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安采茶戏

2019-02-10刘卫东王芳丽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万安采茶戏剧团

◎ 文 | 刘卫东 王芳丽 编辑 | 吴冠宇

万安采茶戏传承人廖家森

潞田黄金茶园 摄影/郭隆润

万安采茶戏的主要渊源来自赣南“灯戏”,受赣南灯戏班在万安频繁演出的影响,1892 年以后,南康、赣县等地的部分老艺人自组的灯戏班子,经常在万安上乡片区巡回演出,这类演出剧目从声腔到语言都与万安上乡地区方言近似,因此,群众极易接受,便于传唱,于是良口、涧田、夏造、柏岩、沙坪等地的一些民间艺人纷纷跟灯戏班的师傅学唱,从此,赣南“灯戏”的部分声腔和剧目在万安当地逐渐流传。1919 年以后,县内艺人巫继灿、曾宪迩等先后从师于南康等地,出师离班后,在窑头、百嘉、潞田、高陂等乡收徒传艺。1923 年潞田乡组建“东村采茶班”。1940 年后,万安县内又相继成立了枧头“茅坪三角班”、“兰田花灯班”、 “中塘采茶班”,窑头“汾阳相府三角班”、“金魁地采茶班”、“上屋头采茶班”, 百嘉“嘉乐三角班”等8 个采茶班。随着县内各采茶班的反复演出和艺人们的不断总结和发展,形成了一种形似原传入时的“赣南采茶”,但在过门、表演、唱调、台风等方面又不同于传入时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采茶戏,即“万安采茶戏”。建国后,为使这一民间戏剧得以更好地传承保护,县委决定,以“万安城关镇居民业余剧团”为基础,从县内各业余剧团选拔优秀演员加以充实,于1956 年3 月创建了全县唯一的专业剧团——万安县采茶剧团,并延续至今。

1979 年上半年,廖家淼正在桂江中学念初中二年级,“七十年代,一个农村的孩子,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只有发奋读书了。”廖家淼说,他当时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分子,万安采茶剧团招生的消息传来时,他并没有心动。还是当时学校的校长吕功浩对他讲,“读书是为了参加工作,现在县采茶剧团招生,是个难得的工作机会,全校学生我看你最有希望。”就这样,廖家淼“稀里糊涂”地进入了万安采茶剧团。

上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万安采茶剧团演出的古装采茶戏《三凤求凰》剧照。 供图/万安县文化馆

在当时,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除了偶尔能在电影《智取威虎山》、《穆桂英挂帅》中了解一点戏曲,对本地方的采茶戏几乎一无所知。进入剧团后,廖家淼才知道,当时的万安采茶剧团在县城是个很大的单位,加上像他这样的随团学员有近七十人。跟师傅学习了半年,廖家淼顺利通过正式录取考试,被剧团录用为正式学员。他还记得,当年考试的剧目《嫁女牙崽》在剧团大型演出时作为暖场节目演出,这也是他学戏以来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当时教廖家淼采茶戏基本功和传统折子戏的师傅郭隆华老师现在已经去世了,廖家淼说师傅在解放前跟以前的草班子学过采茶戏,跑过“江湖”,很了不起。虽然当时学戏非常辛苦,廖家淼咬咬牙都坚持下来了。最开始学员们都在一起学习,包括戏曲基本功“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采茶戏演员还有特别的功夫要练习,比如矮子步、扇子花、单筒袖。“因为我是农村孩子,很小就参加劳动,骨头很硬,练得大腿上青一块紫一块,一次翻跟斗时摔裂了第三腰椎骨,还有一次把右脚两根骨头摔断了。到现在,腰腿疼痛一年比一年严重。”学戏曲讲究童子功,从小开始练习比较容易打开筋骨,廖家淼学戏时已经14 岁了,早就错过了最佳的年龄,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分行当时,廖家淼工武丑行,但地方剧团行当反串较多(戏曲中的反串指的是出演本行当以外的其他行当,与影视剧有所不同),再加上他有文艺天赋,勤奋好学,因而娃娃生、短打武生等等都演过。做学员时他们主要学一些打基础的传统折子戏,如《补皮鞋》、《俏妹子》等,后来参与剧团大型演出还排演了《母与子》、《董永重会七仙女》、《惶恐滩的传说》等剧目。廖家淼说,当时剧团主要在万安县各乡镇演出,八十年代还会到外县外省巡回演出,有时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上:2011 年,采茶戏《春香戏夫》剧照 供图/万安县文化馆

下:2010 年,采茶戏《赔禾记》剧照 供图/万安县文化馆

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各种娱乐方式的冲击,剧团每况愈下,万安采茶戏逐渐无人问津。1988 年,上级一纸改革文件,剧团解散了大部分同志,很多人转行到其他单位工作。但廖家淼热爱采茶戏,他放弃了转行机会,带着团里几个小青年到沿海城市歌舞厅里“闯江湖”,以采茶歌舞的形式表演着《万丈高楼平地起》。“说实话,戏曲不景气的十几年里,我在默默坚持的同时,心里也时常泛起阵阵酸楚。”每当这个时候,廖家淼总会想起六七十年代,那是剧团的鼎盛时期,70 余人每天吹拉弹唱响个不停,不是在排练就是在舞台上演出,每年演出场次高达260 余场。

采茶曲 摄影/郭隆润

雪上加霜的是,1993 至1997 年期间,剧团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没有正常演出。1998 至2004 年,万安采茶戏剧团开始自救,以专业剧团的运营方式联系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演出,度过了艰难的6 年。自2005 年起,江西启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并拨付专项资金至今,剧团运行才步入正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万安采茶戏就像一位走过沧桑岁月的百岁老人,它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失去了自主谋生的能力了,但它为这个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人们带去几多欢笑,现在它“老”了,我们能像丢弃垃圾一样任它自生自灭吗?显然是不能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它传承下去,让后世的人们也能感受到这项传统文化的古老魅力。

廖家淼说,自1956 年组建万安采茶剧团以来,采茶戏的有序传承主要依靠专业剧团,几次体制改革,特别是1988 年剧团解散,对专业剧团发展和采茶戏的传承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采茶戏传承后继乏人,专业演出也以综合晚会为主,采茶戏“身影”模糊,长此以往,采茶戏的未来堪忧。

“采茶戏作为万安县县级非遗项目,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会采茶戏的演员年龄偏大,年轻人不会采茶戏。”廖家淼希望政府能出台定向培养采茶戏专业表演人才的方案,解决采茶戏传承问题,并把采茶戏进校园常态化,让孩子们了解采茶戏,学习采茶戏。

猜你喜欢

万安采茶戏剧团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万安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