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2-10李瑞
李 瑞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脑梗死在临床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具有极高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尤其该疾病难以完全治愈,大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一方面给患者及其家庭增添巨大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虽然临床好转出院,却由于后遗症不能更好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基于此,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时施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分析出临床应用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确定入选研究的患者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新发脑梗死,并且符合《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确定入选标准后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为X组与Y组,各为40例。X组(n=40)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区间51-75岁,平均年龄(60.58±4.51)岁;平均病发时长(3.09±0.81)d;Y组(n=40)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51-73岁,平均年龄(60.42±4.33)岁;平均病发时长(3.05±0.76)d。将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
1.2 护理方法
Y组(n=40)施以普通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常规宣教、日常照护和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X组(n=40)除了普通常规护理模式外,在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24小时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早期良肢位摆放。有研究表明,尽早给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是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预防并发症方面有良好效果。我们在患者入院后给予肢体肌力评估,由责任护士进行良肢位宣教,每班协助或者督促患者采用良肢位体位,病区电视定期播放良肢位摆放视频,帮助家属和患者每间隔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正确采取良肢位体位,同时有效防止出现压疮,为患者减轻治疗痛楚。(2)心理疏导。由于脑梗死疾病中老年群体居多,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征,在病发后不仅会使其生活质量降低,大部分患者难以适应,从而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改善预后。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积极展开心理疏导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护士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言语功能训练。语言功能的训练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逐渐开始进行,第一步是对患者咀嚼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叩齿、噘嘴等动作,同时指导舌尖左右活动,逐渐恢复语言中枢的控制力。第二步就可以开始指导患者练习伸舌与缩舌。可以先练习简单的拼音发音,再进一步尝试单个字发音以及词语发音,乃至一句话的发音。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很快地掌握发音的诀窍,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亲身示范,务必耐心亲切地去指导患者练习。(4)肢体功能训练。早期为患者做肢体被动活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按摩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进行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每次大约需要30min,以保证患者能够找到舒适的体位进行训练[2]。训练早期时,为了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和动作,需要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锻炼,以正确的方式来促使患者得到良好的肢体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同步记录2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成效。(1)护理成效的判定标准采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该量表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低,患者状态越好。显效:患者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有效:患者病残程度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60%-89%;无效:患者病残程度>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6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范围介于0-42分之间,重度卒中:21-42分;中重度卒中:15-20分;中度卒中:5-15分;轻度卒中1-4分;正常0-1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完全残疾:低于20分;重度残疾:介于20-40分之间;中度残疾:介于41-60分之间;轻度残疾:介于61-89分之间;正常:90分及以上。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水平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
2 结 果
2.1.2 组的生活质量情况
X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6.25±11.79)分,Y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5.92±9.50)分;X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Y组,(t=8.4920,P=0.0000),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2 组的护理成效情况
X组患者中,有效共有39例,总有效(97.50%),无效有1例,占总比(2.50%);Y组患者中,有效共有30例,总有效(75.00%),无效有10例,占总比(25.00%)。相比于Y组,X组的护理成效得到明显提升,(x2=8.5375,P=0.0035)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我科主要是对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模式,为了强化神经功能系统的良好运作,方便后续的一系列治疗工作,我们对患者进行身体以及四肢的锻炼[3]。常规的基础的护理模式并不会对患者实行躯干功能及个体化的训练,这是对脑梗死患者实行基础的康复护理模式的弊端所在,弱化了护理的恢复理念。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早期融入康复理念,给予良肢位摆放,为后期肢体恢复奠定良好的康复基础,等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语言功能康复,强化了护理的功能性,在新时代下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让家属更加的满意。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表明,X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Y组(P<0.05);相比于Y组,X组的护理成效得到明显提升(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中施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护理成效可观,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加速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医疗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