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台前幕后

2019-02-10吴松营

党员文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邓小平谈话深圳

吴松营

回顾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更加认识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改革开放起到的决定性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就没有今天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人民生活也就不能从温饱奔向小康。

邓小平:“在重要关头,我还是要说话的”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共和国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政治风波。风波过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了中国人民及中共党内甚至国际社会议论的焦点。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七国首脑在巴黎开会,宣布集体制裁中国。之后,它们继续开动各种权力机器,包括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宣传的各种机器和工具,推波助澜,希望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就此彻底垮台。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接踵而至,更使中国的某些人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中,政治态度更加坚决和强硬,振振有词地要把“反对和平演变”作为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当然,也就更加谈不上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体制改革、推行市场经济,使国家的经济保持高速度增长了。

此时,“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尖锐的问题,搅动着已经在岗位上“全退”的邓小平的思绪。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强调经济“要实现适度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可惜,邓小平语重心长的这些话,没能够成为战略思路和方向。中国仍然像一艘缺乏明确前进方向的航船,不可能给力加速,只有随波逐流,甚至原地打转。

据有关数据显示,198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3.9%,1990年也只增长5%。这两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最低谷。不少企业倒闭,职工下岗,通货膨胀尽管从1988年近19%的高危状态降到了1990年的15%左右,仍然让广大老百姓喘不过气来,人心惶惶。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不得不承认:“比较突出的是经济效益下降,国家财政比较困难。”

邓小平对此当然不满意。1990年12月24日,他再次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突出强调,“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市场还是计划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邓小平坐不住了,1991年春天到了上海,开始了并非寻常的“谈话”。他希望通过上海的地位和作用,去影响全国并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1991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于2月15日至4月12日发表了署名“皇甫平”的四篇评论。其开篇就是《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接着又接连发表三篇评论,其要旨就是“要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对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不能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同资本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如果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改革开放、发展自己的良机。这些话语,在当时是何等明亮的思想火花!无疑是在沉闷的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道闪电!但是,全国稍有分量的报刊,绝大多数对“皇甫平”的评论文章都没有反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决定到深圳去,而且像他自己到深圳之后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在重要关头,我还是要说话的。”

担起全程记录邓小平谈话的重任

真没有想到,负责邓小平视察深圳期间谈话记录的重任会落在我的肩上。我当时是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被调去参加接待工作。

1992年1月19日上午9点,邓小平乘坐专列到达深圳,到迎宾馆之后马上就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同其家人商量后,只得在上午10点安排老人家去视察市容。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邓小平在深圳国贸大厦边视察市容边发表许多重要的谈话;在参观视察的路上,坐在中巴车上的邓小平常常会对周围的人发表一些重要谈话。22日下午,邓小平在深圳迎宾馆接见部分党政军负责人时,对在场的党政军负责人吹风。邓小平在谈话中主要强调,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谁就会被打倒”。

23日上午,送别邓小平之后,我马上同《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系统地整理邓小平五天来的谈话记录。

我们从23日中午开始连续奋战近20个小时,最后形成一份《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谈话记录》,共13000多字。这主要是作为档案之用。

经过反复思考、筹划,3月26日的《深圳特区报》以最显要的版面和最突出的手法发表了署名“本报记者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立即在广大读者中引起轰动。3月3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转载了《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各大报和全国各省区市几乎所有报纸,也都在这一天的头版显要位置转载。各省区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也纷纷转载、转播。

南方谈话促成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突破新成果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四大隆重召开。在这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确定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党内外“姓社”“姓资”的争论被画上了休止符。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新的高潮。

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1992年1月的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更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没有媒介的新闻舆论推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不可能那么快速、广泛地传播,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更加曲折,中国甚至世界的历史都可能要改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8月 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殷欣奎荐自七一客户端/《世纪》)

猜你喜欢

邓小平谈话深圳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红色读物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