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
2019-02-10杨继云
杨继云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在进行手术操作中辅之以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早期康复。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且任务繁重,在实施中较小的细节失误会对患者的护理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1]。本研究就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现总结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纳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及诊断满足手术治疗的要求;均未存在手术禁忌证;均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了合并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对比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比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0例、20例,年龄为57-80岁,平均年龄为(68.5±2.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18例,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67.5±2.3)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检测、手术配合及药物指导等方面。观察组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内容为:(一)标准流程建立,建立明确的手术室工作各流程的顺序和内容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手术前期进行手术室设备、仪器、物品器械等全面细致的检查,加强对仪器设备参数的调试,并在术前1h指导患者开展术前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核对患者的信息。实施手术中应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手术类型、同意书、用药、麻醉等方面内容的核查。并遵照手术实施要求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在对患者进行伤口包扎后,对物品清单进行再一次核对,护送患者至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最后做好手术室的清洁和清点工作,及时补充手术使用的相关无菌医疗物品。(二)细节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对手术室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在与患者交谈沟通中做好自身形象管理,注重语言态度、护理礼仪及谈话内容,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感。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及时与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方面的互动和交流,缓解患者对手术室环境下产生的紧张、恐惧等情绪。督促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制定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执行力,定期清点和摆放,并做好取放和使用记录[2-3]。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前者使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护理人员形象、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进行评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后者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手术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及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5.0,计量资料(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人员形象(8.8±0.5)分、术前护理(9.2±0.7)分、术中护理(8.9±1.2)分、术后护理(9.3±0.4)分;对比组护理人员形象(6.4±0.7)分、术前护理(5.2±1.2)分、术中护理(5.3±1.1)分、术后护理(5.1±0.7)分,差异明显(t=19.727、20.359、15.637、36.836,P值均为0.0000)。
2.2 比较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34例、一般14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对比组满意30例、一般11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2%,差异明显(x2=5.0051,P=0.0252)。
3 讨 论
手术室为医院开展患者抢救和救治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手术室日常管理工作带有繁重化、节奏紧张化的特点,如果稍有差池,则会对患者的手术进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在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护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要求医院加强了对手术室物品、人员及工作流程、内容标准几方面的重视,通过制定全面化和精细化的规定,督促护理人员在指定的标准化流程中大力落实,本着细节化、人性化的工作理念,为患者提供专业、舒适、安全的手术室治疗环境。同时护理人员从自身形象、服务态度、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水平,进而改善了护理满意度[4]。
综上,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给手术室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