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豆类的功效及其保健作用比较
2019-02-10郭庭利李晓昕郭兰萍
郭庭利,李晓昕,郭兰萍
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宁夏 银川 750001;2.澳门科技大学,澳门;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1],其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2]。部分豆类如绿豆、赤小豆等为“药食两用”品种。我国豆类分布广泛,常见的豆类有大豆、绿豆、蚕豆、豌豆、赤豆、豇豆、菜豆、扁豆、木豆、落花生、赤小豆、鹰嘴豆等。但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所占比重却较小[3]。因此,充分认识各种豆类的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对扩大豆类使用量,改善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促进健康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比较各种常见豆类的性味功效、物质基础等基本特性,为民众选择和食用豆类提供参考。
1 我国主要豆类来源与分布
我国广泛分布有豇豆属和木豆属的多个野生种,是蚕豆、豌豆、绿豆、菜豆、豇豆等食用豆类主产国,还是绿豆、赤小豆等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4]。我国食用豆类栽培历史悠久,有20多种食用豆作物进行栽培[5]。2001年,我国食用豆类作物的种植面积超过6 700 000 hm2。据FAOSTAT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蚕豆和豌豆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量的45.7%和15.7%,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绿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6]。
由于豆类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因此生产中通常与其他作物间、套、轮作,一方面可以节约用地,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7]。豆类几乎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如蚕豆、豌豆分布广泛,既可以在高寒地区夏季栽培,也可以在南方冬季稻茬填闲种植;鹰嘴豆、扁豆适于特干旱贫瘠土壤冷季栽培;绿豆、菜豆、豇豆、赤小豆、藊豆适宜夏季种植于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木豆适宜种植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荒山、荒坡地区[8](见表1)。
2 豆类性味、组成及功能与主治
多数豆类性平,味甘。豆类普遍含有多种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少量脂肪、膳食纤维、不同种类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多数豆类含有钙、磷、钾、钠、镁(见表2)。豆类的蛋白质含量不仅远远高于一般的蔬菜水果,还是同为种子的小麦、稻米等谷物的3~5倍,甚至高于鸡蛋、牛肉、鱼等动物类产品[9-14]。例如,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35%以上[15]。
食用豆类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现代医学证明豆类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诸多作用。据报道,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约2周的时间,人的免疫力会得到提高,并降低患病的概率。例如,黄豆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预防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而食用黄豆制成美味的豆腐、豆浆的同时,也可起到健康养生的作用。不同的豆类健康保健功能并不完全相同,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及爱好选择服用不同的食用豆类及服用方法,不但服用效果会更好,还会不断丰富食用豆类的健康饮食文化,如三伏天高湿、高热,可能造成人们食欲不振、失眠、中暑或者是身上长痱子,此时民间常用三豆汤或五豆汤清热解暑、健脾利湿[16]。
表1 我国主要豆类分布地区
表2 豆类的性味、成分、功能与主治及药理作用
续表2
续表2
3 豆类文化
我国国土辽阔,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给予豆类优良的培养传播环境。豆类文化充分地融入到了古代中国的生活中,文人用诗词歌赋赞美不同的豆类,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同时豆类又是治病良方、养生逸品,因而上到皇室贵族、王侯将相,下到文人雅士、平民百姓的生活中都有豆类的影子。
大豆出现的时间很早,并贯穿着整个华夏文明。大豆在古汉语中被叫做“菽”,人们很早就在殷墟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菽的初文。《左传》:“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诗经》:“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七月烹葵及菽”。《战国策》:“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礼记 · 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孟子 ·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荀子 · 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唐 · 白居易《祭李司徒文》:“至于豆殇之会,轩盖之游,多奉光尘,最承欢会”。唐 ·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全唐诗》《牛口谣》:“豆入牛口,势不得久”。宋 · 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煮豆为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绿豆自古以来都是消暑的佳品,深受人们喜爱。“绿珠汨汨沁心脾,宛若青城响雪施。喜煞醉翁开倦眼,烦疴立失抚征骑”,古人将绿豆比成绿珠,饮汤时仿佛盛夏置身于四川青城山望瀑布一样地凉生碗底、醉意全消、病苦顿忘,而想重上征骑。
