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2019-02-10牛稳
牛 稳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通常需要由医师对其采取麻醉处理,其接受麻醉处理以后,机体的热量会由内向外不断散发,极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同时其接受手术的过程中还会伴随产热减少,进一步消耗热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就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现今对患者进行保温时,国际上使用的是主动充气式保温系统。近年来随着医学日益发达,预防低体温理念逐渐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该理念被提出之后,多个国家对其在临床保温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经过国外的多项研究以后,该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但是此项研究由于受到地区以及技术的限制,我国内部关于此项研究的结果还仍待深入考察,本文特分析了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从而为该项研究的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
1 围术期低体温的概述
围手术期的低体温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各个时间段,身体的体温均低于36℃,其也是进行该手术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医院使用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体温监测方式、研究的样本量均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没有一个确定的发生率,在2013年北京地区全身麻醉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调查统计中得出,围手术期手术患者的低体温的发生率达到了39.9%[1]。而在实际的就诊过程中,造成患者出现意外低体温的因素众多且极为复杂,患者在手术期间机体的温度还会不断下降,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极易引起各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2]。机体的皮肤保温分为两个方式,一是主动保温,二是被动保温。相对于被动保温来讲,主动充气式保温在国际的应用中更加广泛,其可以使患者的核心温度得到有效保持,使用过程中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同时不会对手术室的整个环境造成污染[3]。但是由于存在温度梯度,对患者实施麻醉以后,核心温度下降的速度会直接加快,加上机体的热量不断流失,该种加热方法的效果又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单用该种保温方法在注入麻醉药物以后,难以持续对患者的核心温度进行维持[4]。
2 预防低体温的方法以及效果
使用预防低体温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保温时,其包括在患者即将要注射麻醉药物时,指导患者服用血管扩张药物,同时利用主动加温系统对患者进行加温,其原理在于麻醉后患者会出现血管扩张,该过程可以使用血管扩张的药物来代替,患者由于处于该状态,其中心到外围的温度梯度便会降低,麻醉诱导产生的再分布低体温也会随之降低[5]。祝妍华,谢小玲等[6]选择了30例行非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时间控制在60min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预防低体温的保温组与对照组相比,身体温度明显升高,而且在保温期间没有主诉不适。
3 预防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3.1 预防低体温的时间
预防低体温的持续时间在现今的研究过程中仍无准确的定论,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时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最低有10min,最长达到2h[7]。早期证明其持续的时间为1-2h,但是这么长的时间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今围术期手术的要求[8]。夏玲,姜云等[9]选择了7例男性志愿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进行为期2h的预防低体温实验以后,使用监测系统对其机体的热容量监测结果显示,所有志愿者在第1h之内均无不适症状以及汗液分泌,从第2h开始,有4例志愿者开始出汗,使热交换效率得到了限制,根据监测系统的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预防低体温30min以后,其外周热量的增加已经可以抵消掉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在1h内散布的热量,所以得出预防低体温的时间应该控制在0.5-1h之间,紧接着后续对该时间范围又进行了多次研究,研究证实了该研究的准确性。李风玲,吴洪霞等[10]对进行麻醉手术后10min、20min以及30min三个时间段的预防低体温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选取了同期使用非预防低体温措施维持患者核心温度的对照组作为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三个时间段的保温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了即使10min的预防低体温,也可以预防围手术期患者出现意外低体温。
3.2 预防低体温的设备
现今的报道中指出,主动加温系统包括有辐射加温系统、循环水加热系统、充气加温系统等[11]。循环水加热系统是较为经典的加热方法,其需要与患者进行直接性的接触,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维持患者身体的正常温度。而充气加温系统则由保温毯以及加热单元组成,通过其在患者周围形成暖气,通过暖气流在空气中的流动来实现对患者温度的维持。辐射加热设备多用于小儿ICU病区,其不与患者直接接触[12]。肖莹,孙晓红等[13]选择了330篇与预防低体温设备相关的文章,从中选取了25个与保温设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充气加温系统,使用循环水服装效果更好。成健,杨洋等[14]选择了40例行腹部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使用的3种加热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电阻加温系统与充气加温系统来讲,使用循环水服装的效果更佳,其可以产生更多的热交换,从而有效维持患者的核心温度。肖莹,咸春静等[15]选择了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采用的麻醉方式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研究表明,使用循环水毯以及充气加温组比较未显示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充气加温组的术后寒战发生率更低。
3.3 预防低体温的温度设置
对患者进行预防低体温时,时间和温度得设置是两项极为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时间过长,还是温度过高,都可能会影响到出汗调节,从而使机体散发出更多的热量,降低患者的舒适度[16]。刘辉,李韶玲等[17]选择了10例志愿者利用BairHugger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对其在预防低体温期间的两种设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比,分别从最高的43℃和最低的38℃根据志愿者的耐受性进行下调和上调,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预防低体温的最高温度以及最高风速下,所有的志愿者均可以耐受60min,且在60min之内,志愿者的核心温度均能持续在正常的时间范围内,因此从43℃开始对患者进行温度调整,方案更优。
3.4 预防低体温的益处
使用预防低体温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患者长期保持正常的体温,还有着四个好处,首先预防低体温即在手术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保温,因此操作起来更加简单,降低了对外科手术的干扰[18]。其次是适宜的温度可以使患者在手术之前心情得到缓解,提升手术的质量[19]。另外,对患者进行预防低体温操作之后,患者的血管就会扩张,从而为外周静脉导管的置放提供了方便[20]。最后是在进行预防低体温期间,患者可以清醒的配合医师保暖,从而提升患者对本次手术过程的满意率[21]。
围手术期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极容易出现体温下降,严重时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维持患者在该阶段的体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2],而且通过预防低体温措施之后,提升了手术过程中的质量,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为患者节省了住院的费用[23]。此外,由于我国地理位置极大,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因此对于预防低体温的要求也较为复杂,如果不考虑当时手术的实际情况,直接对患者采取保温措施,也会加大患者的痛苦,从而影响到整个手术的结果[24]。使用预防低体温措施,不仅花费的成本较低,对于小手术而言,由于患者本身心态较好,因此有着更好的效果,所以该种方法在临床研究中有着极高的价值[25],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低体温,但是其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应该继续进行[26],以为其获得最优的效果提供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