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2019-02-10邓秀琼
邓秀琼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不仅会引发肺动脉栓塞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且对家庭、社会均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更会引发产妇个人身心问题,影响生活质量[1-2]。因此,为了更好地寻求治疗护理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对产后1258例产妇,筛查出12例曾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产妇,且有一例产妇具有下肢静脉滤网置入治疗史,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开展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 2例患者年龄3 5~4 4岁,平均年龄(39.51±3.32)岁;分娩方式:顺产3例,剖宫产9例;发病时间为产后2~13 d,平均发病时间(7.52±5.10)d。临床主要表现形式: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疼痛;患例肢体周径比例增大2.5~10 cm;日常活动或长时间站立时肿痛、疼痛程度加重;活动受限;肿胀处皮色暗紫;皮表温度显著高于其他正常皮肤组织。所有患者均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及实验室检查D-2聚体异常升高而确诊,必要时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
1.2 治疗
对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遵医嘱予发下注射克赛抗凝、去聚、活血等综合治疗。对于发生中央型的DVT产妇行腔静脉滤器植入后抗凝溶栓治疗后。治疗后所有产妇患肢肿胀消退程度>90%,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为0级、Ⅰ级,肌胀力基本恢复正常,肢体周径缩小至较侧大0~2.5 cm,经B超检查示患肢血流明显改善。肿胀基本消退10例,轻度肿胀2例。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DVT产妇及家属极易在患病后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需要临床医师不断的关心和悉心的照顾,尽量满足其各种合理要求。向产妇解释该病的发生原因、针对行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指导患者正式疾病的发生原因。积极鼓励患者,可通过看视频、音乐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采用松弛法放松患者身心。
2.2 方法
对于采取综合治疗的产妇,要求发病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禁止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抬高患肢,高度需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膝下勿垫枕。病房温度保持在25℃左右,可适当通风但避免冷刺激,床上翻身、抬腿等活动时需专人看护指导,避免动作过大。忌对患肢进行按摩、热敷,以防血栓脱落引发肺动脉栓塞。
2.3 观察双下肢情况
注意患肢肢端循环,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有无肿痛加重等,皮色、皮温、肿痛程度变化。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测量肢体周径,并与健侧肢体进行对比,以此观察治疗效果。
2.4 腔静脉滤网植入后护理
在健侧股静脉穿刺后使用棉签压迫穿刺点10~15 m分钟,予以加压包扎,出血严重时使用沙袋固定在穿刺点压迫6小时。体位采取平卧健侧肢体伸直,静止6~12小时,术后2~3 d内以卧床休息、床上简单活动为主。患肢肿胀的逐渐消退后,可在生命体征稳定状态下增加下床活动量。指导产妇穿戴医用弹力袜。
2.5 密切观察
观察出血情况以及皮肤粘膜是否有瘀点、瘀斑、鼻衄等,监测恶露量及大小便情况。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通过指标予以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脏器出血的发生。
2.6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及家属在产后正确进行产后修复,在坐月子期间充分休息避免操劳,忌久站、久坐,定时活动。内衣裤、袜子选择保暖、柔软、透气、舒适面料。饮食方面保持营养均衡,必能因坐月子从而多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应多食高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日常饮食可多喝汤类,保证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定期复查下肢B超及抽血查凝血功能。
3 讨 论
产后并发DVT关健在于病因预防,特别是剖宫产术导致静脉内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液滞缓等因素,是剖宫产术发生DVT的主要病因[3]。通过健康教育后,使产妇正取饮食,降低血液粘稠度发生几率,督促产妇有计划地完成各种通过各种被动或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瘀滞,需要护士或家属予以监督[4]。重点关注心理状态变化,予以心理护理,使之尽快调整心态。以上护理措施对取得产妇信任和理解具有一定作用,在赢得产妇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这是也是临床医师和护士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首要条件。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落实各项措施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