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泽库县萨卡拉卡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

2019-02-09杨建图张鑫鑫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本区高强成矿

许 强,郑 强,杨建图,张鑫鑫

(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祁连、东昆仑三个造山带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造山带同德~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区域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总体构造线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位于布喀达坂~青海南山成矿省同德~泽库汞、砷、铜、铅、锌、金(锑、钨、铋、锡)成矿带的东部,纵跨同仁铅、锌、金、银(钨、锡、钴)成矿亚带、苦海——作母沟汞、锑、钨、金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地球化学景观属于青藏高山草甸亚区,海拔3400m~4867.7m,高差200m~800m,可细分为中高山中~浅切割灌丛草原山区、高中山山间谷地沼泽区两类。

2 地球化学特征

(1)元素富集分散特征。研究区As、Ni、Zn、Co、Cu、Sb、Au、Mo、Bi元素富集系数K值大于1.2,为富集状态,说明这些元素在区内的背景值与区域背景值(1:50万I-47-乙同德幅)相比,均有程度不同的富集或表现为高背景状态;Cr、Pb、V、Be、W、Sn、Ag、Ti元素富集系数K值在0.8~1.2之间,其元素背景值与区域背景值比较接近,为背景状态;Hg元素富集系数K<0.8,为相对贫化状态[1]。

对全区18种元素分别统计剔除高值点后前后的均值、离差、变异系数(CV),计算原始数据的变异系数(CV1)、剔除高值点后数据的变异系数(CV2)和CV1/CV2。CV1反映元素地球化学场的相对变化幅度,CV2则反映背景值计算时的削平程度,CV1/CV2是衡量元素含量数据集离散程度的指标。

从元素变异系数Cv1和CV1/CV2来看,其数值变化较大,总体特征如下:Cv1<60%,CV1/CV2=1.0~3.0,地球化学场相对变化很平稳,高强数据少的元素包括Sn、Zn、Co、Cr、Cu、Ni、V、Be、Pb、Mo、Ag元素,剔除的高含量数据少,数据起伏变化不大,说明其在本区分布较均匀,局部富集不明显或范围小,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背景和低背景特征[2]。这些元素地球化学场变化很平稳,成矿概率较小,除Ag外,找矿潜力不大。

Cv1<100%,CV1/CV2=2.0~3.0,地球化学场相对变化平稳,高强数据较少的元素包括Hg、Sb元素,剔除的高含量数据较少,数据起伏变化不大,其在本区局部富集明显,如Hg在萨卡拉幅Hg2异常单点值达1165×10-9。这些元素地球化学场变化幅度中等,为本区有利的成矿指示元素。

Cv1=120%~150%,CV1/CV2>4.0,地球化学场相对变化较大,高强数据较多,富集程度较大的元素包括Au、As元素,元素地球化学场变化幅度较大——大,高强数据多,数据起伏变化大,其在本区局部富集程度高,是本区的主要异常元素,也是主成矿元素或特征指示元素,找矿潜力较大。

Cv1=300%~600%,CV1/CV2=20~30,地球化学场相对变化大——极大,高强数据多,富集程度较大的元素有:W、Bi元素,元素地球化学场变化幅度大——极大,高强数据多,数据起伏变化大,其在本区局部富集程度高,是本区的主要异常元素,也是主成矿元素,找矿潜力巨大。

(2)元素空间展布特征。本区元素的地球化学场主要受岩体接触带和构造双重控制。低背景和背景场主要反映了地层中元素分布特征,其含量低,范围大,多呈北西或近南北西向面状展布,与地层分布较为吻合;异常场主要反映主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多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受岩体接触带、断裂、岩脉发育地段控制,反映了成矿有利地段。依据以上18种元素空间展布规律、结合R型因子分析,可将本区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分区:中低温亲硫元素地球化学分区(Au-As-Sb-Ag-Pb),为本区主成矿元素组合类地球化学分布区。高温热液元素地球化学分区(W-Bi-Mo-Be-Sn),为本区主成矿元素组合类地球化学分布区。高温及铁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Cr-Co-Ni-V-Ti-Cu)。

(3)元素相关性特征。对全区9716件样品18种元素进行R型因子分析,求得初始因子模型后,对特征根累计百分比接近80%的前7个因子(包含18种元素)看做主要因子,做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子模型。把因子载荷绝对值r≥0.5的元素作为该元素的主要载荷元素,r在0.2~0.5之间的元素作为次要变量,给出各因子的结构式,分为以下7个因子组合。

其中:F1因子,以V-Cr-Ni-Ti-Co-Zn-Cu为主变量组合,反映与基性-超基性岩类有关的岩浆热液活动,为造岩元素组合。F2因子,以Ag、Pb为主变量组合,As、Zn为次要变量,为一套中低温元素组合。由于该组因子载荷值为负值,之间关系呈负相关。F3因子,以W、Bi为主变量组合,Ag,Cu为次要变量,为高温热液元素组合。F4因子,以Be为主变量,Ti-Sn-Co-Ag为次要变量。由于该组因子载荷值为负值,之间关系呈负相关。F5因子(Hg)、F6因子(Mo)、F7因子(Au)均以单元素为主变量,As为次变量(F5因子除外)。As元素在F6因子、F7因子、F2因子中都有反映,这与该类因子的受控因素有关,异常主要处于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发育地段,As作为低温元素,很容易沿裂隙上升,形成矿液活动的前缘晕元素,属于主成矿元素的最佳指示元素。

3 结论

(1)通过分析研究元素富集分散特征及相关性特征认为 :本区元素Cr、Co、Ni、V、Ti、Be、Sn、Zn在地层中分布均匀,离散程度较小,反映地层中的元素含量特征;Ag、Pb、Cu元素在测区形成局部富集;Au、As、Sb、W、Bi、Mo元素的离散程度较大,局部富集明显,具有多次地质作用叠加富集特征,是本区的主成矿元素或特征指示元素。

(2)通过分析研究元素空间展布特征规律结合地质背景认 为:Pb、Zn、Mo、Hg、Cu、Zn、Cr、Co、Ni、V、Ti元素在测区主要以背景场、低背景场为特征,异常场主要伴随Au、W、As、Bi高强异常场中心出现。Au、Ag、As、Sb、W、Bi在测区异常场分布明显,主要分布在岩体接触带、岩脉、断裂发育部位,受其双重控制明显,且Au、Ag、As、Sb、W、Bi的异常场套合性较好,强度较高,高强场中心伴有Pb、Mo、Zn、Co异常,反映这些高强异常场区热液活动强烈,指示了成矿有利地段,具备寻找构造蚀变岩型或热液型金矿及高温热液型钨矿的前景。

猜你喜欢

本区高强成矿
铁矿渣高强海绵砖配合比设计
轻质高强堇青石多孔陶瓷的制备与表征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看谁法力更高强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干旱对羊肚菌自然生长的影响*