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路径探索
——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

2019-02-09杨遇春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报告

杨遇春

(上海海关学院 法律系,上海 201204)

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借助一定的载体,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生实际,力求在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的过程中,深化其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与把握。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提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

承担这一政治任务“形势与政策”课应有所作为,因为针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要求落实“形势与政策”课2学分,且“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承担这一政治任务,“形势与政策”课必有所作为,因为思政类课程在落实教学目的及要求中:“需要充分倾听、打捞学生理论学习的真实困惑、迫切需求,深入开展研究阐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有力支撑。”[1]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际,大学生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存有哪些真实困惑、迫切需求?如何真正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需要我们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汇总和分析学生学习中的真实困惑、迫切需求,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将十九大精神讲解得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声。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及研究方法的运用

由于各所高校的校情不同,对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的途径、方式、程度不同,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迫切需求也将不同。为此本文以上海海关学院为研究对象,收集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学习十九大报告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问题。

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5月5日至11日通过问卷星对200名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类收集大学生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共回收问卷170份,其中有效问题170份,有效回收率85%(含16名大三、大四学生)。

访谈调查法。2018年6月12日至20日对85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总结归纳大学生在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

三、研究结论的总结与分析

(一)对十九大报告“认知状态”的概述

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对十九报告的关注度较高,其中一般关注、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比例分别为32.35%,37.06%,9.41%。当进一步询问对于十九大报告全文的阅读情况时,有超过27%的学生表示比较仔细或非常仔细地读过,42.94%的学生表示一般性地读过,认为自身阅读不仔细的学生占17.65%,从来没有读过的学生为12.35%。

访谈调查中多数学生知晓十九大会议的召开,认可十九大报告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十九大报告关注程度较高。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对十九报告中某些要点尝试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就学生对十九大报告学习的认知状态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十九大报告关注程度较高,认可其重要作用,知晓其基本内容,部分学生能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开展专题探究。了解大学生对十九大报告的“认知状态”,是归纳其学习问题的基础。

(二)对十九大报告“学习问题”的归纳

(1)认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性但又存在“为什么要学习十九报告”的疑问。问卷调查中,当询问“你认为十九大报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密切程度如何”时,有超过61%的学生认为比较密切和非常密切,认为非常不密切和比较不密切的比例总共为7.5%,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当询问大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时,“十九大报告为什么对大学生很重要”成为第四大疑惑问题,占比38.82%。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同样认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汇总学生最疑惑的问题时,“十九大报告为什么重要”以及“十九大报告为什么与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又成为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晓十九大报告重要,但不知其为何重要,成为上海海关学院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存在,可能在于这是一个看似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如果没有实际的调查,这一问题较少会引起师生的注意;其次可能在于“形势与政策”课在十九大报告宣讲时,比较注重内容的传授、重要意义的讲解,而较少从学生的角度来阐述十九大报告与当前的大学生究竟存在怎样的密切关系;再次,可能在于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表述精炼,在学习宣传过程中存在着以报告讲报告的现象,如何深挖其中的内涵,领会其中的精神,讲清、讲透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师生对这些问题还没有“跟上、跟进、跟入”。

(2)对于十九大报告的关注点多但又存在“需要学习十九大报告哪些内容”的困惑。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十九大报告中的关注点、兴趣点较多且较为分散。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外交政策等各方面,如对于十九大之前五年的工作和成绩,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四个方面分别为经济建设(55.88%)、生态文明建设(48.24%)、民主法制建设(47.65%)、思想文化建设(41.76%)。访谈调查中同样展现对十九大报告内容关注点分散、兴趣点多样的特点。

综合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对十九大报告关注的内容多,但又存在“大学生需要学习十九大报告哪些内容”的困惑。在问卷调查中,当询问“你在学习十九报告过程中最疑惑的问题”时,排在首位的是“大学生必须了解十九大报告哪些方面”(46.47%),在访谈中同样有不少学生提出“十九大报告内容多,对于大学生究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的问题。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解十九大报告的基本内容或“碎片内容”,没有较为系统或整体地把握十九大报告内涵、十九大精神,成为上海海关学院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需要解决的另一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原因可能在于“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部分学生仍保持着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他们希望教师能够给出具体的学习范围或考核范围,还没有意识到十九大报告是一个有机整体,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需要系统领悟,学习观念存有误区;其次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暇顾及各大方面,存在一定的学习“恐慌”感,学习本领存有欠缺;再次,这一问题的出现提醒教师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时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即使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也需要充分领会十九大精神,以点带面的宣传十九大报告、十九大精神。

(3)认同“形势与政策”课需宣传十九大精神但又存在“‘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如何分工”的疑惑。无论是在问卷调查或是在日常师生的交流中,师生都认同“形势与政策”课需宣传十九大精神。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最疑惑的问题,排名第二的为“我们在不同的思政课堂学习十九大报告,究竟他们有什么区别”(42.94%)。在访谈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同样认为“形势与政策”课需要宣传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精神,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为何都在宣传?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分工合作?”

