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分析和对策──基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的运营实践

2019-02-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孵化器考核科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政策设计到模式创新的历程,在数量、质量、种类以及服务功能、孵化效果、社会网络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的突破和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孵化器4000多家,场地面积超过1.2亿平方米,在孵企业近18万家,创业带动就业250多万人。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国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将达到1万家,国家级孵化器超过150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超过3000家。30%的国家级孵化器建成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专业孵化器超过40%。

(来源: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考—科技部火炬中心 陈晴)

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找出孵化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和促进孵化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孵化器本身以及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现状

目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级主管部门均对孵化器的绩效评价制定了相关的指标评价体系。本文以国家科技部、安徽省、合肥市制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考核指标作为分析目标,指标评价体系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表2 安徽省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表3 合肥市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分析

各级管理部门对于孵化器的考核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服务能力、孵化绩效与社会贡献。

对于孵化器服务能力的具体指标评估内容中,国家科技部、安徽省、合肥市有部分考核指标的内容是相似的,比如:服务人员数量、接受专业培训的孵化器从业人员比例、创业导师数量、孵化器签约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孵化器融资服务等,除此以外,国家科技部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的考核中,对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情况和服务效果、孵化器在创业苗圃和加速器建设方面的工作、国际合作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孵化器的服务收入以及获得的荣誉等方面也被列为考核指标内容中,这也进一步引导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全链条化孵化方向发展,鼓励孵化器开拓国际合作,促进孵化器积极开发孵化增值服务。而安徽省对于孵化器服务能力的考核内容虽然也有6项具体指标,但是6项指标中的5项指标都是与孵化器的服务人员团队建设相关的,对于孵化器的资源聚集、融资服务、持续发展方面的考核指标稍显不足。

对于孵化器孵化绩效的具体指标评估内容中,国家层面更加偏重对孵化企业的质量要求,其中既有数量指标,也有效率指标,不仅对在孵企业的培育情况进行考核,还有对毕业企业的考评指标,与省、市对毕业企业的考核指标不同的,国家层面不是对毕业企业数量和毕业率进行考核,而是更注重毕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突出考核毕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缴税金额,鼓励孵化器向培育高质量高成长企业的方向发展。省级层面对孵化器的孵化绩效考核指标包括9项内容,其中6项均是与孵化企业数量和毕业企业数量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指标,更多偏重于孵化规模,更加注重载体建设和企业集聚,缺少对孵化器科技创新服务、主体培育、产业培育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对于企业创新能力考核指标的权重较小。合肥市的层面对孵化绩效方面的考核内容包括每千平米在孵企业数、每千平米新增在孵企业数、高企、发明专利、年毕业率等四个方面,孵化器投入产出方面的有效性和孵化空间的经营效率所占比重较多。

对于孵化器社会贡献的具体指标评估内容中,省、市的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孵化器品牌特色和成功企业两个方面,国家层面则从品牌特色、成功企业和吸纳就业三个维度对孵化器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突显了孵化器在带动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进就业,深化创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贡献,使孵化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就业源”。

综合以上分析,评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指标,应该将数量与质量并重,企业孵化与创新培育共举,注重孵化器的创新培育能力、产出水平和持续产出高质量潜力的综合评价。

三、基于创新院公司的运营实践与对策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院公司”)于2014年由合肥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的创新平台。创新院公司于2017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80多家。创新院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技成果为基础,探寻技术产业化发展方向;结合合肥市产业发展需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学科优势,建设精准医疗、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产业共性平台;加强与投资基金的合作,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面对各级管理部门对孵化器的发展要求,以及孵化器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院自身优势,满足企业创新创业的新特征,成为其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创新院公司作为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吸引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通过企业孵化培育、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投融资等举措推动企业孵化培育,持续加强与科研人员联系,通过工程化服务平台,加深企业对各项技术及成果的了解,推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技成果与地方企业需求的衔接。在此基础上,遴选优秀项目进行孵化。不成熟项目技术将被引进到工程技术中心进行技术的二次熟化,即通过技术的中试,缩短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距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孵化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参与孵化器建设,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来源渠道,引导适合转化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的输入创新院,吸引优质创新团队创办企业,坚持孵化企业的增量优选,形成孵化器发展的“动力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科院的品牌特色,依托人才、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提升孵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培育高质量高成长企业,分享企业成长发展收益。

(二)深化服务能力建设

强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以创业者需求为导向,建立创业导师与在孵企业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辅导模式,针对企业在战略定位、技术开发、市场渠道、企业投融资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通过创业导师的辅导,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波助澜,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持续提升孵化器运营管理团队的从业人员水平,增强孵化器增值服务能力建设。围绕创业企业实际需求,巩固提升基础服务运营效率,积极开拓创业辅导服务和创新支撑服务等增值服务。在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成长不同时期,提供创业咨询、团队搭建、产品改进、财务顾问、市场拓展、技术成果评估、科学实验等多要素资源。整合孵化器与知识产权、法律、投资机构、咨询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深度合作,提升孵化服务综合能力。

(三)强化全链条孵化功能

创新院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产业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培育+科技投融资”全链条孵化服务链,通过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工程化样机,并以创办初创型企业来进行孵化,坚持创新驱动。紧密结合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服务平台,通过创业活动、创新培训为企业提供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双创高地。同时,建立了“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资本+政府投资基金+中科创投+风险投资”多元化、多层次、链条化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孵化器与投融资的相互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与资本对接,加强资本驱动功能,满足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新型研发机构能力的提升推动孵化器创新型初创企业的孵化,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助力初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链条孵化服务链的功能强化,使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紧密结合,共同成长发展。

猜你喜欢

孵化器考核科技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科技在线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科技在线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