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合护理改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患者并发症的效果
2019-02-09杨文君
杨文君,宋 蓓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中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均为常用方案,但是该种治疗方案需周期较长,未能被及时清除的毒素会引发患者多种并发症风险,对患者的健康和临床疗效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有研究指出加强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并发症风险,提升临床疗效[2]。为此我院开展了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影响比较,现进行下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收集68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肾衰竭患者参与,其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23例,女20例,年龄区间34~77岁,平均年龄(57.6±3.8)岁;观察组中包括男25例,女18例,年龄区间35~76岁,平均年龄(56.8±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在统计学中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日常查房、检测患者电解质、酸碱水平,保证期平衡状态等。
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行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与患者开展主动性沟通和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予专业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抚,为其介绍成功案例,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给予患者更多鼓励,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监测生命体征,治疗方案的实施必须保证无菌条件,围治疗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异常时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观察血透机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发生异常时应及时处理。③饮食护理,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饮食需要保证维生素和热量充足,遵循低盐低磷原则,饭后应漱口,保证口腔清洁。④并发症护理,治疗时必须严格以相关规定为标准,避免气体进入管道造成血栓,若不慎有气体进入应及时采取静脉壶排出。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对患者的相应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采取心电图监测。同时该种治疗方式可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更高,需要护理人员做好预防措施,若发生感染应及时明确感染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3],结果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为满意度与基本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拟定为n(%)方式,统计学检验设定为X2,若检验结果的显示P<0.05,判定本次实验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43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2例,低血压2例,伤口渗血3例,凝血3例,皮肤瘙痒2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共12例,发生率(27.91%);观察组43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1例,低血压1例,皮肤瘙痒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共3例,发生率(6.98%),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08,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4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21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患者33例,总满意度(76.74%);观察组4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2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患者41例,总满意度(95.35%),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982,P<0.05)。
3 讨 论
血透室肾衰竭患者常用替代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为应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机体内的不良代谢产物或有毒物质排出,使患者血液得到良好净化,但是该种治疗方案只针对小分子毒素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中分子、大分子等毒素排出效果较差,导致长期透析可造成毒素堆积,并且长期透析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例如心力衰竭、低血压等,而血液灌流则能良好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有毒物质,这就有效的弥补了血液透析治疗方案的不足之处,虽然降低了皮肤瘙痒等并发症,但是仍具有一定并发症风险[4]。这就需要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心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通过生命体征监测预防突发事件,通过饮食干预抱枕患者身体素质和营养摄入,通过并发症护理规避不良反应风险,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