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少腹逐瘀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2019-02-09张春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桦甸市瘀血艾灸

张春子

(桦甸市中医医院,吉林 吉林 132400)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以女性行经前后出现的小腹部、腰部及盆底部疼痛,呈周期性,并可伴有恶心、汗出、头晕、乏力、四肢冷、晕厥等症状[1]。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即患者不存在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2]。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较高,给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笔者采用艾灸联合少腹逐瘀丸治疗本病,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吉林省桦甸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年龄23~40岁,平均(32.18±5.23)岁,病程9个月~4年,平均(2.63±0.57)年;对照组年龄22~39.5岁,平均(32.71±5.04)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2.59±0.5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病例标准

(1)年龄18~40岁;(2)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西医诊断标准[2],及中医“寒凝血瘀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③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能够接受艾灸治疗者;④签署知情同意。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及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规格为0.3 g粒)0.3 g,每日2次口服。服药开始时间为月经开始前3天,共服5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观察组:给予艾灸联合少腹逐瘀丸治疗:(1)艾灸法:取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常规艾灸治疗,每个穴位灸15 min。治疗开始时间为月经前3天,共灸7天;(2)少腹逐瘀丸(规格为9 g/丸)9 g,每日2次口服。治疗开始时间为月经前3天,共服10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4]

(1)治愈:痛经症状均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2)显效:痛经症状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基本可以可正常学习、工作;(3)有效:痛经症状减轻,伴随症状改善;(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2 结果

观察组55例中,治愈30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55例中,治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病证范畴,其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实邪为患,即寒邪和瘀血,或因劳累过度,或因素体虚寒,或因外受寒冷等,均可导致寒邪内侵,寒凝胞宫及脉络,致血液正常输布运行不利,化生瘀血,寒邪瘀血相互搏结而发病,因此在治疗时注意散寒逐瘀、祛除实邪。笔者采用艾灸法联合少腹逐瘀丸治疗,艾灸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之一,将艾灸条点燃后置于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处施灸,可以发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祛邪扶正的作用。而少腹逐瘀丸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名方“少腹逐瘀汤”的丸药剂型,该方有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药物组成,其中小茴香、干姜、肉桂为辛热之品,用以温经散寒;配伍赤芍、川芎、当归、乳香、没药等活血行气、化瘀通络;蒲黄、五灵脂则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止痛之力。全方合用,温经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综上,艾灸联合少腹逐瘀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桦甸市瘀血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小心盆腔瘀血综合征被误诊为盆腔炎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吉林省桦甸市隆兴铁矿床深部地质特征
桦甸市公郎头区丰泰油页岩矿周边老窿积水调查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