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工作的对策研究

2019-02-10刘绘锦

21世纪 2019年1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枫桥治安

文/刘绘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不断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和时代内涵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55年前,浙江诸暨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回顾55年特别是15年来发展历程,“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了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经验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充分反映了以“枫桥经验”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充分说明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时代内涵,对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建统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大优势,是基层实力的定海神针。

(二)人民主体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基层治理之中,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坚定支持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初心所在、力量所系。

(三)“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路径。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规矩、以德治扬正气,最大限度地把特色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创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四)“四防并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手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必须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织密各类风险防控网,切实把矛盾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者并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网上和网下相衔接、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核心要义,也是提高风险防控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的重要手段。

(五)共建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格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构建党委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开了共建共享的通道,体现了大社会观和大治理观。

近年来湖南省治安防控工作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湖南省各级公安机关,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融入全省公安风险防控攻坚战和基层基础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从防控理念、防控手段、防控机制、防控网络等方面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科技信息多点支撑、治安要素多网管控、前端感知多层叠加、打防手段多维拓展、社会力量多元共治”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新格局。全省社会治安呈现出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2015-2017年,全省刑事立案连续三年分别下降14.56%、17%、17.5%,特别是街面抢劫、抢夺案件呈断崖式下降。公众安全感达到90分以上,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更有力的保障。通过持续努力,我省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社会面巡逻防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和公安武装联勤巡逻常态化;加强全省公安检查站建设,建成9个省际检查站、62个环市州检查站,240个环省、环市州电子卡口,环省、环市、环县 “三级防控圈”初步形成;加强视频巡查,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和大部分城区派出所建立视频监控中心(室),对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开展视频巡查。

(二)注重科技信息化应用。开展公安大数据建设,加强公安内部和社会数据的归集,整合公安业务数据356类180亿条;加强视频监控建设应用,全省公共部位视频监控探头达21万个;积极推广应用三维实战地图、人像识别、无人机、云搜索等新科技。长沙运用鹰眼、无人机、人脸识别、电子围栏和人员聚集热力图等新技术,圆满完成世界杯亚洲区中韩足球赛安保任务;怀化利用人脸识别对高危人员进行动态预警、实时管控;株洲、永州等地探索建立无人机警务航空队伍。

(三)注重治安要素管控。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将全省重点人员纳入情报平台一体化管控系统动态管控。依托“风控”系统,实现对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共排查重点群体人员数万人、重点行业单位15万个、重点场所部位21万处、发现风险隐患9万余处。加强重点物品管控,深入开展缉枪治爆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管控,严格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全国首创全省 “公安检查、邮政处罚”的公安、邮政联动机制。

(四)注重基层基础工作。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全省派出所总警力达22678人,占县市公安局的46%、城区公安分局的60.2%,全省4628个警务室,配备民警5093人,城区派出所社区民警配备率达100%。推进重点领域实名登记,全省寄递实名总体信息化率达87.5%,全国排名第4;全省199个长途客运站全部实现乘车实名制,旅业系统联网旅馆2.6万余家,实名登记率达95%以上;采集录入“一标三实”有效数据1.38亿条。

(五)注重多元联动共治。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推广岳阳110与“12345”平台联动、分流非警务警情的做法,110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怀化、邵阳推行司法员驻所调解,张家界、益阳、湘西州依托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落实“三调联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形成长沙“红袖章”巡防、永州“万人义警”、株洲、娄底“安保+保险”等多种社会化防控模式。

加强新时代公安机关治安防控工作的若干思考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与日俱增的背后,不仅要求公安机关多破案、多挽回损失,而且要求少发案,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作生活深度融合,各种新技术新业态迅猛发展,这些对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只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转化为加强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以构建防控识别圈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立体防控效能。一是全面加强“三圈防控”建设。在省际、市际、县际道路出入口,科学布建公安检查站、临时治安卡点、移动检查车或电子卡口。完善常态化信息采集和查控勤务,在重大活动、敏感节点期间和发生重大警情时启动等级查控勤务,及时发现掌控关注人员动态轨迹,有效查控可疑人员、车辆和物品,提升“四门落锁”实战效能。配备人脸识别、车牌抓拍、X光机、人证核验、移动终端特征采集等智能感知设备,全面采集相关数据,实现对各类动态信息的全时空感知。对关注人员、车辆时空轨迹进行智能分析和圈层传递,实现“触圈报警、实时预警、及时布控、有效查控”。二是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落实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带头巡逻、公安特警屯警街面、重点部位高峰勤务和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以“见警力、压警情、控发案”为目标,以“1、3、5”分钟快速反应为核心,以“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为重点,整合巡警、特警、交警、派出所巡逻力量,组建专职“快警”队伍。在人流密集、治安情况复杂、发案率较高、警情较多的区域,布建街面警务综合服务站(警务移动平台),配备相应的警力、车辆和装备,实行网格化巡逻防控,并依托警务移动平台、巡逻处警单元与110指挥中心无缝对接,实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警情,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三是全面加强重点部位管控。以跨区域客运站点的源头管控和落地查控为关键环节,加强进出机场、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港口码头的人员、车辆、物品等信息采集,相关行业公安机关将人员、证件、票务信息实时汇聚至公安大数据中心,地方公安机关将重点关注人员信息按需推送至相关行业公安机关,建立起行业和地方公安机关同步查控机制。重点加强中心城区和广场、车站码头、公园、学校、医院、农村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巡逻防范,

