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价值分析
2019-02-09胡燕
胡 燕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300)
小儿病毒性脑炎为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一,病毒入侵后不仅直接对脑细胞造成损害,同时也伴随着病毒相关的免疫损伤。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大部分可以遗留后遗症。临床表现以高热、抽蓄、意识改变为特征[1-2]。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目前我国的病毒性脑炎发病率不断攀升,给患儿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总结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2014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14岁,平均7.0岁。急性起病16例,亚急性起病24例。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2例,低龄儿主要以发热、抽搐、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年长儿主要以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异常、病理反射阳性为首发症状。经脑脊液、脑电图以及颅脑CT、MRI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①行抗病毒治疗或免疫调节治疗,阻止病情发展,减轻脑损伤;②控制近期并发症;③减少后期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是仅次于抗病毒治疗措施,其中包括降温与止惊、降低颅内压、镇静、营养脑细胞,维持体内的水电解值平衡。早期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等。
1.3 结 果
大部分患儿病程2-3周,治愈出院;少部分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2 护理要点
2.1 加强医护巡视,密切观察病儿体温、呼吸、脉搏、瞳孔的变化。避免过多的刺激,如果病儿出现抽蓄,让病儿平卧于病床,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咽的分泌物,防止窒息。为防止舌咬伤,可将牙垫放于上下齿之间。病儿如出现脑性尖叫、瞳孔放大、剧烈呕吐,此时立即拾高床头15~30°,并根据医嘱给予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
2.2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的安静、整洁,避免过多的嘈杂声音,治疗中护理的工作应轻、揉、软,首先应向病人讲解抽惊的危害性,尤其是注意抽惊神志恢复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
2.3 降温的预防及护理
高烧是引起抽惊的重要前提,采取有行的降温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抽惊的发生。高烧病儿应卧床休息,病房内要有通风和降温设备,如果患儿体温高烧39℃以上,可用30%的酒精进行拭擦,特别是对病儿的腋窝和大腿内部要反复的多次擦拭。如果效果欠佳时,可用温水沐浴,水温30-35℃为宜,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沐浴时职责护士动作迅速,避免病儿受凉。同时应用冰枕疗法。,降低头部的温度,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减轻脑组织的水肿,必要时可用药物降温。同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出汗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嘱患儿多饮水,及时更换衣服防止着凉。体温降至正常后应严密观察病儿的病情变化[3]。
2.4 心理护理
高烧抽惊往往引起病儿的家长极度的恐慌,职责护士应当妥善的消除病儿的心理障碍,告知病儿发作时,家长千万不能大声惊叫,要跟家长讲明短暂的抽惊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使家长更好的配合我们的救治工作。较多的患儿会留下后遗症,影响学习和前途。出现了焦虑、忧郁等心理,职责护士应与病儿反复交流与沟通,促进了解,增加信任感,减轻病儿抑郁、焦虑程度,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制定个体化综合康复措施及各阶段的康复方案,有助于病儿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对期望值过高的病儿家属应就病儿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属对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的心理准备,增强病儿家属应对能力。对预后欠佳及失望者的家属,应说明我们的国家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空间,生命就是希望[4]。
2.5 康复治疗
由于脑炎患儿后期对运动缺乏控制,主要应用Rood手法进行本体感觉刺激,如牵拉、击打肌腱或肌腹、压迫肌腹等方法来引发患儿肢体运动[5]。同时,还可利用头或身体的不同位置,调节肢体肌张力的变化。以滚、拿、捏为主,对于痉挛肢体则以较轻手法安抚性刺激。
3 小 结
职责护士应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方式,实行价值高,采用康复按摩,改善肌张力及肌力的同时,刺激产生正常的运动反射。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精神行为异常、肢体运动障碍、头痛等持续时间,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恢复脑脊液检查的正常,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病儿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