赤小豆在古代就已经被入药。相传宋仁宗曾经身患痄腮,道士赞宁便将60~70粒赤小豆研细末醋调敷之,治愈了他。李时珍记载:“若加萱麻根末更佳”。赤豆多被用于做赤豆粥或赤豆汤以起到清热解暑的功效。《荆楚记》:“冬至日作赤豆粥”。《岁时杂记》:“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在寒冬的腊月初八,人们喜爱吃的腊八粥中也会放入赤豆,十分美味。
蚕豆在古汉语中也被叫做“胡豆”。《本草纲目 · 谷部第二十四卷 · 蚕豆》:“胡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太平御览》中:“张骞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今蜀人呼此为胡豆,而豌豆不复名胡豆矣”,也就是说蚕豆原产地在西域或欧洲,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进到了中原,人们称之为胡豆或豌豆。蚕豆也常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中。清 · 汪士慎《蚕豆花香图》:“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十八》:“皇阁,又有二洞明敞可居,欣然愿为居停主。乃东向从小路导余,五里,抵山下,过一村,即药师寺也。遂停杖其中。其僧名性严,坐余小阁上,摘蚕豆为饷。时犹上午,余欲登山,性严言,玉皇阁蹑峰而上十里余,且有二洞之胜,须明晨为竟日游,今无及也”。
豌豆在古汉语中被叫做“戎”。豌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山西太原以北。《史记》中有记载“戎”最早出现在“唐虞以北”,并且豌豆在古代已经大量种植,《管子 · 戎》记载:“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而历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至今仍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从古至今,我国都有立夏要吃糯米豌豆饭、鸭蛋的习俗,被称作“立夏进补”。
鹰嘴豆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尼罗河流域开始栽培。目前,在非洲、大洋洲及其他地区都有广泛栽培。没有文献记载鹰嘴豆传入中国的时间,但现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鹰嘴豆最最大的生产地。
最早记录落花生的文献是1503年《常熟县志》。清 · 王凤九在《汇书》中记载:“此神(花生)皆自闽中来”。清初(公元1655年),王沄所著《闽游记略》中说:“落花生者……今江南亦植之矣”。清 · 檀萃《滇海虞衡志》中记载落花生为“宋元间与棉花、番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高、雷、廉、琼多种之”。因此可以认为约在16世纪初叶或中叶,即明代弘治至嘉靖年间,由华侨将落花生种子引进福建、广东,然后逐渐引至他省,形成我国重要的油料植物。在我国,花生生长属山东最佳,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唐 · 郑愚《落花生》:“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木豆约2000多年前起源于印度,从印度西北部传入尼罗河流域及非洲其他地区,在非洲东部形成了木豆栽培种遗传多样性的次生中心,最后从印度东部传入中国和澳大利亚。
豇豆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中国是第二起源中心。公元3世纪初,张楫所撰《广雅》中便有了豇豆的记载。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两种,而在中国长豇豆变异性很大,种质资源丰富,栽培也非常广泛,因此豇豆文化也非常的广泛。湖北宜昌民歌:“高山顶上一口洼,郎半洼来姐半洼。郎的半洼种豇豆,姐的半洼种西瓜,她不缠我我缠她”。《豇豆》:“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鲵。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豆,几成桃李溪”。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时节起,是农事忙碌的开始。类似的农谚还有“大豆除瓣,豇豆除蔓”“苞谷地里豇豆胖,高粱地里麦脚长”等。
菜豆约16世纪末传入中国。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张宗法的《三农纪》文字确凿地记载了菜豆。嘉道年间(公元1796—1850年),吴其溶的《植物名实图考》画下了菜豆的逼真图画。
扁豆及芸豆,有诗描绘《采芸豆》(清平乐):“前庭一角,土瘦修畦薄。种豆春观花竞灼,籽熟秋仁胀壳。兢兢战战攀墙,牵藤采荚盈筐。取粒烹之鼎釜,邻孩咽唾馋香”。
藊豆起源于印度、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约公元1700年传入我国。《唐本草》记载:“扁豆北人名鹊豆,以其黑而白间故也”。北宋 · 苏颂《图经本草》记载:“扁豆久不著所出州土,而宋时则处处有之。扁豆蔓生,大叶细花,花有紫、白二色,荚生花下,其实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小冷,入药用白者。黑者名鹊豆,因种子色黑,间有白道,状如鹊羽,故有此名”。清 · 黄树谷《咏扁豆羹》记载:“负郭无农课,他乡学圃能。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憧仆善,采摘报盈筐”。清 · 郑板桥创作的对联记载:“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明 · 王伯稠《扁豆花》记载:“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语,不知新月照清溪”。
4 结论
总之,食用豆类品种繁多,在世界各国都有种植。我国多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各种食用豆类的培育,不少食用豆类起源于我国,一些食用豆类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很多食用豆类在我国都可以找到适宜的生长地区,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择性种植豆类。当今时代,人们将食用豆类当作粮食、饲料以及用来入药,不仅是因为豆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是由于其不同于动物肉类含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含量少,豆类服用后不宜长胖,是非常好的减肥美容食品[17]。俗话说“豆子是地里长出来的肉”。近些年来,随着素食主义者数量的增多,食用豆类服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发展前景极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