期间所有的医疗费和误工费,并不是说这个费用是用来支付婴儿的,社会上也认为这种合理补偿的代孕是公平合理的,换成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帮助你的人还要自己去承担这些费用,所以说代孕不会必然造成婴儿商业的情况出现。

二、代孕引发的法律问题

(一)财产权的纠纷

由代孕所得到的孩子是否具有继承其养父养母和代孕母亲的财产,这些在我国法律中都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孩子在交给养父母抚养后,是否还可以继承其亲生母亲的财产呢?孩子又是否有继承养父母财产的权益呢?这些问题在法律上都是没有明文规定的,这就不能够保证孩子对于财产权的权益,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多法律上的纠纷。

(二)代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条款的合同。代孕合同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我国卫生部所发布的相关规章,但是并不能说明其是不具备有法律效力的。但是代孕合同在出现纠纷的时候,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纠纷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争议问题,法律上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规定,因为合同中涉及的是人的权利,法院很难说按照合同去强制执行。代孕作为一种时代进步的产物,是目前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家应当在代孕合同方面出台一些规范的法律法规。

(三)法律该如何规定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义务

我国的法律现在对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义务,只是对具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的规定,而对于代孕孩子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代孕孩子是否用对其养父母履行抚养义务?是否要对其代孕母亲履行抚养义务?还是双方都要履行抚养义务?在其养父母过世后,其代孕母亲是否有继续抚养他的权利?等等這些问题在我国的法律中都是没有规定的,这样如果出现纠纷,法院该用何法去进行审判?如果代孕合法化,这些都是我国法律所要面对的难题和问题。

三、有条件开放代孕技术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开放伦理框架

从心理上和情感上来说,如果能用自己能力来解决生育问题,基本上谁都不会愿意去求助于别人的,对于那些不能生育的夫妻,其心理上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会去求助别人来代孕的,但是又受到了伦理上的约束。我们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新的原则和价值观来面对新兴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伦理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这个社会所发展的速度和需要,当然,这样改变也是有理性的,传统的伦理观念不可能无条件的去迎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慢慢改善传统的观念,从封闭不断走向开放,但是一些道义的观念我们还是要坚持的,对于代孕,我们社会应当给予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和反对。

(二)加强管理监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于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够重视,到结婚的时候发现很多夫妻都不能进行生育,而代孕技术的出现,则是让这些不能生育的夫妻看到了希望,所以说代孕技术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为了更好让代孕技术服务于人类,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个新兴的行为,通过法律的制约来不断培养道德的自觉是目前代孕技术迫切需要的,但是法律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有很多东西法律还是约束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伦理道德和行政权利的管理监督,不断寻求探索一个多元化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动代孕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制定严格的管理体制,明确更多的代孕技术管理条例,管理监督代孕技术的健康发展,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三)加快相关法律的建立,严格规范代孕行为

目前,我国在代孕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是空白,因此,应加快相关法律的建立,严格规范好代孕行为,使其能够健康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人类。在制定代孕方面的法律应注意一些问题:代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在进行代孕时,法律要明确规定,精子和卵子必须是委托夫妇本人的,同时受精过程必须要在代孕母亲体外进行;还有法律一定要禁止进行商业性的代孕,一旦出现商业性的代孕,所引发的社会影响是严重的、恶劣的;要严格控制进行代孕的资格;建立严格完善的登记制度,对于代孕双方都要做好严格的备案,确保代孕的合法性和严肃性等等。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才能让代孕真正实现有法可依,为更多的不育夫妻实现其拥有子女的梦想,同时也为代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目前,我国是禁止一切的代孕技术的,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地下的应用,这也造成很多不良問题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想代孕技术在我国实行,首先要不断解放人们的思想,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对代孕技术的态度要持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我们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伦理道德的框架,加强管理监督,加快建立相关法律,严格规范代孕行为。

[ 参 考 文 献 ]

[1]李斌.代孕在法理与伦理之间[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郝志康.试论代孕引起的伦理问题[J].法学研究,2010(3).

[3]刘科.人类生育技术化与传统伦理框架的开放[J].河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1).

[4]王健.现代技术伦理规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171.

[5]王晓君.我国代孕的伦理和法律问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代孕伦理法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试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代孕”所生孩子抚养权归谁?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