“如何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应该成为上海海关学院十九大精神融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需要解决的另一问题。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社会的共识,但对于高校而言“形势与政策”课与“基础课”“纲要课”“原理课”“概论课”应该如何分工,如何衔接?如何守好自身的一段渠,种好自身的责任田?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类课程在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逻辑与重点上存有目标任务不明、职责分工不清的现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十九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路径探索

“形势与政策”课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面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应针对上述问题联系实际解疑释惑、突出特色、承担职责。

(1)理论联系实际,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授课方式破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大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形势与政策”课可有如下作为。

以贴近学习、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诠释困惑。“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必须发挥自身的授课特长,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际,讲清十九大精神与大学生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就是十九大报告蓝图的绘就者、战略的执行者、成果的分享者。第一,公布调查数据,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学习状态,清晰学习中的问题,以贴近学生学习。第二,描绘近期蓝图,细化十九大报告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的实现与十九大报告间的紧密联系,以贴近学生生活。“当前的大学生与时代同行,到2035年,你们(大学生)刚好三十六七岁,年富力强;到2050年,你们(大学生)才50岁上下,身处人生事业和阅历的高峰。你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主力军,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学好本领、强大自己,做出无愧时代、无愧自己的人生业绩。”[2]为此,“形势与政策”课需坚定话语主导、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形式、丰富话语对象,让学生在课堂真实感受到十九大精神的零距离,以求实现以贴近学习、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诠释困惑的目的。

以突出实践、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化解困惑。“形势与政策”课相比于其他思政类课程,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强调知行合一。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教师在注重理论讲授的透彻性、针对性、大众化的同时,力求与学校实情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借助实践教学中实地参观、志愿者服务、实习见习等,帮助学生了解当下国情、社情,感受社会发展的现状,感悟十九大报告撰写内容的现实魄力,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借助案例教学中主题内容研究、个案分析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感悟十九大报告内涵的精深,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认识社会规划未来的能力。为此“形势与政策”课要突出自身的实践特长、案例教学特长,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专题研究中感悟十九大报告内涵的精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求实现以突出实践、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化解困惑的目的。

(2)转变学习观念,以联系地、系统地视角组织学习内容以求破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习近平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弄通上下功夫。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实用主义。”[3]面对大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形势与政策”课可以有如下作为。

以尝试个案介入、系统梳理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化解困惑。“‘形势与政策’课要对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能及时回应,对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事件、大事件及时做出解答。对此,只有通过个案教育,才能满足其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需要。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提高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判断形势与政策的能力。这就是说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种系统教育,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理论与方法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4]这就需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首先加强自身学习,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理清十九大报告的整体脉络、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系统要义;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体的视角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个案介入需要,精心组织学习内容,努力转变学生对于十九大报告、十九大精神孤立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在试讲自身关注主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整体看待十九大报告内容。学生需要转变等教师讲解、靠教师梳理、要教师解惑的观念,在认真学习原著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关注点、兴趣点、疑问点,进行深入研究,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增强自身学习本领,构建起自身的学习框架,真正学习并领会十九大精神。

以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诠释困惑。“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含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举措。青年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于十九大报告中跟专业、行业相关的某一句话,某一段论述可能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但是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时代,行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大环境;十九大报告之所以鞭辟入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就在于其对时代的深入剖析,以及宏观格局和趋势的深刻阐述。”[5]为此,在专题讲解、主题研究中,“形势与政策”课师生需要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以更宏大的范围、更宽广的视野接触、理解和领悟十九大精神,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十九大报告,从而在更大的时空维度下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其次教师需加强集体备课、合理分工,由于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既需要合理分工又需要发挥好集体备课的群体优势,师生互助合作、师师互助交流,点面结合、相互补充,如此组织的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破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

(3)找准自身目标,以突出特色、细致安排的教学特点破解“‘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都在宣传”的困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面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都在宣传”的困惑,“形势与政策”课可以有如下作为。

以围绕目标,突出特色的教学特点融解困惑。“形势与政策”课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立场来分析国内外形势,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同于其他思政类课程,其重点不在于对某一理论的系统阐述,而在于结合时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此“形势与政策”课要善于结合时事、社会热点、学习困惑,突出自身教育教学的特色,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重结合国内外的最新形势,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在相关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上做探究,力求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多样,如专题教学法、渗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结合热点,如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在教学效果上强调学以致用,如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以鲜亮的主题、鲜明的特色、鲜活的方式宣传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破解“‘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都在宣传”的困惑。

以统筹规划,细致安排的教学特点破解困惑。统筹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统筹规划各类思政课在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时的侧重点,以缓解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都在宣传”的困惑。具体安排中,思政类课程对于十九大报告、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应合理分工、侧重各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陈德祥曾指出,“十九大报告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思想、理论及观点,直接构成‘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十九大报告蕴含的党史观、中国近代史观、国情观,是‘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思想,成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6]这种分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授课教师更需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个人的教学特色,在全面准备把握十九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各高校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如此才能破解“‘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类课程都在宣传”的困惑。

四、结束语

在学习宣传贯穿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形势与政策”课需加强实践探索,强化问题意识,力求在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中突出自身特色、承担自身职责。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报告
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报告
报告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