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格局
2019-02-10夏文斌
夏文斌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及关于法律、道德、历史等基本政治理论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西方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中国的进步不是凭空而起的,当代中国所确立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是关起门来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伟大的实践进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就在于这样的理论管用。 学理论,要管用。 管用就在于既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对变化着的实践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他们愿意去探究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轨迹,更愿意搞明白人生的真谛。 面对这样一批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如何给他们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绝非是一门课程、一个老师、一所学校的事情,这件事关乎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乎到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大问题。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我们从中华五千年历史再出发。中华五千年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不仅为中华民族所拥有,也为全世界所拥有。中华文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所构成的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今启迪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无论是儒家文化守秋序、讲礼仪、重诚信,还是道家文化重批判、讲自由、守公平等,都是中华文化对建构美好世界的重要思想和举措。这些思想和举措也构成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治理的重大贡献。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脉络来说,我们必须将中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有机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结构中, 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文化基拙,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如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才有厚重感,才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水乳交融。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我们从170 年来中国近代的变局再出发。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曾经引领人类文明数千年,其间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但进入近代以来,由于世界历史的开启,欧洲工业革命所
带动的世界交往的普遍扩大,欧洲列强借机在全球范围内掠夺财富,侵犯别国主权。 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变局中,中国开始落伍并任人宰割。 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变局,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当然需要
解读,并且要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去解读,如此,才能让广大青年学生更增添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感。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我们从90 多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再出发。进入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华民族何去何从,又一次十分严肃地摆在了各族人民的面前。正是在这样一个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正是许多志士仁人在探寻民族出路而出现迷茫的时刻,一个弱
小但却伟大的党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的优秀群体出现了。 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发动群众,他们深明大义,家国命运同当。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华民族面临危难的局面出现了转机,中国人民的希望和信心重新被激发。正是由于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毫无疑义,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沿着我们建党、强党的历史轨迹,沿着中国共产党处理世界和中国重大事件的胸怀和智慧的轨迹,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我们从新中国成立70 年特别是从40 多年改革开放的大势再出发。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彻底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 广大人民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显现。 但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一出现就是完美无缺的。一方面,敌对势力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将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者们而言,总有一个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付出了代价,总结了经验,最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对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当然要对之进行分析研究,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何以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何以能够转化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将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