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2019-02-09归燕华归承莹
归燕华,归承莹*,秦 玲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62)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郭潇繁等[2]认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和紧张等。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转归等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积极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这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造成高血压的原因
黄雪珍[3]阐述了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学生是因为升学考试,精神紧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引起血管收缩;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知识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遗传因素及肥胖都是造成血压升高的原因,最独立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偏高。
在研究中还发现,经常在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工作,高血压的情况要远远超出体力劳动者,高血压在长期精神紧张并且缺乏体力锻炼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血压升高[4]。
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抑郁或者过于焦虑,从而导致血管运动不平衡。精神因素及心理情况和高血压疾病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必须制定出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2 高血压心理问题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心理较为复杂,其中抑郁、焦虑、猜疑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针对患者发生的抑郁心理、心理焦虑等问题,应及时做好对应的护理方案.医师认为医院的高血压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大不相同,基本上可以归结为紧张、焦虑、抑郁等,导致这些情绪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该合理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掌握导致患者出现这些情绪波动的因素,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
2.1 抑郁的护理
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采取主动的方式,促使患者进行倾诉,也可以主动的找患者进行聊天和谈心。使患者的精神平衡,必须要患者在合理的场合及情况下,向别人进行诉说,从而心里上才会感觉到轻松,在和抑郁患者进行聊天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患者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和倾诉。护理人员可以从患者的家庭入手,构建好家庭关系,可以适当的给患者制定一些活动,比如:看电视、下棋、和家庭人员互动等,从而摆动疾病的困扰,树立良好的信心,抵抗病魔。
2.2 焦虑的护理
针对焦虑护理进行了阐述,当确定患者的血压是因为焦虑而引起时,护士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运用缓和和蔼的语气问候患者,用爱心安慰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找出焦虑的根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开导,帮助患者运用成熟和理智的思维进行思考,最终去除焦虑的症状。
2.3 强迫症状护理
针对强迫症患者,提出护士应该热情地接待患者,以友好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患运用正确的认知方式处理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防止复发。针对冲动的患者,要有专人看管,合理有效使用保护性约束,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严格按医嘱给药。
2.4 人际关系敏感护理
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效果研究中,详细介绍了人际关系敏感的护理针对这类患者,应该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可以体会到信任所带来的喜悦,也可从中让患者得到更多人的信任,提升自信。针对敌对情绪的护理,要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患者的情绪,并且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帮助和协助患者解决问题,运用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通过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接触,可以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要避免刺激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稳定血压,起到降低和稳定高血压的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劝导患者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3 高血压心理护理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伴有不良情绪,患者在患有高血压之后,情绪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极大多数是因为对高血压不够了解,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培养患者积极的心态,护理人员可以详细的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阐述发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讲述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危害性等,从而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恐惧心理。
3.1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在心理护理中有着重要作用,针对性的对病人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能够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沟通,合理控制好患者的情绪,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升高,对控制高血压有着显著性的效果。通过此类疗法,能取得病人的合作,以达到显著的治疗目的。
3.2 健康教育
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护理的形式相对较多元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高血压疾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开展多形式宣传,实现对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对高血压疾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科普文化教育。由于患病人群中彼此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因此护理人员通过专题讲座的教育形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通过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使患者感到温暖,从而缓解他们心中的压力。
有效控制高血压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建立在患者良好自我管理基础上,但血压也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生活方式、饮食等。药物只是降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应向病人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3.3 音乐疗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在采用药物治疗外,可以应用音乐干预疗法。让患者从欣赏乐曲中,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适心理状态,具有很好的安神作用。有数据统计不同的音调、节奏、强度等都能起到镇静、镇痛、降压等效果;也能缓解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更能改善睡眠,减轻临床症状。通过配合音乐疗法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疗效,使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显著改善。
4 结 论
根据上述研究进展可以得知高血压患者多集中在中老年、体质较为肥胖者,高血压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相对突出,因而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精神状态,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改善效果。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物理药物治疗时,还需要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护理,两者之间进行结合,对控制和降低血压有显著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