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法 与再次剖宫产切口厚度的相关性的效果评价
2019-02-09何晓丽
何晓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1团医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剖宫产手术在产科手术中十分常见,它能够快速对难产患者实施抢救。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在增强。子宫切口的缝合是剖宫产手术的关键环节。它对产妇手术后生活的质量与产妇的再次分娩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产科要完善剖宫产技术,以对产妇再次剖宫手术的分娩安全进行有效地保障。本文将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法与再次剖宫产切口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单层组(单层缝合)和双层组(双层缝合)各30例。年龄范围为25~40岁,平均年龄为(28.36±3.91)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9.15±0.71)周。两组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指标,在孕周、年龄以及再次手术间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在没有产兆的情况下,两组产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常规进腹,沿原手术疤痕做纵或横切口,将疤痕组织切除。按纵或横切口常规手术步骤进行操作,娩出胎儿及胎盘并拭净宫腔,用改良缝合法依次缝合子宫肌层、膀胱反折腹膜、腹膜、筋膜层、皮下脂肪及皮肤[1]。
1.2.1 单层组缝合:选择1-0号可吸收线,从子宫切口一端外延0.5~0.8 cm进针,对子宫肌层和浆膜层进行单层连续锁边缝合,不穿透子宫内膜层,加固缝扎切口角部。缝合针距和进针距切口边缘约1 cm,进针后拉紧缝线止血,缝至切口另一端距外延0.5~0.8 cm处打结[2]。
1.2.2 双层缝合:采取第一层连续缝合+第二层连续褥式缝合,从子宫切口一端外延0.5~0.8 cm进针,做肌层连续锁边缝合,不穿透子宫内膜层,针距为1 cm[3]。第二层进出针在浆膜层缝合针距间。选择1号可吸收线,缝合浆膜层后返回褥式包埋缝合第一层,缝至切口另一端距外延0.5~0.8 cm处打结。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原切口部位肌层厚度的对比
30例双层组产妇有28例子宫下端肌层厚度在中厚水平以上,而单层组产妇只有20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缝合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对比两组的腹腔粘连水平,单层组的更高,但手术使用时间比双层组的少。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单层组的出血量较少。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剖宫产属于入侵性开腹术,在对产妇进行子宫切口的缝合时,如果不选择有效的缝合方式,就有可能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问题。在临床产科中,单层全肌层缝合剖宫产切口最为常见。这种缝合方法的优势是手术消耗时间短、对产妇的身体损伤较小,出血量少等。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容易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切口血运以及盆腹腔粘连等[4]。相对于单层缝合方法,双层缝合更有利于产妇子宫切口的愈合,但由于其缝合过程中使用的缝线过密,容易导致产妇组织增厚以及影响组织的血液循环活动。
综上所述,单层缝合的方法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并且操作简便。但由于单层缝合方法实施下的产妇子宫肌层厚度比双层缝合方法的低,会威胁到再次妊娠产妇的安全健康。同时,单层缝合所出现的腹腔粘连水平高于双层组。总体上,双层缝合方法更有利于产妇二次进行剖宫产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