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服务职业培训的实践探索—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同策房地产学院为例

2019-02-10姜能涛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校企学院

姜能涛

(苏州市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要达到3.5亿人次以上”。职业培训是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力市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具体体现[1]。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围绕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进行了研究。比如,崔晓杰[2]指出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模式需要创新,并提出五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模式;周国润[3]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会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健全反馈等相应对策;王绍良等[4]站在校企合作的角度,从顶层构建了校企合作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从运行、管理、保障三大方面的十项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职业培训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李旭海、陈西青[5]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职业培训包”的建设路径。综上所述,目前理论研究从宏观模式到微观操作都进行了探索,但是实践研究相对较少,鲜有研究站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的视角,依托企业学院开展职业培训的实践探索。为此,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同策房地产学院为例,从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服务社会职业培训的视角进行对策研究,期望在实践上能够为其他院校、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培训需求获取的有效性不足,影响后续工作开展

需求分析是整个职业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获取需求是对培训对象需求的普遍理解。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全日制学生为主的学历教育,对社会、企业(行业)的职业培训需求关注度不足,在职业培训服务之前开展相应的需求调研等活动不深入,对企业(行业)及学员的反馈信息理解不够充分,无法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培训需求,因此直接影响了培训后续环节的效果。

1.2 职业培训资源有限,阻碍项目拓展

职业培训资源分为设备、设施等硬件资源和教学、师资等软件资源。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国家及省示范校、骨干校等项目的建设,教学、办公及实验实训等硬件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但硬件资源主要围绕全日制学生的人才培养,匹配学历教育的教学需求,与职业培训的需求有差别;在软件资源方面,高职教师硕博比例、学历水平较高,理论功底深厚,但大多缺少一线从业经验,对职业培训中实操、实践类课程的驾驭有一定难度。这两方面从客观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对职业培训项目的拓展效果。

1.3 职业培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学员需求

课程是职业培训工作的核心,职业培训课程不同于学历课程,其理论性、系统性要求相对较低,更侧重于内容的实践性、专业性、时效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独立研发职业培训课程的能力有限,主要采取改造现有学历课程,比如压缩或者选取部分内容为主要模式。因此,培训内容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不能满足学员需求。

1.4 职业培训组织、实施未体现自身优势,无法调动学员积极性

教学组织、实施是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也是学校的“核心业务”。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管理还是教师个体对教学内容进度的把控都比社会培训机构有优势,因此学校在面向社会和企业(行业)服务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培训全过程组织的规划、设计、跟踪、实施和评价。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职业培训组织、实施过程还是围绕“单一课堂”,无法从多个方面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1.5 职业培训结果缺少关注度,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职业培训中无论是学员还是企业在选择或者评价培训服务机构时,培训结果至关重要,特别是职业技能培训,学员及企业要求做到学以致用,培训效果要达到投入目标,而现在培训机构及学校在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服务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获取培训项目及培训过程,而对培训后效果评价、学员职业技能改善及跟踪服务投入较少关注,更多是象征性回访。因此,职业培训的后续服务有待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2 基于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服务社会职业培训的实践探索

2.1 对校企合作开展职业培训的再思考

从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全过程来看,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资源准备、组织实施及后续培训跟踪服务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学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思路、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社会职业培训主要承担者有职业院校(包括普通中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大学等)、社会培训机构、用人企业。其中,职业院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企业作为用人主体最了解市场需求,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正是资源与需求的对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主体,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说,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如何发挥好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是校企合作改革突破和创新发展的一种合适载体,是吸引企业参与、激发办学活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2016年1月,苏州市职业大学与同策房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同策房地产学院,对行业人才职业培训进行创新探索,围绕职业培训全过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机制和实施方案。

2.2 基于“同策房地产学院”开展职业培训服务

1) “发现式”培训需求分析。企业职业培训需求可分为显现的培训需求和潜在的培训需求。前者能够由同策公司或者其他企业根据岗位职责等直接提出,而后者往往和企业战略相关,作为“当局人”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反而容易忽视这类重要需求,社会培训机构因无法长期深入企业也较难发现。学校培训者作为“旁观者”,通过同策房地产学院合作平台,深入走访调研同策公司、参加企业实践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把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培训需求,从而助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学校通过同策房地产学院在同策公司及相关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定期安排教师入站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深入企业从事实践活动,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与企业培训部门定期交流的研讨机制。

2) “双共享式”培训资源筹备。硬资源方面,学校与同策公司以共建共享方式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实训中心”,设计从前期策划到案场销售等8个实训单元,实现校企学生、学员的“双共享”。另一方面,为实现真实职业情境中的职业技能实践,同策苏州公司精选前期项目、在售项目、尾盘项目等不同阶段销售案场向培训班学员开放,提升实践专业技能;软资源方面,主要体现在师资“双共享”。在学院培训师资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混编”师资团队,通过双向培训已有17名企业专家进入学院师资库,“混编”师资团队实现了强理论、擅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服务于学校教学工作和企业、社会职业培训工作。校企“软”“硬”资源的“双共享”使双主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职业培训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3) “主动参与式”培训课程设计。传统企业职业培训不论是对外委托给社会机构还是高校,受训企业一直是“甲方”心态,在提出需求后往往抱着“坐、等”心理被动接受“乙方”提供的课程内容,而“双主体”管理机制作用下,同策房地产学院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之一,从课程设计开始,同策公司就作为“主动参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的培训课程内容体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保证了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度一致性。同时,培训课程对准员工岗前培训更符合企业、学校客观要求,更符合房地产营销行业职业需求的“双课程”体系,能够同时满足在职员工(含社会人员)和在校学生(准员工)的职业培训需求。目前,依托同策房地产学院已经开发了5门面向营销专业和行业的“双课程”,每年受益学员超过1 000人。

4) “学分制式”培训组织实施。培训实施是培训的实质阶段,直接决定培训成败。借鉴学校“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发挥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性的优势,同策房地产学院对企业及社会学员进行可持续性的培训学习规划,如每位员工必须在一年内学习哪些课程、参加什么培训、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等。同策房地产学院利用学校在“学分制”管理方面多年的经验,将培训内容量化成学分,规定达到完成培训的学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同策房地产学院借助“同策房地产学院平台”,实现部分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学分互认替换,如“房地产市场研究与客户拓展策略”“房地产销售流程与服务技巧”等,进而可以将职业培训与学校学历教育有效衔接起来,提高学员参与积极性。

5) “售后跟踪式”培训成果转化。传统的企业职业培训模式中,培训主体更多注重前期沟通拿到培训项目、完成培训任务,不注重“售后”环节,忽略对培训成果的评价。而“同策房地产学院”利用学校和企业丰富的资源,对学员实施职业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培训成果落地转化成企业经营效益。对同策公司或其他受训企业进行后期跟踪,一方面可以完善“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持续改进培训项目,形成良好的培训反馈互动机制。对社会学员在完成职业培训后进行持续跟踪,而且还借助“同策房地产学院”的企业资源帮助学员在高层次用人平台高质量就业,使职业培训效果充分体现出来。目前,通过“双课程”培训方式进入同策公司就业的学员已达到每年150人左右。

3 结语

同策房地产学院既是校企一体化服务企业职业培训的载体,又是学院职业培训项目开发和落实服务的手段与途径。校企共建“同策房地产学院”,实施“双主体”服务社会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希望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依托“同策房地产学院平台”,面向同策公司、其他企业及整个地方房地产营销行业开发出“有理论”“近实战”“易实施”“能落地”“提业绩”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以便服务企业及社会职业培训,并在校企合作长远发展中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校企学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