(二)以治安要素管控为手段,进一步提高专业防控效能。一是全面加强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加强对涉恐、涉枪涉爆、涉毒、个人极端等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按照“适当压减数量、提升管控质量”思路,进行全面摸排,进一步澄清底数,依托信息系统,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措施,严防发生重大现实危害。二是全面加强行业场所和单位内部管控。加强旅馆、典当、公章刻制、寄递物流、机动车修理、网吧、娱乐场所和保安服务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将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3D打印、网约车等新业态纳入监管,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实名登记备案、信息采集共享和技术监测预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改进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银行、水电油气热等重点单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督促落实单位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完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对城市广场等八类重点部位全面加强物防技防建设,推动落实水泥墩、隔离栏等硬质隔离措施,实行人车分流。三是全面加强重点物品安全监管。以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民爆物品、易制爆物品、剧毒放射物品、烟花爆竹等6类物品为重点,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购买、销售、运输渠道和使用环节治安管理,严防非法流散社会。落实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最大限度切断利用寄递物流贩运危险物品渠道。

(三)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提高源头防控效能。一是全面加强派出所基础建设。公安机关治安防控的根基在派出所。大力实施“派出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实派出所基础防控工作。进一步充实派出所警力,确保全省派出所实有警力达到县(市)公安局总警力40%、城区公安分局总警力50%以上。全面推进派出所基础设施提质改造,每年新建改扩建一批派出所。加快推动派出所职能转变,明确派出所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采集和服务群众等基础防范工作职责,把社区警务和巡逻防控作为基本勤务模式。大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全面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推行农村派出所片区联勤警务机制,实行片区治安联防、案件联侦和案事件处置联动。二是全面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治安防控,充实农村治安防控力量,做强农村警务工作。按照“人员到位、保障有力、机制健全、管理规范、注重实效”的要求,以建制村为单位,全面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确保每个建制村至少配备1名专职驻村辅警,设置1个驻村警务室。三是全面构建人力情报网络。人力情报工作是传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基础工作,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围绕治安要素,突出重点组织、重点人群、重点阵地(行业)、重点事态、重点专案,积极构建应建必建、覆盖严密、渠道广泛、布局合理的人力情报网络,使公安机关更加耳聪目明,对社会的管控更加严密,对各种敌情社情掌握得更加全面及时,各项防范打击处置更有针对性。四是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实名制工作。大数据时代,公民身份信息是识别各类社会关系的唯一标识。实行重点领域实名登记制是公安基础工作的重点,中办、国办对此专门下发工作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入推进“一标三实”等基础信息采集,建立健全动态化、信息化人口管理模式,确保采集率、准确率、及时率达95%以上。持续推动旅馆、出租屋、网吧、机动车修理、租赁和娱乐服务人员、寄递物流、长途客运等重点领域实名登记和数据归集,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碰撞比对,实现对重点人员、车辆、物品等活动轨迹动态管控,实现精准防控,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四)以科技手段运用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智能防控效能。一是加强治安防控信息化建设应用。深入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建立治安防控基础信息资源库,协调归集社会信息,汇聚防控要素数据,对接公安数据中心,为治安防控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建设治安防控平台,依托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建立符合实战规律的智能分析模型,强化专业研判,实现对治安防控态势的智能感知。二是加强防控感知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全域、全量、多维、即时的数据感知要求,加强物联网新技术在治安防控领域中的应用,对“人、地、物、事、网”等防控要素全面自动感知识别,升级改造公安视频专网,研发建设符合防控实战需求的创新型应用,通过公安视频传输网络与防控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构建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防控感知体系,推动治安防控重心从应急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型。通过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移动终端特征采集等手段,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是全面加强“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在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点部位,全面建设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推动向乡村主要路口、重点部位延伸。在城市人群密集的广场、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建设高空视频监控系统。整合联网公路交通、公共部位、重点单位和社会面自建视频图像资源,接入城区派出所综合警务指挥室。建立完善规范化的视频作战流程,进一步拓展视频图像技术的深度应用。

(五)以联动融合共治为保障,进一步提高多元防控效能。一是推

动多元共治。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主动对接各行各业,推动整合各有关领域、部门的资源力量,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合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送、办案协作提前介入等制度,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加强警企合作,引导行业性、专业性组织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二是推动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的基础在社会、力量在群众。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以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相互补。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好纠纷隐患排查、社会治安防范等工作。全力动员街道、社区综治力量,全力动员“红袖章”、“义警”等治安积极分子参与巡逻防范。充分发挥保安员队伍规模大、接触面宽、信息渠道广、具有专业技能等优势,积极引导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三是推动良法善治。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佳模式。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社会治安防控,针对新领域、新业态、新型犯罪加强研究,推动治安防控领域的修法改制、立法建制工作。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按照法治思维,从法律层面研究解决办法,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枫桥治安
Me & Miss Bee
枫桥夜泊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新形势下县级市司法软环境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