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
2019-02-10王桂红
王桂红
(山东省新泰市结核病防治所,山东 泰安 271200)
妇科患者病情复杂,且护理过程中涉及较多隐私,一旦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安全隐患,单纯依赖于医疗技术水平难以解决,因此明确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的管理方案尤为重要[1]。为进一步明确我院妇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提高医院整体业务水平,笔者回顾性分析500例患者临床资料,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8~65岁,平均(44.09±5.02)岁;涉及护理工作:重病患者护理1 2 2 例,基础护理308例,急救技能70例。
1.2 方法
在护士长带领下,查阅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护理情况、健康教育、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急救技能以及护理记录等,明确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不安全因素,观察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及投诉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2 结 果
500例患者中共发生不安全事件12例,发生率为2.4%(其中机械性损伤2例,跌倒9例,用药失误1例);护理纠纷、患者投诉发生率分别为1.2%(6/500)、0.8%(4/500)。
3 讨 论
2018年我院妇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4%,通过对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观察发现,妇科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管理制度不规范,我院现行管理制度为2010年制定,然而由于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患者对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具体工作中,各项制度、操作流程不断改进,然而在实际监管中,管理人员并未充分重视,导致护理中出现失误。(2)培训不到位,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等要求护士极强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虽然科室近年来在人员招聘时提高门槛,加强护士的理论、实践知识的考核,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导致遇到特殊疾病时处理不当。此外,我科室部分护理人员是由其他科室转来,导致其在护理操作中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如在部分妇科急腹症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未能够尽早明确,极易引起严重后果。另外,新设备、器械的投入使用、新药物的不断研发等要求护士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然而缺乏相关培训,造成操作过程中出现系列问题。(3)近年来,护患关系紧张,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2],然而大部分护理人员工作重点放在日常医疗、自我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自我护理意识的缺乏,护理文书记录欠缺,导致在出现纠纷或者医疗事故时无法保护自己。(4)患者自身的因素,妇科疾病类型较多,病情复杂,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普遍伴随焦虑、抑郁等极端负性情绪,部分患者抗拒治疗,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
针对上述情况,我科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1)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严格、规范制度的价值,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全面、具体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排班制度、文书书写制度等。定期抽查护理工作,按照制度进行考核,保证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对于制度存在的不合理要及时更改,保证制度与时俱进。(2)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法律意识培训。护理人员扎实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护理安全,因此在人员招聘时要着重其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已有护士,实行老带新、讲座、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针对妇科新研究、新设备及新药物的引进,要定期开展学习工作,并不定期考核抽查,提高其专业水平。组织法律专业人才到科室进行讲座,通过辩论、案例等多方式传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调规范操作、文书规范书写的重要性。(3)强调“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规范护士仪容仪表,要求个人负责区内干净、明亮、整洁,使患者心情舒畅;提倡“微笑服务”,接待患者时面带笑容,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从而争取患者好感,提高其配合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总之,妇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患者等多因素有关,加强规范管理、技能培训有助于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